天天看點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當初,秦始皇對趙佗可謂情有獨鐘,傾注了心血的,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就指令屠雎為首,趙佗為輔,率領50萬人南下百越之地,在那裡開拓邊疆,設立郡縣,屯墾戍邊,搞得有聲有色。嬴政的舉措可謂知人善任,但是,身為趙國後人的趙佗也完全沒有必要感恩戴德,因為嬴政所為都是為了他的家天下的。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不久之後,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登基。秦二世胡亥生性殘暴,加上有趙高,李斯等人教唆,使得無數忠良被逼自盡。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蒙恬、蒙毅”等。如果這個時候趙佗回來估計也難逃厄運。這個時候的秦國内憂外患,項羽,劉邦楚漢相争,秦國搖搖欲墜。這時如果趙佗放棄南越回來支援秦國,劉邦,項羽的實力不容小觑,很有可能萬一秦國滅亡,他将斷了後路。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趙佗本人并不是老秦人,而是趙國人,對于趙佗而言,無論自己深處何處,自己總歸還是一個趙國人。這也就注定了他對秦朝并沒有什麼很強的歸屬感。就好比後世對洪承疇的評價出現了極大的差別。我們很難說一個人的行為到底是怎麼樣的。棄暗投明和叛國投敵在古代某些場合是很難進行區分的,尤其在不同的勢力看來。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

對此,《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就進行了修改,他在《資治通鑒》記載:“以谪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史記》也提到“發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可見這50萬不全是軍隊,還有移民。

扯這麼多,隻是想說明嶺南秦軍的向背并不能決定秦朝的生死,而趙佗也知道自己帶兵北上就是找死,他又不是老秦人(趙佗是河北人),犯不上為秦朝賣命,于是坐觀其變。等到秦朝滅亡,長官也病死了,當遺老遺少沒那個心情,還容易挨揍,幹脆把五嶺一堵,守着三郡建國自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