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嘉賓探讨新冠疫情下會展業複蘇之道

作者:海峽網

作為第十七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的配套活動,第一場全體會議12日舉行。圍繞新冠疫情下全球會展業的複蘇之道,嘉賓們線上上和線下碰撞智慧火花、凝聚發展共識。

複蘇:

從愁眉苦臉到微笑

受疫情影響,全球會展行業遭受重創。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杜佰德用從愁眉苦臉到微笑的幾個表情符号表達他心目中的“後疫情”時代會展經濟發展趨勢。

“從全球範圍看,會展經濟不斷複蘇,2022年預計可以恢複30%。”在杜佰德看來,全球經濟的好轉、新冠疫苗的研發、全球确診病例的下降等為新一年會展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但是要讓參會水準恢複到疫情前,還需要好幾個階段。”杜佰德認為,向前走的過程中,挑戰也會越來越多,但會展經濟一定會重新迎來燦爛的陽光和美麗的風景。

杜佰德的觀點得到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劉偉明的認同。他表示,澳門有效落實有關防疫舉措,安全舉辦了多項會展活動,“疫情雖然給會展業帶來影響,但也帶來新的風口和機遇。我們相信,隻要迎難而上,會展業一定會邁上新台階、實作新發展”。

挑戰:

疫情帶來不确定性

雖然會展業在逐漸複蘇,但仍遭受疫情風險、全球氣候變暖等難題。

“‘相聚’是會展不變的初衷,而在疫情背景下,安全應成為辦會首要考慮因素。”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邁克爾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會展業已采取制定防疫預案、投入紅外測溫和人臉識别裝置等一系列舉措優化疫情防控管理。

“随着疫情态勢不斷變化,我們也需要不斷更新安全預案、強化防控手段。”在邁克爾看來,這既要依托技術,也要依托展會服務者。他建議,進一步精細化會務的日常管理,同時加大投入,更好地教育訓練從業者,通過提升從業者的服務能力,營造更周到、安全的展會環境。

“我們也要看到,不能為了安全而将人拒之門外。”邁克爾指出,核酸檢測已成為展會“标配”,但長時間等待增加各方參會成本。他建議,加大投入,研發推廣快速檢測技術,讓與會者能在疫情下安全高效參會。

除了為化解疫情下的辦會困境獻策,不少與會嘉賓也結合實踐為會展業綠色發展支招。法國智奧會展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維爾·費哈通表示:“我們要為改善生活和改善環境作出貢獻,要投資新的技術,如使用氫電發電機,可以實作無污染、無細小顆粒排放,并提供綠色、潔淨能源。未來,我們将面向每一個需要臨時用電解決方案的活動提供氫電發電機,它能幫助我們邁向更美好的世界。集團最近還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專注‘綠色能源’闆塊,彙聚行業力量,攜手改變世界。”

機遇:

借力技術文旅等手段

對會展行業而言,疫情不僅帶來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

“疫情發生後的兩年間,我們探索出更多靈活辦會手段,意識到數字技術可以在會展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主席柯克勒介紹,近年來,該公司開展了大量線上展會活動,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參展,“數以千計的參展商可以同時在不同地方參展,投資者可以尋找更多創新機會,企業能了解更多行業趨勢與競争對手的産品,這樣的互動是激動人心的。”

在柯克勒看來,數字技術還可以作為線下活動的有效補充。“未來的展會應該是互動的、融合的。”在柯克勒的展望中,未來的展會既有實體展廳,參會者可以來看産品、觸摸産品,也可以通過資訊化手段進一步了解産品背後故事。

杜佰德同樣看到數字技術給辦展帶來的新可能。“借助數字技術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全球的社群。”他表示,依托數字化平台,能把更多買家、展商聚在一起,進一步擴大交易平台體量,買賣交易也因數字技術變得觸手可及。

劉偉明表示,去年9月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将“文旅商貿”作為重點發展的“四大産業”之一。同時,相關産業在疫情後加快重新開機,需要通過會展平台進行宣傳和推廣。

“澳門會展業通過多年發展,軟硬體配套體系完善,為會展活動在澳門舉辦提供有利條件。我們通過推出會展環境體驗之旅,專門為會展籌組公司、大型企業等會展從業者及專業的媒體提供服務,安排他們深入了解澳門,了解會展業的軟硬體配套,以吸引更多客商來澳門辦展辦會。”劉偉明說。

福州日報記者 顔瀾萍 林晗 林瑞琪

來源:福州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