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朋友自古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現實生活中最重要的資源,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也就意味着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不會是形單影隻的。

就像電視劇《完美關系》裡面的斯黛拉,當她要和渣男丈夫離婚的時候,她的朋友都在幫她,清算婚姻财産,讓背叛斯黛拉的渣男淨身出戶。

如此,便可以看到朋友的力量。

是以,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便認為一個人有朋友才算好。

如果連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那麼這個人未免太可憐,甚至還會被人們認為是人品有問題,是以才不願意和這個人交朋友,而與之對應的,也是一個人孤單且寂寥的場景。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女人,她們沒什麼真心朋友,但是她們的生活卻越來越好。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她們斷舍離掉了無效的社交

01)、有很多女人總是覺得自己一定要融進集體裡才最好,哪怕是那個集體是自己不喜歡的,她們也還是會選擇曲意逢迎。

在她們看來,自己這是在處理人際關系,自己是在掌握人脈,可當她們忙碌過來才發現,自己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金錢,到頭來任何實質性的東西都沒有得到,而她們所處理的人際關系就是無效社交。

有的女人呢,她們走着走着,在蓦然回首間,才發現原來自己好多的時光,都浪費在了那些無效社交上,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努力,都不過是為了讓周遭的人對自己滿意而已。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02)、為了獲得别人的認可,為了獲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們身不由己地做着本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戰戰兢兢地将自己套入了一個桎梏當中,變得都不像自己了。

于是,她們懸崖勒馬、迷途知返,明白了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擁有的朋友越多就越好,有時候,我們擁有的友誼不過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蹉跎自己的歲月罷了。

于是,她們斷舍離掉了那些無效的社交,于是,她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心上,山南水北,我思故我在。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她們懂得了和自己的靈魂對話

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女同學不管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舍友聚會她不去,舍友開黑她不參加,慢慢的,舍友們都覺得她是個異類,于是就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和她愈發疏遠了,而女同學也不覺得有什麼,反而樂得自在。

在畢業的時候,當舍友們因為找工作而發愁的時候,女同學因為大學四年優異的成績被保研了。

或許,她們的人生軌迹在決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合群的時候就已經劃分開了。

真心朋友固然好,一兩個就足夠了,太多了就顯得擁擠,但是沒有也不礙事,我們自己也可以成為專屬于自己的知己,和自己的靈魂對話,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如此一來,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清晰明朗,我們也就更容易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以及自己又該如何為之付出努力。

正如周國平所說的:“一個人有了堅持的自我,他在這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她們明白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做減法

人之是以追逐合群,是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觀裡,會認為一個人獨來獨往太孤獨了,事實上,她們混淆了孤獨和獨處的含義。

孤獨是一種狀态,是哪怕一個人身在群體當中,也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而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是不管自己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裡,都覺得自己很無聊,很無所事事,而獨處不一樣,它意味着一個人完全享受自己安靜獨處的狀态。

一個善于獨處的人,通常是不大容易感到寂寞的,因為她們自己會安排很多事情做,是以她們也不會輕易被别人影響。

《烏合之衆》裡有這樣一段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抛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朋友多了,需要處理的事情就多了,那麼我們的時間也會更多地放在經營友誼這件事情上,而當我們沒有真心朋友的時候,就說明了我們有大把的時間用在自己身上。

有一種女人,沒什麼真心朋友,生活卻越來越好

有的時候,人生需要做加法,例如閱曆,例如能力,而有的時候,人生就需要做減法,例如友誼,例如欲望。

沒有真心朋友的女人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在于做減法,是以她們側重于自己,獨于精神往來于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