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離我們有多遠

在今年第三十一期的“焦點周刊”裡,我們由EMC和上海電信合作推出雲備份服務——e雲,探讨了有關雲存儲的應用。

  

雖然從今年開始,有關雲計算的讨論才逐漸讓大衆所認知。但仔細看來雲計算的某些應用,比如共有雲或者私有雲,其實并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在31期周刊裡我們所提到的Apple的MoblieMe服務,這就是雲計算服務的一個典型應用,相應的NOKIA其實也為自己的使用者提供類似的服務。這些應用還比較新,而一些浏覽器所提供的收藏夾上傳備份,其實就是雲存儲一個更為簡單的應用。

舉這些例子一是想說明,雲計算其實并沒有宣傳的,或者一些分析師認為的離我們的生活那樣遙遠。所謂的雲計算成熟與否的争論,在我們看來,更多時候是有關雲服務基礎架構技術成熟度的争論。雲計算所針對的服務人群無論是個人使用者還是企業使用者,都是一個差別于以往資料中心的龐大群體。以EMC和上海電信的e雲舉例說明,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網際網路部副總經理吳志明在想媒體介紹e雲未來發展藍圖時表示,上海電信是希望把e雲建設成能支撐百萬級使用者的雲平台。換言之,但是儲存設備就需要在PB級,維護這樣一個巨型平台,且時刻保持在運作各種互動式應用,其中之複雜可想而知。

  

EMC與上海電信的合作模式與其全球的模式是截然不同,這更符合中國市場。而在國内除了電信,另外更有優勢去做雲存儲的恐怕就是IDC了。不知道是否是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測,世紀互聯也在本周推出了自己的雲備份服務。這對國内廣闊的IDC領域來說,是又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但這其中存在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IDC不同于電信營運商之處,在于他們更多是非國營的企業,在目前的中國市場,可能會承載企業使用者更多的質疑與不信任。

其實,企業選擇内部歸檔或是使用雲就是“我是搭建一個倉庫呢,還是租賃别人的場地呢?”與本地歸檔相比雲是一個成本更低的選擇,而且避免了管理和技術更新的擔憂,但是可靠性、安全和通路時間仍然有可能受到影響。

回到我們今天最終想向廣大使用者表明的一個關鍵,其實對于老技術來說,雲隻是一個新名詞。最終是由你來定義雲究竟對你和對你的企業意味着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