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海峰
話說,在我們中國的曆史長河當中,曾經有過很多閃光的人物。其中,有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也步入到大明朝的官方曆史當中,成為了一個熠熠生輝的人物。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他是誰?他就是鄭士利。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士利的基本簡況。他字好義,甯海人。兄士元,剛直有才學,由進士曆官湖廣按察使佥事。荊、襄卒乘亂掠婦女,吏不敢問,士元立言于将領,還所掠。安陸有冤獄,禦史台已谳上,士元奏其冤,得白。會考校錢谷冊書,空印事覺。凡主印者論死,佐貳以下榜一百,戍遠方。士元亦坐是系獄。時帝方盛怒,以為欺罔,丞相禦史莫敢谏。士利歎曰:“上不知,以空印為大罪。誠得人言之,上聖明,甯有不悟?”會星變求言。士利曰:“可矣。”既而讀诏:“有假公言私者,罪。”士利曰:“吾所欲言,為天子殺無罪者耳。吾兄非主印者,固當出。需吾兄杖出乃言,即死不恨。”???
那麼,這段話如果翻譯成現代文,大體是一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鄭士利此人雖然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但有才學,并且,為人十分正直。也正是因為他的一封書信掀開了明朝反腐的序幕。??????原來,就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各地派人到戶部稽核賬目,都會帶着一份“空印冊”,甚至,後來還成為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朝廷上下、就連平頭老百姓都知道,但唯獨朱元璋不知道。即使有正直的官員想彙報給朱元璋,但由于朱元璋脾氣的不好,又怕被朱元璋懷疑為同黨,是以,他們也就采取了“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于是,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位正直勇敢的普通老百姓鄭士利站出來了,他利用當時平民也可以直接給皇帝朱元璋寫信的機會,将“空印冊”這一腐敗現象給闡述了一個明明白白。顯然,朱元璋聞後是十分震怒,他立刻就對這一“空印案”進行了徹查。當然,這位敢于直言的老百姓鄭士利也沒有落一個好下場,因為,朱元璋正在氣頭上,是以,将他也予以發配了。然而,對于鄭士利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畢竟當時朱元璋正在氣頭上。
然而,無論如何,鄭士利在曆史的長河裡都留下了閃亮的瞬間,一時間溫暖了許多人!為此,在修訂明史的時候,他也就走入了《明史》這一座曆史的殿堂。(呂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