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業——軟體工程實踐總結作業
标簽(空格分隔): 軟工實踐
一、請回望暑假時的第一次作業,你對于軟體工程課程的想象
1)對比開篇部落格你對課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過實踐鍛煉,增強計算機專業的能力和就業競争力”,對比目前的所學所練所得,在哪些方面達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為什麼?
更加具體的了解了什麼是軟工,并且在軟體開發上的專業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懂得了軟體開發的具體流程。
不足的地方則是項目的完成度還不夠高,代碼量不夠。具體原因有很多,比如團隊内溝通不夠到位,進度沒有推進。任務的期限也沒有硬性的名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了這些不足。
2)總結這門課程的實踐總結和給你帶來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1、統計一下,你在這門軟體工程實踐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碼;3000行
-
3、哪一次作業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印象最深的是beta沖刺,大概是因為這次的沖刺是最有條理也是規劃的最好的一次,整體上完成了我們定的beta目标。
-
4、累計花了多少個小時在軟工實踐上?平均每周花多少個小時?
截至16周總共400小時 每周25小時
-
5、學習和使用的新軟體;
wamp,vs,insomnia
-
6、學習和使用的新工具;
processOn
-
7、學習和掌握的新語言、新平台;
php
-
8、學習和掌握的新方法
單元測試,以及伺服器端的接口測試
-
9、其他方面的提升。
基本能熟練的使用github
二、寫下屬于自己的人月神話——個人或結對或團隊項目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執行個體/例證結合的分析
經曆了整整一個學期的軟工實驗,我覺得團隊間的溝通和讨論是最重要的。
我們團隊就因為溝通不夠的問題造成了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麻煩。最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是前後端的對接問題。因為後端沒有接觸過前端,是以後端不知道前端要的接口是怎樣的,後端按照自己的想法寫出了接口,因為一開始前後端沒有進行過交流,是以寫出的接口并不符合前端的要求,就又拿回去改,因為這個問題。我們浪費了不少的時間。
三、對下一屆實踐的建議,或者對于開學初的你,對于大一的你,對于開學初的我,你有什麼想建議和告知的呢?對于後來人的期許。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屆要不要中途換隊員?
我認為有一個比較有能力的隊長是最關鍵的。可以是那種專業能力強的,也可以是很認真很負責的。當然兩者都具備的隊長最好。隻有在這樣子的人上司的團隊下,才能夠更好的去學習去進步,同樣也更能推動項目的進展。當然自己的努力是更重要的。
至于換隊員的事,因為我們班完成的早是以沒有換隊員。但是在我看來是沒必要換的。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處的團隊。軟體工程實踐是大學裡少有的認真的團隊協作經驗。《建構之法》上說團隊的發展有幾個階段,你的團隊都經曆過麼,最後到達了“創造”階段了麼?(參考《建構執法》第17章 人、績效和職業道德)
隻能說經曆過大部分。因為并不是專業的團隊,這個軟工也隻是我們很多作業中的一科,是以我們花的時間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是以我們中間有些經曆也暫時沒遇到。創造這個階段我們肯定是還沒達到的。但是基本達到了規範這個層次。
五、怎樣證明你學會了軟體工程?
1)研發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軟體
基本完成。
2)通過一系列工具,流程,團隊合作,能夠在預計的時間内釋出 “足夠好” 的軟體
基本完成
3)并且通過資料展現軟體是可以維護和繼續發展的。
基本完成
4)對着這個檢查表:http://xinz.cnblogs.com/p/3852177.html 檢查一下,自己如果去企業面試,這些常見的問題是否都能回答,并在此總結。
第一部分:硬的問題。
語言1: C 50000+
語言2: java 10000+
軟體實作:有能力處理基本的問題
軟體測試:能力比較一般
效能分析:能對速度慢的代碼進行初步的優化
需求分析:較差
行業洞察力: 無
項目管理: 無
軟體設計: 一般
品質意識:能
工具/社群:目前隻有這個部落格。
團隊協作:需要具體的人站出來定好具體任務以及相關的deadline,團隊才能協作的更好
理論素養:很多資料結構的知識都可以用到
第二部分:軟的問題,在成長路上學到了什麼?
人的能力和成長路徑都是有多種選擇,沒有一定之規。 但是很多人喜歡數量化, 是以下面的的每項回答都可以換算為一個分數, 以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
1.保持高标準,不要受制于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i]。
當你看到不靠譜的設計、糟糕的代碼、過時的文檔和測試用例的時候,不要想 “既然别人的代碼已經這樣了,我的代碼也可以随便一點啦。” 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我就是這樣随便過來的;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 主動解決問題。當看到不靠譜的設計,糟糕的代碼的時候,不要想“可能别人會來管這個事情” ,或者“我下個月發一個郵件讓大家讨論一下”。要主動地把問題給解決了[ii]。C
a) 不懂啥是靠譜的設計; b) 随便應付一下即可;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 經常給自己充電,身體訓練是運動員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是軟體工程師職業的伴侶。每半年就要了解和學習一些新的相關技術。通過定期分享(面對面的分享,寫技術部落格等)來確定自己真正掌握了新技術。 C
a) 從來不看書; b) 看了就忘; c) 有時分享。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4. DRY (Don't Repeat Yourself)——别重複。在一個系統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有一個無異議的、正規的表現形式。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聽說過,但是認為意思不大; c) 這要講場合。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5. 消除不相關子產品之間的影響,在設計子產品的時候,要讓它們目标明确并單一,能獨立存在,沒有不明确的外部依賴。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出了問題再說吧; c) 想做,但是不知道怎麼衡量效果。 d) 能夠在多種語言和架構中做到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6. 通過快速原型來學習,快速原型的目的是學習,它的價值不在于代碼,而在于你通過快速原型學到了什麼。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把原型直接用于産品,不然就浪費了; c) 不用原型,一直在産品中直接改。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7. 設計要接近問題領域,在設計的時候,要接近你目标使用者的語言和環境。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按我的想法設計,使用者以後會适應的; c) 大概同意,但是怎麼接近使用者呢?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8. 估計任務所花費的時間,避免意外。在開始工作的時候,要做出時間和潛在影響的估計,并通告相關人士,避免最後關頭意外發生。工作中要告知可能的時間變化,事後要總結。C
a) 做完了,就知道花費了,不用事先估計; b) 大概估一下,不必在意時間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9. 圖形界面的工具有它的長處,但是不要忘了指令行工具也可以發揮很高的效率,特别是可以用腳本建構各種組合指令的時候。D
a) 一直用滑鼠和GUI; b) 到時候問牛人; c) 正在學習指令行工具。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0. 有很多代碼編輯器,請把其中一個用得非常熟練。讓編輯器可以實作自己的定制,可以用腳本驅動,用起來得心應手。C
a) 隻用老師教的一個; b) 随意; c) 沒有任何定制。 d) 會定制,并且分享給其他人 e) 還會學習和使用各種編輯器的擴充。
11. 了解常用的設計模式,并知道擇機而用。設計模式不錯,更重要的是知道它的目的是什麼,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不用。A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模式沒用; c) 每寫100行程式,我就盡量用一個模式。 d)有實際使用的經驗 e) 能用具體代碼說明模式的利弊
12. 代碼版本管理工具是你代碼的保障,重要的代碼一定要有代碼版本管理。E
a) 從來沒聽說過; b) 用QQ,u盤即可; c) 上司要求才用。 d) 經常用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3. 在debug的時候,不要驚慌,想想導緻問題的原因可能在哪裡。一步一步地找到原因。要在實踐中運用工具,善于分析日志(log),從中找到bug。同時,在自己的代碼裡面加 log. 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隻會printf; c) 加log 太麻煩,我的代碼不會有bug 的。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4. 重要的接口要用形式化的“合同”來規定。用文檔和斷言、自動化測試等工具來保證代碼的确按照合同來做事,不多也不少。使用斷言 (assertion) 或者其他技術來驗證代碼中的假設,你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現實世界中往往會發生。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太麻煩,不用; c) 想用,但沒有時間。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5. 隻在異常的情況下才使用異常 (Exception), 不加判斷地過多使用異常,會降低代碼的效率和可維護性。記住不要用異常來傳遞正常的資訊。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抓住所有異常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6. 善始善終。如果某個函數申請了空間或其他資源,這個函數負責釋放這些資源。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随緣; c) 有時這樣做。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7. 當你的軟體有多種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要采用松耦合的配置模式,而不是要把所有代碼都混到一起。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沒有實踐的機會; c) 代碼都在一起比較好管理。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8. 把常用子產品的功能打造成獨立的服務,通過良好的界面 (API) 來調用不同的服務。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拷貝代碼過來用也可以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19. 在設計中考慮對并行的支援,這樣你的API 設計會比較容易擴充。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并行不會出錯的; c) 任何代碼都應支援并行。 d) 考慮在适當的層次支援并行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0. 在設計中把展現子產品 (View) 和實體子產品 (Model) 分開,這樣你的設計會更有靈活性。 D
a) 代碼都在一起比較好改; b) 随緣啦; c) 沒搞清楚啥是V,啥是M。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1. 重視算法的效率,在開始寫之前就要估計好算法的效率是哪一個數量級上的(big-O)。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我的資料量不大,無所謂; c) 不會有效率問題的,現在CPU 都快了。 d) 主動測試程式效率,以驗證估算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2. 在實際的運作場景中測試你的算法,不要停留在數學分析層面。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實際因素 (是否支援大小寫敏感的排序,資料是否支援多語言)會導緻算法效率的巨大變化。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想用,但不知道工具 c) 主要靠肉眼觀察算法效率。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3. 經常重構代碼,同時注意要解決問題的根源。A
a) 從來沒聽說過; b) 任何修改都可以叫重構; c) 每天應該重構兩次。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4. 在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如何測試 ,如果代碼出了問題,有log 來輔助debug 麼? 盡早測試,經常測試,争取實作自動化測試,争取每一個建構的版本都能有某些自動測試。C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我的代碼不會出問題的; c) 項目沒有安排時間,我也沒有提這事。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5. 代碼生成工具可以生成一堆一堆的代碼,在正式使用它們之前,要確定你能了解它們,并且必要的時候能debug 這些代碼。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從來不看那些代碼; c) 那些代碼沒有bug。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6. 和一個實際的使用者一起使用軟體,獲得第一手回報。 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使用者太蠢,不值得聽回報; c) 想做但是沒有機會。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7. 在自動測試的時候,要有意引地入bug,來保證自動測試的确能捕獲這些錯誤。D
a) 沒聽說過; b) 不必這麼麻煩;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8. 如果測試沒有做完,那麼開發也沒有做完。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簽入代碼,就是做完了; c) 。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29. 适當地追求代碼覆寫率:每一行的代碼都覆寫了,但是程式未必正确。要確定程式覆寫了不同的程式狀态和各種組合條件。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覆寫20% 就好了; c) 要覆寫至少60%。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0. 如果團隊成員碰到了一個有普遍意義的bug, 應該建立一個測試用例抓住以後将會出現的類似的bug。D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每個bug都是特殊的; c) 測試用例不值得加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1. 測試:多走一步,多考慮一層。如果程式運作了一星期不退出,如果使用者的螢幕分辨率再提高一個檔次,這個程式會出什麼可能的錯誤? 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如果有問題,使用者會報告的,我們不用測這些;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2. (帶領團隊)了解使用者的期望值,稍稍超出使用者的期望值,讓使用者有驚喜。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我們決定使用者的期望;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3. (帶領團隊) 不要停留在被動地收集需求,要挖掘需求。真正的需求可能被過時的假設、對使用者的誤解或其他因素所遮擋。C
a) 從來沒聽說過; b) 使用者不說的,我們不做;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4. (帶領團隊)把所有的術語和項目相關的名詞、縮寫等都放在一個地方。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都記在我腦子裡; c) 大家看代碼就好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5. (帶領團隊)不要依賴于某個人的手動操作,而是要把這些操作都做成有相關權限的人士都能運作的腳本。這樣就不會出現因為某人休假而項目被卡住的情況。B
a) 從來沒聽說過; b) 我們沒有休假的,沒關系; c) 出了問題再說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6. (帶領團隊)要讓重用變得更容易。一個軟體團隊要創造一種環境,讓大家有輕松的心态來嘗試各種想法 (例如,子產品的重用,效能的提升,等)。A
a) 都聽上司的; b) 團隊嚴肅緊張最好; c) 不必嘗試,失敗的可能性太大。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
37. (帶領團隊)在每一次疊代之後,都要總結經驗,讓下一次疊代的進度安排更可靠,品質更高。D
a) 沒有時間總結,直接做下一版; b) 總結用處不大; c) 如果上級有要求,就做一下; d) 一直主動這樣做 e) 不但主動做, 還會影響同僚一起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