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諸葛亮的道路抉擇一直被人們所議論,有人贊成,有人反對,總之意見各異。之是以出現各聲音,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不僅沒有地盤,而且還沒什麼兵馬,可以說是當時實力最弱的一方諸侯。當時劉備的處境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舉步維艱。依附于劉表之下,蔡瑁卻一心想除掉他,手上雖有一些人馬,但對于孫權、曹操來說,實在是微乎其微,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諸葛亮卻偏偏選擇了實力弱小的劉備來效力呢?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諸葛亮雖然隐居于隆中,但他與荊州士族依然保持着親密的關系。他的嶽父黃承彥是蔡瑁的妹夫,劉表和蔡氏一門的關系自然不必多說,這樣算來劉表還是諸葛亮的姨夫。劉表在原配妻子去世以後,就娶了荊州士族蔡諷的小女兒,而蔡諷的長女,就是嫁給了黃承彥。相較于賣席販履的假皇叔、殺人跑路的關二爺、屠戶出身的黑張飛而言,諸葛亮的出身絕對是根正苗紅。另一方面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流落到了江東,效力于孫權麾下。可以說諸葛亮和劉表以及荊州士族,再加上孫權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諸葛亮想要出仕,最簡單的便是效力于劉表或是孫權,可惜他并沒有。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蟄伏于隆中,過着耕讀生活的諸葛亮,在靜靜地觀察着天下大勢的變化,他在等待心目中理想的明主。是以可以說善于守城,不善進取的劉表并不是諸葛亮心目中理想的主公。其次古代士族遵循,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大哥諸葛瑾已經效力孫權,未來如果孫權成了皇帝,諸葛家必然飛黃騰達。如果諸葛亮另外投靠一名主公,那麼對于諸葛家族而言無疑是一種雙保險。而且江東孫氏屬于外來豪族,孫策憑借着強大的武力鎮壓了江東士族。是以到了孫權這一代,更是在時刻打壓,防備着江東士族。其次東吳并不像表面表現的那樣強大,東吳的内部也是沖突重重。這樣的環境必然會掣肘諸葛亮能力的發揮。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那為何諸葛亮不選擇效力曹操呢?諸葛亮是一名典型的儒家士子。在諸葛亮的眼中曹操把持着大漢的政權,其人并不講究忠義。在諸葛亮的心中不講忠義的曹操,便是國賊一般的存在。而且當時曹操手下的謀士已經有很多了,假設諸葛亮去投奔曹操,位置最多也是程昱一樣的位置,是絕對不可能短時間超越荀彧的,孫權也一樣,諸葛亮去江東的話位置最多和魯肅齊平,甚至大機率還不如魯肅,是以諸葛亮就隻能選擇劉備了。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劉備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期。在劉備落難之時效忠于對方,諸葛亮必然會赢得對方更多的尊重。而且徐庶剛被曹操用計騙走,此時的劉備可以說對諸葛亮是求賢若渴的。其次諸葛亮一生都希望,用儒家的理念來治國,曹操是用霸道強權來治國。此時的劉備禮賢下士,但沒有定下治國的理念。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當時的劉備雖然勢弱,但在士族和諸侯間有着良好的道德口碑。就連曹操這樣的人都十分看重劉備,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在當時的亂世之中,有袁紹、袁術、公孫瓒等諸多有實力的諸侯,但曹操對這些人都不屑一顧,卻唯獨對沒什麼實力的劉備評價如此之高,足以看出劉備非同一般。是以在想要用儒家思想治國的諸葛亮眼裡,劉備就是一名賢德的君主。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曹操孫權效力,偏要選擇沒地沒兵的劉備?

正是因為劉備現在還弱小,才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才能幫助劉備做強做大,而劉備的弱小隻是暫時的,以諸葛亮的謀略,早已看出劉備具備成就大業的一切條件。有着皇族身份的劉備,雖然一時落難,但後續發展的空間更大,有他的鼎力相助,必可以助力劉備鼎足天下。

諸葛亮是聰明人,三者如何選擇他心中自然十分的清楚,即使沒有三顧茅廬這件事,諸葛亮也會想法子讓劉備知道他,并且啟用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