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在中國曆史中說到清官好官,自然是受百姓愛戴的榜樣,因為清官幹實事為老百姓着想。就比如說我們熟知的包青天包大人,他的事迹更被拍成各種電影和電視劇。但是在明朝有一位清官,雖然在職一直為百姓謀實事,

卻被朱元璋給罷官趕回家

。回家就回家吧,

他因為清廉到連回家路費都沒有,

結果直接把女兒賣了換路費,

朱元璋知道後讓他做了太監

。這種奇葩的事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朱元璋發展言官機構,曾秉正巧抓時機

古代皇帝為了統治自己的天下,通常會設立各種官職來負責各種工作,言官就是用來防腐敗的一種官職。曆史上的明君通常都很注重言官的設定,因為言官的好壞能直接影響國家的建設。而且這種官權利都特别的大,

上能怼皇帝,下能抓奸臣。

朱元璋可以說是從草根直接逆襲成皇帝的,他經曆過苦日子,是以十分心疼百姓的貧苦。要知道大部分的貧窮都來自官僚的A錢,是以朱元璋十分的讨厭A錢腐敗。于是朱元璋做皇帝後便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言官制度,專門來抓各種貪官。

言官等級不大但是權利十分的大

,反正啥事也不用幹就瞎轉,看到啥A錢的事和皇帝講就行了。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賣女兒換路費的這位清官就是一位言官,

他叫曾秉正

。曾秉正原本是江西南昌人,他原本隻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因為戰亂是以一直沒有出頭的機會。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後廣收人才,曾秉正便抱着試一試的想法去了,

結果被面試官相中做了海州學正。

海州就是現在的江蘇連雲港,學正也隻是一個小小的九品芝麻官。

朱元璋有一天突然發現天空出現異變,頓時心裡就有點忐忑了。因為古人都很看重天象,在當時流傳着這種說法:''如果有天災發生,必有天變,如果天空發現異變,必然會有動亂。''朱元璋剛做皇帝不久天空就出現大兇之兆,是以朱元璋很慌,但是又搞不清楚這種天變算哪種情況。

于是就安排了一個辯論賽,想聽聽天下人的說法。

曾秉正聽到朱元璋要搞辯論賽,于是好奇的參加了。曾秉正在台上發揮的十分出色,口吐蓮花,辯論的也是有依有據,朱元璋一看,這個曾秉正倒也是人才,身邊正好缺這種敢說能說的人才,于是就安排曾秉正做了言官。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持法不懼勇鬥權貴,正直不阿一身清廉

因為言官的特殊性,是以曾秉正也是很興奮,覺得自己的才華可以用于造福百姓,但是隻有官職沒有權利也不行。于是朱元璋給曾秉正可以指責各級官員的權利,甚至朱元璋自己做錯了都可以被曾秉正指責。

仔細一聽這個權利的确很大,那麼朱元璋不怕言官徇私枉法,自己也弄起A錢嗎?其實朱元璋自己也打着小算盤,乍一看他用曾秉正是看重才華,其實朱元璋一看到曾秉正就知道他是個書呆子。

這種人一來沒有太多花花腸子容易掌控,二來一根筋也容易得罪别人。

比如你把别人得罪了,斷了别人A錢的路子,其他官員肯定也不會讓你好過,你要是一A錢肯定就舉報,是以言官和朝廷官員就成了互相牽制的關系。

曾秉正一穿上官服來到崗位,那精氣神就上來了,他因為工作原因就四處跑,周遊全國查詢各種不對不好的事情,然後整理好就報告給朱元璋。

曾秉正也是苦出生,是以也總是願意聽百姓們的呼聲,

時常把百姓的苦難和冤屈上報,是以曾秉正備受百姓的愛戴,

人送外号曾青天。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其他官員一看,這曾秉正沒事就來瞎逛,自己想A錢也不好弄,于是就想拉攏曾秉正一起下水,有錢一起賺,你也别來舉報我。但是無論貪官給多少錢,

曾秉正非但不同意還把這些企圖賄賂自己的官員都給舉報了。

這一手徹底得罪了很多官員,他們心裡暗生憤恨,這是存心要斷财路啊。于是就老是和曾秉正過不去,曾秉正也不在意,該說就說,甚至還當庭揭露其他大官的錯誤,指責身在其位不謀其事,這讓很多人對曾秉正氣的牙根癢癢。

不懂圓滑慘遭罷官,官途貧窮賣女回家

朱元璋用曾秉正做言官是很正确的選擇,曾秉正也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曾秉正太正直了,人如其名般正直,

有時候朱元璋做錯了事曾秉正也會直言不諱的指出來。

雖然一開始朱元璋還聽聽,但是被人罵多了心裡也不痛快。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因為曾秉正得罪了很多官員,是以他們老是在皇帝身邊說曾秉正的壞話,皇帝聽多了也煩,于是朱元璋就罷去了曾秉正的職位,讓他回家自己玩去。

其實曾秉正做法很對,但是太不懂的變通和圓滑了。就算朱元璋給他再大權利,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應該也要明白,皇帝做錯了事也不能說罵就罵。再加上官場都是官官勾結,把所有人都得罪死了朝廷哪裡能容得下曾秉正,朱元璋身邊幾百個言官,又不缺曾秉正這一個人,是以曾秉正被罷官也是闆上釘釘的事。

曾秉正得知朱元璋罷了他的官,心裡自然也有點憤憤不平,但是也沒辦法,誰讓他是皇帝呢。曾秉正準備回老家的時候才發現,

自己竟然連回老家的路費竟然都沒有

。曾秉正因為太清廉了,一點點多餘财産都沒有,都拿去救濟百姓。沒路費也沒關系,至少還可以借,但是曾秉正才發現别人都不願意借給他,誰讓他把所有人都給得罪死了。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走投無路的他竟然做了一個十分奇葩的選擇,

他竟然把自己四歲的女兒給賣了,

用來換路費。

惹君震怒處以宮刑,一代清官淪落至此

一個堂堂明朝官員竟然連回家路費都拿不出來,回個家都要賣女兒,這種事誰會信?朱元璋更不相信,他身為皇帝自然知道曾秉正一年俸祿是白銀200兩,這個工資放現在是一年近二十萬的收入。

是以朱元璋覺得曾秉正可能是想在自己面前賣慘,或者是用這種方式向自己示威。

當然也有人覺得曾秉正可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是以不想帶着女兒這個累贅回家。

明朝一清官賣女兒當路費,朱元璋大怒:不善待親骨肉,處以宮刑吧

朱元璋不管啥原因都覺得曾秉正此人不可用,太丢朝廷臉面了。于是他派人把曾秉正給抓了起來。他對曾秉正說:

''你既然不能善待自己的孩子,那就以後别有孩子了吧。''

于是下令把曾秉正處以宮刑。

曾秉正雖然清貧一生,為百姓謀實事,卻淪落到如此下場,結局也是令人唏噓。虎毒不食子,曾秉正賣女兒這種做法也的确很難讓人接受,希望他來生不再如此死腦筋,更加有人情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