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江平定了方臘起義?曆史上的宋江,根本不可能與方臘相提并論

《水浒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早已被列入中國小必讀經典書目,書中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将”聚衆起義,替天行道,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贊歌,其中“武松打虎”、“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等許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頌!

可惜的是,書中的“一百單八将”除去少數幾個得以善終外,大部分好漢都死在了征方臘的戰争中,正因為如此,讀者對接受招安的宋江深惡痛絕,同時也視書中造成梁山好漢死傷過半的方臘為反面角色!

宋江平定了方臘起義?曆史上的宋江,根本不可能與方臘相提并論

書中的方臘起義最終在宋江以過半梁山好漢的性命為代價下得以平定,那麼真實的曆史也是如此嗎?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書中的場景

書中的宋江原本隻是山東郓城一刀筆小吏,家中頗有資産,他本人急公好義,慷慨大方,在江湖上聲名遠播,有“及時雨”的美稱,後來因暗中協助“晁蓋智取生辰綱”的事情敗露而怒殺閻婆惜。

在梁山好漢“大鬧江州”後正式落草梁山,剛開始坐第二把交椅,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成為梁山首領。

宋江“公務人員”出身,始終覺得造反乃是下策,報效朝廷方是上策,是以在他的帶領下,梁山很快就“跑偏了”,最後接受招安,成為統治者平定叛亂的一把利刃。

宋江平定了方臘起義?曆史上的宋江,根本不可能與方臘相提并論

征方臘是梁山好漢接收招安後的最後一次出征,此戰過半好漢傷亡,以慘勝而告終,宋江以兄弟的鮮血換來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的職位,完成了從刀筆小吏到封疆大吏的完美轉型。

由此可見,書中的方臘是弱于宋江的,否則也不會被宋江平定,但我們不要忘記《水浒傳》是一本小說,書中的情節都是虛構的,當不得真,曆史上雖确有宋江和方臘起義,但論起義規模和影響的話,宋江根本無法與方臘相提并論!

首先為大家還原真實的宋江起義

據《宋史》記載: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都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間,二人幾乎是同時起義,與《水浒傳》所述不同的是宋江并非刀筆小吏出身,而是貨真價實的“漁民”。

他本在梁山泊打漁為生,後因朝廷将梁山泊“公有化”而失去謀生的手段,無奈之下他铤而走險,帶着其他三十五個漁民落草梁山,劫掠過往官兵,這時的宋江還算不上起義軍首領,頂多能算土匪頭目。

宋江平定了方臘起義?曆史上的宋江,根本不可能與方臘相提并論

宋江一行人在梁山泊盤踞四五年後,于宣和元年正式起義,向朝廷打出自己的旗号,此後宋江的義軍轉戰于“齊魏之地”,巅峰時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宣和三年,宋江被張叔夜重兵包圍,無奈之下率衆投降,宋江起義至此被撲滅!

再來看方臘起義

方臘起義爆發于宣和二年,他在起義前即以摩尼教教義收攏人心,教衆頗多,率衆起義後更是一呼百應,聲勢極為浩大,在教衆的支援下方臘建立了政權,自号“聖公”,年号“永樂”,麾下設立官吏将帥,俨然一個“小朝廷”,義軍巅峰時人數達到幾十萬,相繼攻陷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等縣,極大的動搖了北宋統治的根基!

宣和三年,宋軍包圍杭州,方臘撤兵城外,在“收複杭州”失敗後形勢急轉直下,義軍一路潰敗,直至退守幫源洞,四月二十四日,方臘被宋朝名将韓世忠生擒,被押往汴京後處斬,方臘起義至此失敗。

小結:

宋江于宣和三年兵敗投降,方臘起義也是在宣和三年被撲滅,宋江投降還在方臘被擒之後,是以《水浒傳》中宋江征方臘的情節站不住腳!

宋江平定了方臘起義?曆史上的宋江,根本不可能與方臘相提并論

而且宋江起義無論在規模還是影響上都無法與方臘起義相提并論,方臘義軍巅峰時達到幾十萬,即使退守幫源洞時仍有二十萬義軍,宋江起義雖不知具體人數,隻知有三十六個首領,但既然能被張叔夜以一千精兵擊敗,想來人數不會過萬。

而且方臘起義較之宋江起義要正規的多,方臘以摩尼教控制人心,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下設官吏将帥,俨然一個“小朝廷”的雛形,而宋江一幹人隻憑血勇之氣輾轉征戰,打到哪算哪,既無收攏人心的手段,又無明确的目标。

是以宋江起義的規模始終難以壯大,戰鬥力不如方臘的義軍,對宋朝造成的打擊也無法與方臘相比!

參考資料:《水浒傳》《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