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元區通脹再創新高、德國通脹卻回落,歐洲央行今年向何處去?

作者:酒死了
記者 | 王品達

歐元區12月通脹繼續上漲,連續兩個月創造了曆史紀錄。而與此同時,德國的通脹率卻半年來首次回落。這使得歐洲央行去年以來所奉行的相對寬松的貨币政策再次被推上争議焦點。

上周公布的資料顯示,歐元區用以衡量通脹的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12月同比上漲5.0%,超過11月的4.9%,為上世紀末歐元區成立以來新高。其中,能源價格上漲仍然最快,但漲幅從11月的27.5%降至26.0%,其次分别為食品和煙酒(3.2%)、非能源工業品(2.9%)、服務(2.4%)。

與此同時,德國12月的HICP指數同比漲幅則從6.0%下降至5.7%,雖比歐洲央行的2%通脹目标仍高出很多,但也是6個月來首次下降。不過德國國内口徑的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幅則為5.3%,略高于前一個月的5.2%。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的HICP指數12月則同比上漲了3.4%,與前一個月持平。

這些資料對歐元區的通脹前景傳遞出了不确定的信号。一方面,歐元區通脹率仍在繼續上漲,意大利、西班牙等規模較大的經濟體通脹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歐元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德國和法國的通脹卻出現了達到高峰乃至開始回落的迹象。再加上德國新任央行行長本周正式就職,歐洲央行近期相對寬松的貨币政策就走上了風口浪尖。

與美國和英國的央行不同,歐洲央行去年在面對高通脹時一直采取暫不緊縮的政策,堅持認為目前的通脹是由疫情期間臨時性的因素引起,未來将很快回落。直到去年12月,歐洲央行才決定縮減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使其在明年3月結束。但歐洲央行同時卻大幅擴張了正常的資産購買計劃(APP)的規模,以期實作貨币政策的“平穩過渡”。

歐洲央行行長克裡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去年也曾多次發聲反對立即實施緊縮。她認為,貨币政策從制定到起效有18個月左右的延遲,屆時通脹早已回落,導緻緊縮政策适得其反。

而與此同時,美國和英國央行則在語言和行動上都開始了緊縮步伐。美聯儲12月起加速縮減購債、提高加息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周二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目前的美國經濟已無需央行政策的大力支援,必要時今年将加息更多次,且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表。英國央行也于去年12月首次決定加息。

而随着德國央行新任行長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周二正式就職,歐洲央行内部關于緊縮問題的争論也愈演愈烈。上一任德國央行行長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是歐洲央行裡著名的鷹派。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的25名成員中僅有5人給12月的政策決定投下了反對票,魏德曼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任十年期間呼籲歐洲央行緊縮無果,最終在任期還剩5年時就于去年年底辭職。

而納格爾的就職演講表明,他很可能與魏德曼一樣同屬貨币政策鷹派,繼續與歐洲央行内部占主導地位的鴿派抗争。“高通脹的确可以歸因于一些未來會自動消失的特殊效應,但并非完全如此。”納格爾說,“我認為高通脹有持續更長時間的危險。”

納格爾還強調,自己在央行行長任上将延續前任魏德曼的政策風格,并警告稱高通脹給窮人帶來的損失最大。“德國人民正确地期待着德國央行作為穩定文化的堅決支援者。我向大家保證:德國央行未來将繼續如此。”納格爾說。

而同樣是在本周二,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連恩(Philip Lane)則表示歐洲的通脹率今年将大幅回落,到了明年和後年都會處在歐洲央行的2%通脹目标以下。他認為通脹的上行風險大多言過其實,一般而言工資的連續上漲被認為是持續性高通脹的先兆,但歐元區目前的工資漲幅并不高。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出席了納格爾周二的就職儀式并發表講話,但她并未直接提及歐洲央行内外關于緊縮與否的争議,也未強調自己此前所持的相對寬松的立場。她隻表示歐元區擔心價格上漲的群眾可以信賴歐洲央行。

“我們知道很多人十分關心價格上漲,我們對此也嚴肅對待。”拉加德說,“人們可以相信我們對價格穩定目标的堅定支援,這對于錨定通脹預期和提振貨币信心都十分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