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也有“履歷”?北京延慶區張山營鎮冬奧森林公園之内,很多珍稀樹木都是“搬家”到這裡的。掃描一下它們專屬的二維碼,便能了解到每一棵樹的生長過程。原來,這些樹木以前都是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居民”,賽區建設時,為加強核心區樹木保護,對可移植的珍稀樹木做到了100%移植。拍照、建檔之後,這些樹木就把“家”搬到了冬奧森林公園。
珍稀樹木“一棵也不能少”,不僅為冬奧賽區守護住了那片綠色,也讓“綠色辦奧”的理念更為生動具體。這場冰雪盛會之是以“可持續”,不僅展現在場館建設等方面,也展現在呵護一草一木的細節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保護每一棵樹、節約每一度電,都是北京冬奧會綠色圖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建築物的外牆采用了裝配式外牆闆,兩面是混凝土,中間“夾心”的是保溫材料,這種環保建材可以起到保溫、隔音的效果。在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更加節能的牆燈取代了傳統的吊燈、吸頂燈,進一步減少了電力資源的浪費。點滴之中,北京冬奧會的綠色之路越走越自信。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北京冬奧會的“綠色”成果,也給人民群衆的生活帶來更多福祉。2020年開始,來自張家口的綠色電力源源不斷地進入北京電網,“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這句詩意表達正在成為現實。延慶賽區造雪融化的雪水經淨化處理後,将回到輸水管網實作中水再利用。北京冬奧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将為今後留下一份寶貴遺産。
更綠色、更環保,國際奧委會最新的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5議程》中,對于未來的奧運會有這樣的期許和要求。相應的,“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北京冬奧會提出的可持續性願景,不僅為奧運會籌辦和運作樹立起新的标杆,更深遠的意義還在于“創造奧運會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典範”。
作者:劉碩陽
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