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歡迎閱讀史源曆史專欄第2540期。1988年,秦基偉将軍出任國防部部長一職。在1955年參加授銜的那批開國中将裡面,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擔任如此要職的。而在擔任國防部長的同一年,秦基偉又晉升為上将軍銜。其實在1988年時,曾經戰功較高且尚在人世的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為什麼隻有秦基偉能夠獲得這樣的任用機會呢?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在秦基偉之前,新中國的國防部部長基本上都是由開國元帥或上将擔任的,隻有耿飚一個人例外,他沒有軍銜,但其實資曆至少也是上将級别。而秦基偉的前任張愛萍部長,就是1955年的開國上将,到了1988年時,開國元帥、大将、上将裡面還有一些人在世,但是年齡都普遍比較大了,身體狀況不理想,不适合再擔任如此要職。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秦基偉1955年隻是中将軍銜,他1988年時74歲,但身體硬朗有主持工作的能力,比其他開國将領有優勢。而在改革開放之後,秦基偉的地位一直較高,不僅僅是在1988年評為上将、擔任國防部長,他在四年前就出任過建國三十五周年國慶大閱兵的總指揮,這個殊榮也不是一般的将領能夠獲得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秦基偉的能力出衆,資曆過硬。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秦基偉在戰争年代有多強?即使不了解曆史、不愛好軍事的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拿上甘嶺來比喻條件和任務的艱難。而1952年上甘嶺戰役的主将,就是時任志願軍十五軍軍長的秦基偉,他指揮若定,率部頂住美軍的狂轟濫炸,最終幫助志願軍取勝,創造了一個奇迹。秦基偉的戰功在開國中将裡面是極為出衆的。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值得一提的是,上甘嶺一戰似乎很有“魔力”,此戰另一位主角是李德生将軍,也在上甘嶺大放異彩,後來提升非常快。他的職務級别最終比秦基偉還要高,出任過政治局常委,是正國級的上司人;而秦基偉在八十年代職務最高時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是副國級的幹部。這兩位上甘嶺戰役時的風雲人物,在軍政生涯的後半段都極為顯赫。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而除了年齡、能力、資曆的因素外,還有一個曆史機遇的因素,促成了秦基偉在八十年代時的多次晉升。紅軍時期,秦基偉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将領,在抗戰和解放戰争時也一直是劉鄧大軍的重要一員。八十年代第二代上司集體上台,原二野和八路軍129師的将領普遍受到提拔和重用,秦基偉作為二野的代表人物之一,老牌的縱隊司令和軍長,能夠在八十年代擔任要職,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事實上,四野才是中央紅軍将領脈絡分布最多的大軍。建國後,四野的一大批将帥也是風頭正勁。但同樣受到曆史因素影響,七十年代初之後,四野出身的将領又受到了一定的發展限制,二野和三野将領則在八、九十年代起勢,包括後來擔任軍委副主席的張震以及遲浩田等人,都是出自原三野系統。不管怎樣,秦基偉将軍集軍事指揮能力、資曆、戰功,以及曆史機遇于一身,在建國前後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值得人民永久紀念的一位好将軍。

1988年,開國将帥還有不少人健在,為何秦基偉能成為國防部長?

“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營運,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