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水木公
來源|搞車零距離
對消費者采取“雙标”政策的品牌,值得尊重嗎?#汽車科技要聞#
最近又有一則關于特斯拉的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有車主分享了自己的拆車視訊,驚奇的發現自己的國産特斯拉并沒有配備膝部安全氣囊。
來自 特費電特斯拉▲
随後車主在撥打400電話咨詢過後得到的回複是:“膝部氣囊對整車安全性作用不高”。
來源同上▲
但是搞車君通過查詢北美model 3車主手冊發現,特斯拉model 3其實是配有膝部氣囊的。
美版model3使用者手冊▲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以下簡稱IIHS)關于這個問題做過相關調研和測試,最後發現膝部氣囊對整體安全性的提升确實并不大。
進口 model3 也沒有膝部氣囊▲
測試并不能代表所有路況,這不最近就有一位特斯拉使用者在高速上出事了:在經曆後輪斷軸,被大貨車追尾、被推行300m之後,這輛特斯拉得氣囊氣簾一個都沒彈出。雖然人沒事,但是車主已經被吓得懵X了。
為什麼被追尾不會被彈出氣囊?膝部氣囊究竟有沒有用?今天搞車君就來和各位小夥伴聊聊氣囊那點事。
安全氣囊可以說是近幾十年來汽車安全領域最重要的安全舉措之一。據IIHS統計,前安全氣囊将正面碰撞事故重的駕駛員死亡人數降低了29%,将13歲以上前座乘客的死亡人數降低了32%。
作為内置于車輛中的充氣墊,可在碰撞過程中保護乘員免受車輛内部或車輛外部物體(例如,其他車輛或樹木)的撞擊。
幾乎所有的乘用車都需要配備前安全氣囊,常見是正副駕駛室各有一個,主駕駛在方向盤内,而副駕駛則隐藏在中控台右側飾闆内。
碰撞開始的那一刻,傳感器開始測量撞擊嚴重程度。如果碰撞足夠嚴重,傳感器會向充氣機發出信号,在零點幾秒内用氣體填充袋子,使得氣囊以每小時三百公裡的速度迅速展開,防止車内乘員受到沖擊。
當然現在大部分氣囊都是電子式的了,特斯拉也不例外。車後部沒有傳感器,是以一般追尾氣囊是爆出來的。
“防止車内乘員受到沖擊?”每小時三百公裡的速度這麼快?沖擊沒沖到乘客,氣囊先傷害到乘客了吧!
搞車君想說,氣囊的确是把雙刃劍。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計,在 1990 年至 2008 年期間,有 290 多人死于低速碰撞中的正面安全氣囊充氣,其中超過80%的死亡人員是沒有系安全帶的乘客。
這個資料很好的說明了氣囊對車内乘員的傷害,同時也說明了安全帶也是車内的重中之重。那麼搞車君說了這麼多,膝部氣囊呢?
安全帶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将車内乘員固定在座椅之上,避免乘員因為慣性而在碰撞時“飛起來”。
如今比較先進的安全氣囊,同時也具有安全帶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會結合一種特殊算法來決定車輛是否需要展開氣囊。
舉個例子,一般來說當車輛以20公裡/小時的速度撞擊牆壁時,前安全氣囊就會為未系安全帶的乘員展開。
如果乘員正确佩戴安全帶,那麼大多數安全氣囊将會以更高的門檻值為标準(約30公裡/小時)展開。
那麼這樣的設計也可以見得安全帶的作用,它不僅保證了低速下車内乘員的安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氣囊對乘客的二次傷害。
那麼簡單介紹過了氣囊和安全帶,接下來就請出我們今天的主角——膝部氣囊。
膝部氣囊的作用其實可以等同于安全帶。相信很多人不難發現,身邊總有一些開車乘車不愛系安全帶的朋友。
安全帶卡扣 “騙過”安全帶▲
那麼當這些司機或者乘客遇到快速碰撞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而膝部氣囊恰恰就是為了這部分人服務,把不系安全帶的車内乘員固定在座位上,避免受到嚴重傷害。
IIHS 研究了來自 14 個州的真實碰撞資料。他們發現,對于系好安全帶的司機和乘客來說,膝部安全氣囊幾乎沒有幫助防止受傷(它們将總體受傷風險降低了約 0.5%),并且在某些類型的事故中,它們增加了小腿受傷的風險。
而特斯拉在美國進行碰撞測試時,恰恰也需要面對這兩種情況,是以就标配了膝部氣囊來“應付”測試。
反觀沒有膝部氣囊的特斯拉,在歐洲和中國的測試成績也比較優秀,是以才能不帶有膝部氣囊,正常傳遞到美國本土之外的消費者手裡。
是以這件事情就這麼沒下文了嗎?
氣囊減配的消息一經傳播,便引來了網友的大肆讨論。
有一部分網友表示國内車主“跪久了”,讓人家覺得我們好欺負,才會被各種減配。
還有一部分網友當起了理中客,認為沒有膝部氣囊自然有沒有的道理,号稱最安全的沃爾沃也不見得全系都有膝部氣囊。
減配減配,減到最後不是降低了成本,而是降低了消費者的期待。
因為減配 a柱潰縮帕薩特▲
搞車君覺得法律法規更像是決定了産品的下限,這樣為産品制定了最低标準。但為了卡着規則鑽空子做産品,是否有點太不道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