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的新年。在春節前夕,奶奶就會提前做好幾樣食品:炸紫菜、炸雞翅、做粿……但我認為,在這幾種食品裡最好吃的就是粿——因為我也參與了。
粿的制作過程很有趣:首先,要派一個大人揉面團,揉到一半,加入融化的黑糖塊,然後一直揉一直揉,揉至變色且面團有适當的硬度。
做粿之前,要準備好各式各樣的餡、适量的粽葉、兩碗油。
接下來,開始做粿:先抓一塊适量的面團揉成圓球,再把這塊圓球壓得薄薄的,中間放入餡料。接下來,把周圍的“皮”卷起來,粘上,再把整個粿壓一下。最後将粿鋪在大小适當的粽葉上,一個粿就順利完成了。
粿有兩種吃法:一種是蒸起來就可以吃;另一種是蒸起來以後,再煎着吃。我比較喜歡吃煎的——剛蒸起來,整個粿都是軟軟的,不是很好吃;煎的,外皮脆、餡熱,很好吃。但這兩種方式吃起來味道都不賴。
粿按照口味大概分為三類:鹹皮鹹餡、甜皮甜餡、甜皮鹹餡。不同的餡就是不同的味道:比如甜皮花生餡、甜皮綠豆餡,香甜可口。甜皮香菇餡(鹹餡),甜中有鹹,更是讓人回味。鹹皮香菇餡,皮與餡可都是鹹的。這些都很好吃。
自己的努力沒白費——我做的這些粿蒸起來都很好吃!這次,不僅讓我學到了一種廚藝,還讓我品嘗到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