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浪潮網絡:2019新勢力

了解企業級IT基礎設施市場的人都知道,浪潮在2018年算是徹底完成了逆襲,不僅成為中國伺服器市場的絕對老大,而且在戰略規劃上,劍指全球市場第一。

不過,在今天的企業級IT基礎架構市場,要成為真正的強者,計算、存儲、網絡這三大件缺一不可。是以,浪潮在伺服器和存儲之外,去年正式發力的浪潮網絡(浪潮思科網絡)到底發展如何,就愈發重要。

前世今生

我們知道,浪潮網絡的起步源于2015年9月浪潮與思科簽署轉售協定。彼時思科在國内最大的轉售合作夥伴是神州數位。顯然,浪潮與思科牽手,絕不是因為思科在國内找不到優秀的銷售合作夥伴,而是因為兩家已經非常清楚,企業級IT基礎架構市場的未來在于計算、存儲、網絡整合的性能優化,在于整體解決方案,在于跨計算、存儲、網絡的聯合研發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筆者在微信公衆号上的相關文章閱讀量突破萬餘,也說明了業界對這一事件的重視程度。

事實上一年後,2016年9月,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浪潮集團和思科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投資總額為2.8億美元,注冊資本1億美元,其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衆所周知,思科是網絡行業裡的領頭羊,也是網絡圈子裡的“黃埔軍校”,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生态、客戶的認可度,都是業界數一數二的。這樣的合作,顯然對雙方都有利。

而今,浪潮集團的戰略是以伺服器為龍頭,以雲服務為主體,成為“雲+數”的企業,這就說明浪潮伺服器不單純需要體量增長,也需要網絡、存儲來保障伺服器的整體競争力,滿足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需求。 

換句話說,浪潮的“雲+數”戰略正在逐漸落地,那如何在新趨勢下發力,在基礎設施上做好“通路”的角色,是浪潮網絡首先考慮的重點——選擇與思科合作,借助其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做好本地化工作,是相對明智的突破點。

從2018年的産品布局上來看,浪潮網絡的成長是跨越式的——産品從最初的交換機,已經形成從軟體到硬體,從有線到無線,從網絡到安全全産品線的立體形象。據悉,通過2017年的營運磨合,2018年是浪潮網絡在對市場和技術了解的基礎上,取得研發突破、快速發展的一年。

戰略落地

事實上,浪潮網絡在2018年的很多市場和大項目上,包括管道的建設,都取得了令業内同行明顯感受到和看得到的成績。

一個例子,在某一線城市政務雲項目中,彙集了國内所有的頂級廠商參與投标,而浪潮的網絡業務也順利入選服務名單。

如果說在過去一年,浪潮網絡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新開始,那麼未來的新三年規劃,則更加明确了其戰略定位。說到新一年的政策,筆者了解到:“浪潮網絡下一步的方向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第一,繼續推進集團的‘雲+數’戰略;其次,浪潮網絡将以軟體定義技術為觸發,發揮支撐作用,實作集團整體向上更快速的發展。”

浪潮網絡:2019新勢力

據介紹,浪潮網絡核心業務中面向大規模資料中心和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部分,将通過SDN首先滿足該領域的雲需求;其次,浪潮網絡的SDN還将重點服務于大型客戶多業務混合的應用場景。

除此之外,像SD-WAN這樣的,在今天已經從滿足企業分支機構,發展到浪潮主力聚焦的資料中心業務中的兩地三中心或者三中心互備的多資料中心應用場景中,也是浪潮網絡的重點領域之一。

“針對基于大規模資料中心和大型客戶多業務混合這兩方面的應用場景,浪潮網絡的SDN研發團隊在設計之初就明确了兩個重點:第一,它需要具備真正的獨立接口,因為複雜的多業務環境對于系統的可靠性和相容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以浪潮網絡強調系統南北向接口的标準化;另一方面,因為它是面向非單一場景的大規模資料中心,是以在業務管理的智能化、業務編排等方面也制定了很高的标準。”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

很明顯,浪潮網絡的SDN發展思路是面向未來複雜和多業務混合應用場景打造一個真正開放的橋梁,連接配接企業中所有的“雲”和“數”,這就需要有更開放的心态,突破傳統SDN更偏于自身元件硬耦合的思路。

開放合作

在雲的時代裡,大家強調的除了計算的雲以外,其實更強調的是合作夥伴和技術生态的共享——隻有在每一個層面上把最專業的部分做到一起,才能讓雲真正實作高品質的應用。

在筆者看來,這也是為什麼浪潮網絡的SDN從一開始就定位在實作高品質網絡性能、功能的前提下,建立SDN生态的原因——據悉,浪潮網絡全面開放接口給合作夥伴,與夥伴一起打造面向客戶的全生态SDN場景,包括負載均衡、業務互動、防火牆、業務編排器等方面,進而與業界領先的企業形成深層次的開放合作。

實際上,這也是浪潮網絡釋出基于業務的全聯接戰略的原因之一——浪潮網絡不僅完成了與浪潮雲海平台、雲服務平台的對接,成為實作浪潮雲中心生态的重要一環;而且,還可以以業務應用為驅動,打造專業的網絡解決方案,更好地成為整合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真正助力使用者的數字化轉型。

浪潮網絡:2019新勢力

“下一步,浪潮網絡還會提供SDK給到合作夥伴,讓他們把各種業務應用,接入到浪潮網絡的系統中,而不僅僅隻是實作網絡管理的功能。”筆者了解到。

換句話說,浪潮網絡提供的是開放的、可根據客戶和夥伴業務進行定制API的SDN,這樣,合作夥伴可以通過浪潮網絡提供的“彈藥”,打包更多的産品和解決方案,滿足更多客戶的應用場景需求。而浪潮網絡自身,就能夠在2019年把銷售力量和業務目标更聚焦在大型行業客戶、大企業客戶上。 

應該說,浪潮網絡的開放生态戰略給客戶帶來的一個顯著好處就是——讓客戶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事實上,浪潮網絡自去年與英邁達成全國範圍的合作以來,已經逐漸實作了市場資源的全面覆寫;而從細分行業上看,浪潮網絡也與政府、網際網路等領域優秀合作夥伴,建立了良性的合作。

我們知道,未來的使用者應用場景會更加靈活多變,這也是為什麼浪潮網絡在生态體系的搭建上呈現出多價值鍊條互相交織的原因。

在筆者看來,浪潮網絡從産品到方案,從管道到生态的這種開放、共赢的思路,必然會聚攏生态鍊内的合作夥伴互相傳遞價值貢獻,提升使用者體驗。

2019年,背靠浪潮和思科兩大領頭羊的浪潮網絡或将成為網絡市場崛起的一股新勢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