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MSP解讀神州數位的雲夢想

大約一個月多前的中期年報釋出會上,神州數位集團董事長郭為首次明确了神州數位集團的三大發展方向:雲MSP、自有品牌和神州商橋。

在此之前不久,神州數位集團宣布完成收購上海雲角資訊30%股份,在雲增值服務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這樣的舉措,引起了很多業界同行的關注。“神州數位還是很強,動作很快,我們都羨慕啊。”一位與筆者熟識的IT大分銷高管對筆者坦言。

其實,神州數位集團去年回歸A股上市,其雄心壯志就已經顯露無疑。即便如此,郭為在中報溝通會上把目前體量最小的雲MSP擺到三大方向中最重要的位置,仍然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MSP進化

說起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管理服務提供商),或許很多人還不是很清楚這一新興的概念,但對于大多數企業級IT合作夥伴而言,MSP的理念其實并不陌生。實際上,IBM早在幾年前,就在推動IDC及其傳統管道夥伴,包括SI、ISV向MSP轉型,希望形成一種新型的生态夥伴關系,同時籍此為管道夥伴帶來持續可重複收入的模式。

實際上,神州數位集團旗下神州雲計算的前身——雲科服務,也曾經是IBM的MSP。但彼時的MSP,在IBM的定義下,更多是一種雲托管模式或者傳統的SaaS銷售模式,通過增值管道的整合服務,形成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來實作“價值型”的銷售生态。

但如今,Gartner在今年年初釋出了第一版公有雲MSP的魔力象限,重新定義了MSP——MSP應該在超大規模IaaS提供商方面擁有深厚的技術專長,擁有功能強大的雲管理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CMP),盡可能利用自動化的托管服務,能夠傳遞針對雲優化的解決方案。不管客戶在部署新的雲原生應用程式,還是從現有的傳統資料中心遷移原有的工作負載。

從MSP解讀神州數位的雲夢想

實際上,新型雲MSP的概念來自于客戶需求,因為公有雲的服務多種多樣,各家各不相同,是以客戶希望能夠從第三方得到雲IaaS實施層面的幫助,由此形成了專業服務提供商組成的生态系統,在公共雲IaaS解決方案上面提供服務。從這一層面,雲MSP更多是一種雲服務代理商(CSB)的角色。

換句話說,Gartner魔力象限認為MSP應該具備三大能力:CMP、托管服務以及專業服務(咨詢和實施)。這種專長深度和技術內建的能力,就差別開來大批的資料中心外包(DCO)提供商,比如世紀互聯在中國為微軟Azure提供的代營運服務。

“今年開始的一個明顯變化是,越來越多的中大型企業開始把它的部分業務系統,甚至核心業務系統往雲上搬。是以為企業提供核心的上雲的增值服務,在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神州數位集團助理總裁李京表示,“未來神州數位将把MSP作為雲計算業務的核心,以定制化公有雲和特定區域/客戶混合雲的服務作為兩翼,緻力于三年内成為中國市場最有影響力的Cloud MSP。”

牽手雲角

衆所周知,神州數位集團自2001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國内最大的IT整合服務商,如果要算上1997年成立的神州數位的前身——聯想科技,那神州數位在IT服務領域的耕耘已經長達20年。

對于一家長期以貿易為核心競争力的企業來說,要從貿易轉型雲計算、大資料這樣的技術驅動型公司,并不是太容易。但實際上,神州數位從2001年成立伊始,就極為重視IT系統的建設——神州數位e-Bridge供應鍊交易平台用極大提升了分銷代理的協作效率,也讓神州數位的規模得以迅速成長,成為中國IT分銷的第一平台。

從這一角度,我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神州數位集團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會選擇走一條技術變革之路,包括利用資本手段,通過牽手上海雲角資訊來争取時間。

“技術平台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競争力。按照公司内部的話叫做:新動能再創新。”李京坦言,如果說去年一年,大家還在談戰略轉型的話,今年就開始要從财報上看到戰略轉型的業務給公司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從MSP解讀神州數位的雲夢想

神州數位集團助理總裁李京

“一方面,MSP不是一個營銷型的概念,而是一個技術型的公司——因為MSP不是簡單做一個雲內建,而是管理服務,是持續性的營運,而不是一次性的項目。”李京把MSP的概念繼續分解,“第二,MSP不是純靠人工的,一定需要平台和工具來做相應API的對接,把資源和運維打通。”

是以神州數位在掃描所有标的的時候,綜合考量了三個重要因素:技術平台的成熟度、業務的可拓展性、與神碼戰略比對程度。最終,雲角勝出。

筆者知道雲角其實很早,因為雲角還是在微軟剛剛在中國推廣Azure的2013年,就在微軟的“朋友圈”非常有名了——那時雲角屬于微軟在中國為數不多的專注于雲服務的初創夥伴,幫助客戶進行雲遷移。

接下來,雲角馬不停蹄,不僅基于“公有雲”平台進行了二次開發,推出“雲舶”——國内首家擁有專利的跨雲管理平台, 能夠提供跨各種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遷移、監控、安全、計費和資源管理的優化;而且還繼微軟之後,與AWS、阿裡雲、Oracle、青雲、華為雲、IBM Bluemix、UCloud、百度開放雲等幾乎所有主流雲服務商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解決客戶上雲後顧之憂

實際上,雲舶的核心理念是幫助企業花費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實作本地伺服器與雲端伺服器的系統管理和配置的優化。

前文已經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選擇把更多關鍵的業務系統部署到雲上,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業務系統不要被基礎設施綁架,可以随時遷入遷出。但這樣做有一個前提,就是有一個第三方服務商幫助企業進行系統遷移,而且要幫助企業節省成本,同時還要盡可能用好各家雲服務商的各項功能。

很明顯,雲MSP的出發點就是友善客戶上雲。這相對于傳統做雲托管業務的MSP,包括雲科服務的雲服務聚合平台,都更貼近客戶基本的雲落地需求。

從MSP解讀神州數位的雲夢想

除了基本的雲遷移之外,比如一家企業要開發、部署新的應用,需要經曆從開發、上線、到部署、使用及結束整個周期。雲角會告訴客戶如何去利用公有雲的每一個特性,在整個周期的每一個階段,比如應用開發階段,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因為“雲舶”系統可以幫助客戶進行運維監控,進而降低使用成本。

在筆者看來,傳統的雲托管MSP,主要還是一種貼近上遊的服務模式;而雲服務聚合平台,顧名思義也更多是聚集了各種上遊雲資源,即便通過面向企業的統一內建平台,在API層面實作多雲的對接,但仍然缺乏有效幫助使用者解決上雲所面臨的難題的完整解決方案。

“技術平台能夠對接多少資源,自動化程度能夠做到多高,能夠為企業降低多少成本,就決定了未來這個業務的盈利有多高。”在李京看來,神州數位與雲角的組合是非常互補的,除了技術層面的互補之外,雙方在上遊資源、營銷能力和獲客能力方面,都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補。

衆所周知,神州數位集團旗下神州雲計算不僅具備IDC、ISP、ICP、多方通信牌照,積累了包括咨詢、部署、遷移和後續營運維護等一系列的雲增值服務能力,而且還依托自身資源整合優勢,建構了DC Clouds資源聚合平台,整合了14大類雲資源,以及擁有覆寫全國的SI、ISV管道資源。

從MSP解讀神州數位的雲夢想

廣泛覆寫的管道資源,代表了廣泛的客戶關系和營銷、獲客能力。如何利用好神州數位的這部分資源,首先在技術平台上要提供相應的支援。

“雲角的雲舶平台支援兩級MSP服務商賬号,這樣就能把神州數位的合作夥伴充分調動起來,覆寫更為廣泛的市場。”李京表示,把雲舶平台的自動化對接能力,以及神州數位自主研發的IT自動化運維平台ServiceQ整合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相對完整和功能強大的雲管平台CMP,真正解決客戶上雲的後顧之憂。

在筆者看來,神州數位集團做MSP的優勢,還是在于釋放生态夥伴的能力。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Gartner的MSP魔力象限,就會發現排在前列的埃森哲、Datapipe、Cloudreach等,基本上覆寫了IT咨詢服務延伸、資料中心延伸和多雲服務原生3大類廠商,而神州數位集團所在的IT分銷和整合服務提供商類别中,還沒有成功轉型MSP的可參照對象。在CMP能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強大的生态夥伴資源就成為神州數位的獨特優勢。

據李京透露,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神州數位集團将會動員增值業務所有的銷售團隊,大約1500人,其考核與雲直接挂鈎,進而實作雲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

從神州數位集團中報面向資本市場正式披露雲計算業務營收,到第四季即将發動集團上千人規模的銷售團隊,都顯示出神州數位的雲戰略轉型已經走上了快車道。或許在不久的将來,我們再審視神州數位的時候,就會按照一家雲公司的标準來衡量它,這對于一家傳統IT分銷和整合服務商而言,絕不簡單。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