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變革中的供應鍊物流

前兩天跟一個發小兒唠嗑,說到今天的變化,發小兒頗有感觸:“20多年前我們在課本上學的,坐在家裡想買啥買啥,今天全實作了。” 

确實,我們今天處在一個電商的時代,一個移動的時代。不過,别看電商表面上這個促、那個銷,但競争的關鍵,還在于備貨,還在于物流。

倉儲物流業随着電商的高速發展,如今無論是在商業模式、物流效率以及IT應用等方面,都在進行着跨越式的發展——不僅僅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B2C這一段的快遞,也涵蓋了更前端的B2B的供應鍊物流環節。飛力達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變革中的供應鍊物流

 “我們服務的客戶群體以電子制造業為主,涵蓋電子制造業、汽車行業、通訊裝置,包括一些快消品電商。”飛力達資訊總監顧海疆并不諱言行業近幾年所發生的巨大變革,“電子制造業與汽車行業不同,特别是手機這類電子制造業是非常典型的流程制造,而且在電商促銷季到來之前必須準備充足的貨源。”

變革中的供應鍊物流

舉個例子,代工廠做整機,需要各種零部件、電子料提前備好,比如螢幕、外殼、CPU等等上千種物料。“CPU是國外進口的,外殼是在一個地方加工,螢幕又産自另一個地方,所有的東西都有供貨期,真正做到零庫存是很難實作的。”顧海疆解釋說,“以前代工廠自己有庫房,今天他們改成零庫存,等于所有物流倉儲等非核心業務環節都外包給供應鍊物流,而代工廠則集中精力做好整機生産。”

也就是說,飛力達需要按照客戶的生産計劃來檢貨、成套配送,甚至送到每個工位;産品加工完又從生産線運送到總代甚至各地經銷商。從這一角度,現代供應鍊物流已經把服務延展到客戶的生産線上,延展到客戶的供應商、客戶的客戶那裡——現代供應鍊物流已經發展成為整合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方案服務商。

據了解,正是因為飛力達跟上了客戶的需求變化,才取得了在傳統貨代物流基礎上的大發展。如今,飛力達已經形成了四大業務闆塊:貨代物流、供應鍊物流、特色物流和會展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突破供應鍊瓶頸

在筆者看來,飛力達能夠有如此快速的發展和變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說與飛力達過去幾年IT系統的規模應用分不開。

還是拿供應鍊物流業務闆塊來舉例。從采購、生産、分銷到售後,所有環節都需要倉儲,從倉儲又可以衍生出很多物流服務。這些服務的背景支撐就是各種IT系統,比如在原料入場這一塊,飛力達有Wi-Fi和掃碼系統,可以支撐喂料上線等成套管理服務;在生産物流領域,飛力達可以幫客戶做場内倉庫管理、線邊倉庫管理;在成品物流部分,從半成品管理、成品管理到維修檢測、國内備件中心、全球備件中心,飛力達在IT系統的支撐下,提供了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給到客戶。

但是,所有這些系統都是在不同時期由不同的項目經理,不同的業務部門提出需求去建立的,資料的格式、口徑,各不相同。這就對公司經營管理造成了困擾:雖然飛力達應對電商和移動時代的業務挑戰,已經在公司戰略群組織方面進行了調整,但仍然沒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流程和系統,以支撐新的運作模式。

舉個例子,在結算方面,飛力達希望能夠做到更準、更快,這就需要IT系統基于業務資訊、結算資訊,進行具體分析,才能對症下藥。這時候,飛力達從業務角度看上去什麼系統都有,但整體運作又不是那麼順暢,特别是在項目結算、資料分析的時候,很難得到業務部門的認可。

大約從2015年開始,飛力達資訊中心就重新對資訊化的規劃和項目進行了總結和反思。尤其是在公司制訂了未來多元化發展戰略之後,在顧海疆看來,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營運服務提升效率,首先需要引進一個國際化的成熟管理體系,将自身相對齊全的業務系統進行标準化、規範化整合,才能做好大資料分析,輔助決策,滿足市場需求。而這一基礎,就是各個業務系統之間,業務系統與财務系統之間,需要全部打通和內建對接。

資料鍊一體化

實際上,近年來随着消費電子市場的競争日趨激烈,整個電子行業客戶對供應鍊的要求越來越高。

“客戶要求物流企業能夠提供非常全面的資料,而不是某一個環節的資料。”顧海疆表示,“這時候,飛力達作為一家綜合物流供應商,就必須考慮如何把全環節的資料串起來,形成整體的資料鍊提供給使用者。”

變革中的供應鍊物流

客戶的要求,實際上也和資訊中心的發展思路相吻合,最終希望打造飛力達資訊化2.0版本,通過資料的融通,達到提升管理和營運效率、降低資源内耗成本和輔助決策的目的。當然,這樣的資訊化改造更新必然不是一個小工程。飛力達需要對其資訊化管理系統進行重新規劃和研究。

在飛力達資訊中心看來,自建系統和添加子產品,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公司相對齊全的業務系統,還是需要國際頂級的商業套件來支撐搭建公司的整體平台。于是乎,SAP從一開始就成為了飛力達的首選,因為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與各個供應商和客戶進行對接;而且,SAP系統的規範性和标準化,能夠真正幫助飛力達建立流程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機制,實作标準化、專業化、業财一體化的系統,使企業具備資源整合及營運協同的能力。

據了解,飛力達資訊化2.0項目建設過程中,總共動用了公司内部28名全職員工、上百名核心參與者,以及實施方IBM 20多人,涉及了SAP的HR、TM、EM、ERP、BI和資料倉庫等衆多子產品系統一同上線,在将近10個月的時間内遍布飛力達40家下屬企業;而财務系統甚至涉及飛力達包括分公司、分支機構在内多達70家企業。

“我們用了SAP TM和EM去搭建管理平台,首先通過資料內建把各個系統之間串接起來。”飛力達資訊中心助理總經理吳坤介紹,“在經曆了資訊化1.0的教訓之後,我們做事首先要考慮資料的統一口徑,包括資料從哪裡來,最後要用到什麼地方去,把我們從前端的業務一直到後端的财務在管理上打通。”

其次,飛力達資訊化2.0的另一個核心就是集中化,統一管理公司的人才物裝置和各種資源。比如統一的對外對内門戶、統一的訂單管理中心、統一的結算、統一的财務,用SAP的系統去搭建。

實作财務業務一體化突破

“我們财務從核算角度講都已經實作了全流程的自動化。”飛力達财務總監張亞麗介紹說,“我們通過CRM系統從前端客戶引進商機,同時會把相應的資訊放進去,當落實合作的時候,建立合同是在系統裡面完成的,經過系統審批之後,就會在CRM系統裡面建好了資訊,每天系統會自動傳輸到我們财務的子產品當中。”

據介紹,通過SAP內建系統,客戶的業務資訊會傳到它的TM端,在接單的時候就能夠放進來,所有應收應付的費用錄入随着協定而建立,跟供應商之間的報價,相關費用的産生,可以根據協定自動生成的,也可以通過手工插入或者外部通路內建。協定産生之後,資訊在銷售端會有一個稽核的過程,然後送出到了财務這邊,再查詢、點選、過賬,憑證就自動生成了。

變革中的供應鍊物流

實際上,這就是财務業務一體化,可以做到結算有依據、存報價、錄操作,而這些流程固化到SAP系統裡面,就行形成自動化的作業,極大提升了效率,同時可以支撐資料分析和輔助決策,可以做很多項風險控制,對管理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此外在營運當中,我們有非常多的步驟,我們如何把這些步驟進行狀态的追蹤,就需要系統和系統之間進行互動,通過這些操作來提高我們的效率,保證它的準确性。”在吳坤看來,除了實作管理提升之外,在營運方面對飛力達的幫助是SAP項目一期上線系統的另一大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飛力達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全公司2900人中超過50%都或多或少參與其中,可謂全員動員。而在項目執行上,資訊中心采取了三級服務支援體系的團隊建設,不僅在項目中培養了自己的團隊,也通過核心團隊帶動了各個部門的關鍵使用者。

“隻有建立這種支援的體系,才能把這個效果長久地做下去。” 顧海疆解惑了不少CIO上線SAP大型項目時的疑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從一開始企業資訊化部門就要去做這種支援的管理和支援的教育訓練。如何把這些支援變成你的,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否則實施團隊一旦撤了,這個項目就可能陷入僵局,很難再有進展。”

應該說,飛力達這家成立于1993年,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的企業,随着資訊化2.0系統的啟動,開始從以往的單兵作戰,基本實作了業務、财務一體化的系統架構,形成了标準化作業體系,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提升了協同能力,為飛力達再次騰飛奠定了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