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我:“瘋”“傻”“頑”。
“瘋”
我呢,從小不是一個乖乖女,成天給家裡惹麻煩。帶着一群小朋友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大喊大叫的,那時的我惹得大家好煩啊。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這瘋丫頭,真不讓人省心!”
在我們那個村,每家都有一個院子,有時種種樹和菜。東頭劉大媽家裡的櫻桃樹,一到夏天,那櫻桃便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讓人直流口水。但令人無奈的是,劉老媽子兇得很,誰上她家櫻桃樹都會被罵回來。即便這樣,我還是忍不住在某一天,帶了一群小夥伴去她家櫻桃樹下。我率先爬,三兩下就上了樹,小夥伴在樹下接,我在上面摘。
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誰一聲:“那老媽子來啦!”大家一哄而散,隻留我一人在樹上,被那老媽子逮了個正着。罵罵咧咧的她,連扯帶拽地把我帶到我媽面前數落了一頓,老媽的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紫的,吓得我直哆嗦。我知道,我是少不了一頓打了。我也是做過淑女的,走路不再大大咧咧,見了人說話不再大聲嚷嚷。可一天下來便堅持不住了,又做回了之前的瘋丫頭。
“傻”
“傻”呢,你們可不要認為是我頭腦有問題啊,我的傻可不是這個“傻”。
我呢,很有同情心,路上遇見一些要飯的,總會央求爸爸媽媽給他們些錢。可媽媽說:“他們都是騙人的,你怎麼那麼傻。”可我卻覺得他們或許有自己說不出的苦。
我的傻呢,還展現在:坐公交,後面人有急事,我便讓她站在自己的前面,結果自己卻因為超載了而等下一班;遇到一些老年人或孕婦,總會讓座,結果我自己傻站了一下午,回到家腰酸背痛……這些不太被認可的“傻”,我卻願意永遠發揚下去。
“頑”
我們總說學習是忙碌的,緊張的。可我愛把讀書當作“頑”一般,像享受遊戲一樣地享受它。
記得楊峰的感歎,書的世界真的是“天涯若比鄰”。書的境地呢,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足不出戶,在這裡就可以随意翻閱,随時求教。我覺得這話說的豈不就是“頑”?這不就是曹雪芹借由黛玉之口說出的學詩的境界,“誰不是頑?”我就喜歡“頑”。
“瘋”讓我灑脫自如,“傻”讓我保持一顆童心,“頑”讓我更加自如。為了這份自信、童心和自如,我願永遠保持“瘋”“傻”“頑”,永遠保持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