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團配送和亞馬遜AWS的異曲同工

5月6日,《美團正式釋出新品牌,你猜是什麼?》一文刷爆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問題的答案是“美團配送”,這是美團全新推出的品牌,旨在幫助各行各業的商家可以像雲計算一樣使用同城配送服務,讓商品準時到達消費者。與此同時,美團從技術、運力和生态三個次元對配送開放平台進行全面更新。現在,家樂福、CFB集團、百果園、多點等來自各行各業的商戶已經與美團配送達成合作。

美團配送和亞馬遜AWS的異曲同工
印象中,美團如此高調地公布新品牌不多見,這表明美團配送被美團寄予厚望。在美團配送推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美團股價逆勢大漲2.81%,第二個交易日截至發稿,美團股價再漲2.73%,同期恒生指數整體大跌近3%,美團逆勢上漲超過5.5%,表明資本市場對“美團配送”新品牌發展潛力十分認可。
美團配送和亞馬遜AWS的異曲同工

美團配送不再隻是送餐

在很多人看來,美團配送的推出,跟京東快遞如出一轍:都是将服務于自有平台的物流能力開放出來。然而深究下來,本質卻不一樣:

  • 美團配送開放同城即時物流能力,京東快遞開放京東電商物流配送能力;
  • 美團配送開放末端配送資源,京東快遞提供點到點運送服務;
  • 美團配送服務的對象是城市本地商家,京東快遞則是面向傳統快遞客戶;
  • 美團配送是開放平台,京東快遞是快遞品牌。

美團配送的基礎是美團做餐飲外賣積累的同城物流能力。

DCCI資料顯示,2019年2月美團外賣市場佔有率達到64.1%;Trustdata《2019年Q1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報告》則顯示2019年一季度美團外賣市場佔有率為63.4%,美團外賣穩居市場第一。在釋出會上,美團進階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則宣布,4月20日美團外賣日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

外賣業務的繁盛,讓美團具備了業内首屈一指的同城物流網絡。其中包括了近萬家配送站點和前置倉,覆寫全國的2800餘座市縣,每天超過60萬活躍在大街小巷的配送騎手,連接配接全國360多萬商家和4億多使用者。基于美團“超腦”即時配送系統的智能排程,美團配送的平均配送時長已縮短至30分鐘以内。在美團配送推出前,這張網絡重點滿足餐飲外賣的配送需求,2018年美團餐飲外賣收入實作381.4億元,同比增長81.4%,占整體收入比例高達58.5%。

2018年,美團年度活躍商家增長至580萬,較2017年同期的440萬增長32.1%,而美團外賣現在服務360多萬商家,這意味着依然有大量的商家特别是非餐飲商家,沒有得到美團配送服務,除了一部分隻能做到店業務的商家外,還有相當部分還沒有或者剛開始擁抱外送模式。

在新零售大潮下,使用者對“外賣”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餐飲本身,已經養成通過手機擷取鮮花、甜品、飲品、水果、生鮮、服裝、百貨、藥品等等一切能送上門的商品的習慣,各家報告在2018年就已呈現出這樣的趨勢。正是因為此,很多非餐飲商家積極探尋外送到家業務,比如百果園已有20%-30%的訂單來自于線上,再比如優衣庫門店已支援同城送貨上門,還有一些垂直領域出現了新的基于外送的新平台或者新品牌,如瑞幸咖啡、FlowerPlus。

商家對外送模式的日益重視和依賴,催生了龐大的同城物流需求,很少有商家具備自建同城物流團隊的能力和必要,美團配送現在推出時機剛好。

美團将一舉多得:

  • 美團配送将成為具備正向現金流的創收業務;
  • 可以利用外賣配送的閑暇時間和備援運力,這一點跟亞馬遜做雲計算相似;
  • 美團可以配送為切入點增強存量商家粘性以及擷取新商家,事實上,此前很多餐飲外賣首選美團,正是因為看重美團的配送能力;
  • 美團配送的開放則可以幫助美團建構一個更加龐大、高效和低成本的同城物流網絡,鞏固優勢。

美團配送攪局同城物流市場

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快遞行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114.1億件,同比增長23.1%,整體占比已達到22.5%,同城物流已經成為整個物流市場的增量市場,美團配送這樣的同城即時物流服務,又是同城物流市場的核心。

此前,已有諸多玩家齊聚這一市場。傳統物流一哥順豐已正式入局,其同城物流服務已覆寫全國275個城市,拿下瑞幸咖啡、優衣庫和永輝等新零售平台/品牌的同城配送服務訂單,2018年全年順豐同城業務實作不含稅營業收入10.0億,同比增長172.2%,2019年順豐已成立同城公司獨立化運作,其希望在時效、成本和服務上将順豐品質複制到新零售領域。

以物流立業的京東同樣有自己的同城物流布局。2016年4月15日,京東到家與衆包物流平台“達達”合并,新公司将保持獨立營運和發展,主要業務版塊包括衆包物流平台及超市生鮮O2O平台,2018年8月,達達-京東到家宣布完成最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沃爾瑪和京東,最近京東快遞宣布聯合達達推出特瞬送同城服務,3公裡最快可實作30分鐘送達。

同城物流服務商基本可分為三大派系:外賣派、電商派和物流派,美團配送不屬于任何一派,差異化特征明顯,雖然其基礎是餐飲外賣配送,但跟餓了麼又截然不同。

1、美團配送網絡最廣,滿足商家全國統一配送需求。

基于外賣市場的絕對優勢,美團配送已進入全國2800餘座市縣,包括一線城市到下沉市場,如果商家想要全國統一的配送服務,美團就很有優勢。擁有DQ和棒約翰等品牌的CFB集團已經與美團配送戰略合作,首要原因在于基于加盟模式CFB已有覆寫從北上廣到三四線城市的實體網絡,要在全國2000多個城市找到配送夥伴,“除了美團配送完全找不出更适合的合作對象。”

2、美團配送運力豐富,可滿足不同的同城配送需求。

跟達達的社會化或者順豐的純自營不同,美團配送的運力更加多元。美團2015年自建配送團隊,推出“專送”産品;2016年,美團整合衆包推出“快送”産品;2017年,美團拓展品類、豐富時效,重構産品推出“飛速達”、“光速達”等同城産品,這意味着美團配送運力結構更加豐富,可以滿足不同商戶對時效、成本的不同要求。

美團配送模式也更豐富,可以滿足不同同城配送場景。不同類型商戶對同城物流有截然不同的需求,飲品類商戶對時效、防潑漏等有很高要求;生鮮類商戶對保鮮和倉儲有很高的要求,美團配送針對便利店、傳統商超、近場零售、寫字樓等不同場景,形成4種運力網絡模式,分别為點對點網絡的“巡遊模式”、 星型網絡的“星系模式”、前置小倉+配送的“倉配一體模式”、配送+智能末端的“智能末端模式”,可以滿足餐飲、商超、生鮮、飲品、零售等不同商家的不同配送場景。

3、美團配送履約能力強,時效、安全和品質有較強保障。

各類同城配送中,讓使用者可以馬上入口的外賣對時效、安全和品質要求是最高的,基于此,美團配送形成了較強的履約能力。美團基于大資料的積累和AI技術搭建了“超腦”即時配送系統,可以實時、動态、彈性地進行全系統派單,提高配送效率。據美團配送CTO孫緻钊介紹,美團“超腦”即時配送系統,在高峰期每小時路徑規劃高達29億次,平均0.55毫秒為騎手規劃1次路線,平均配送時長目前已經縮短至30分鐘以内。

中國水果零售一哥百果園在2006年上線百果園APP以來,就一直以美團配送為主,少數時間使用自有員工。對于以品質著稱的百果園來說,配送是消費者體驗的重要一環,百果園透露,2016年百果園使用美團配送後,配送準時率達到99.3%,且服務水準穩定,完全可以滿足百果園的要求。

基于開放模式,美團配送還在整合更多社會化運力,更多末端配送資源(如前置倉、智能末端),更多智能技術(如無人配送車小袋)來進一步強化同城物流能力,形成同城物流的“雲”。

對于很多商家來說,美團本身是不可或缺的線上銷售平台,美團配送是美團給它們提供的能力的一部分,配送外還有會員、營銷、系統和資料的打通,這些同樣是商家看重的,對于這些商家來說,美團配送自然是首選。不過,從美團配送特性來看,即便是不需要在美團擷取訂單的非餐飲商家,同樣有很多理由選擇美團配送。

美團配送是同城物流的“雲計算”

美團配送,跟亞馬遜的雲計算很像。

去年底,AWS CEO Andy Jassy接受了紐約《紐約雜志》的采訪,詳述了亞馬遜AWS的誕生過程,2003年,他們在貝索斯家裡的思考是:

在亞馬遜建立消費者業務的8年過程中,已經非常擅長營運基礎設施服務,比如計算、存儲和資料庫,由于亞馬遜的零售業務利潤非常低,是以必須非常擅長運作可靠、可伸縮、成本低廉的資料中心,然後以合适的規模和價格運作它們。如果将這些封裝成網際網路作業系統,會有人買單嗎?

接着,AWS橫空出世,換言之,AWS就是亞馬遜将可靠、可伸縮、成本低廉的計算基礎設施開放出來。

美團配送則是美團将基于外賣這一核心業務形成的準時、高效和品質的同城物流能力開放出來。亞馬遜AWS最初先給亞馬遜自己的一些業務用,後來給平台上的商家用,再到後來給所有企業甚至競争對手用,美團配送同樣是先在美團外賣、美團買菜等業務上驗證,不斷完善後開放給全行業。

今天已經沒有企業從0到1搭建和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這樣做既無必要也不現實,基于雲計算,企業可以得到随時快速擷取彈性、廉價和穩定的計算服務。同樣,對于很多商戶來說,建構自己的同城物流體系也不會是最佳選擇——這不隻是簡單地雇傭幾個快遞員就能成的,美團配送的背後是基于AI的智能排程系統,基于自營和衆包的每天超過60萬的活躍騎手隊伍,以及基于前置倉、智能末端等模式的全場景配送網絡,沒有多少家企業可以搭建這樣的網絡。

而且美團配送不隻是自己搭建了一個業界領先的同城配送網絡,還在将配送網絡開放出來,從技術、運力和上下遊資源層面來整合社會資源,進一步完善同城配送生态體系。

這意味着采取第三方同城配送服務,将更加現實,商戶可以很低成本快速擁有同城物流能力,不論是時效性、專業性還是伸縮性都将比自己做更好。而且站在使用者角度來看,即便同樣準時,從身穿便裝的人手裡接過商品,跟穿着制服的專業快遞小哥相比,體驗差距也是巨大的。

當然,今天依然有企業沒有使用公有雲(如許多銀行),同樣,也不是所有商戶都要使用第三方配送,什麼企業才需要考慮自建配送體系?CFB集團CEO許惟掄的觀點是:一類是有特殊服務需求的,比如海底撈送餐上門一定要安排服務員上門;另一類是單店交易額足夠高,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可以支撐自配體系。

但事實上,第二類連鎖企業現在嘗試自配後,現在正在全面轉向第三方,而海底撈這樣的重服務的配送需求,美團同樣在試着滿足,将會提供解決方案。

這樣看,不論是從成本、時效還是體驗來看,真正需要自建物流的商戶并不多,“同城物流雲”将成為主流。盡管美團配送不是最早開放的同城物流平台,但其競争力卻十分明顯,可以給到所有商戶不同類型的同城配送需求。

現在,AWS對亞馬遜來說已是“無心插柳柳成蔭”,2018年,AWS占亞馬遜年營收總額的11%,占年營運利潤更是高達近59%,已成為亞馬遜的核心增長驅動和利潤來源。我認為,鑒于第三方配送服務對本地商戶的重要價值,美團配送對于美團或許同樣會産生意想不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