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銀泰到1919——新零售“荷塘效應”前夜

“新零售”究竟是怎樣的?

阿裡CEO張勇也沒有具體描述,他知道,這是“大資料和網際網路重構人、貨、場等現代商業要素,形成的一種新的商業業态”,這是方向,是趨勢,也是需要不斷努力去積極營造的未來。

從銀泰到1919——新零售“荷塘效應”前夜

張勇有兩句話,流傳甚廣,“戰略是打出來的”、“因為相信,是以看見”,用它們來描述新零售漸進的過程,也恰當。

2016年10月,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暢想,在此後的2017年有了“五新戰略執行委員會”,自此後,阿裡在新零售征程,一路狂奔,2018年新零售的年度之星,是盒馬,一年開店一百家,覆寫中國數十城,“盒區房”的概念更深入人心。阿裡在新零售賽道,号稱八路縱隊,包括天貓、盒馬、大潤發、居然之家、銀泰等,面向零售各個場景,各自突擊。

盒馬之後,諸如銀泰,又如2018年戰略領投的1919,它們的新零售探索進展如何了?

銀泰——數字化更新與銀泰OS

銀泰建立于1998年,是在2007年香港上市,2017年私有化退市進行新零售改造更新。如果說,盒馬是新物種,是基于頂層設計的新零售樣本,那麼銀泰之于阿裡的意義在于,它是“賦能”傳統零售,數字化更新的百貨樣本。

從銀泰到1919——新零售“荷塘效應”前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的《2018年中國連鎖百強》名單中,銀泰排名20位,2018年銀泰實作了30.5%的銷售增長率,同期門店增長率為23.5%,銷售增長在20強中,名列第一。銀泰如何做到增長的?

銀泰的網際網路改造,數字化更新,從2017年開始,它給銀泰帶來了三個變化:1、銀泰變成是服務數字化會員的網際網路商場。2、銀泰已經變成了基于資料驅動的貨找人的商場。3、銀泰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規模化部署新零售能力的商場。數字化更新,銀泰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銀泰與阿裡結合的數字化會員,銀泰會員與淘寶賬号挂鈎,使用者線上線下行為的綜合,不止是會員數字化,整個銀泰的服務、交易、場景全面數字化更新。

第二件事是,内容和商品的數字化,傳統的商場最重要的是“位置”,位置決定人流,也就有金角銀邊之說,傳統商場都是一樓賣化妝品,樓上賣耐克、阿迪,随着數字化更新改造,會員行為的追蹤,這樣布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更相近的品類做了連結。

這些數字化更新也帶來了許多新變化:

傳統線下商場局限之一就是,“排隊”,大促時節櫃台排隊,收銀也排隊,因為傳統百貨商城實體空間有限,是以,傳統零售的增長模式都是通過門店擴張完成,更多櫃台,意味着更多銷售,但每個商城實體空間有限,服務人員有限。銀泰的改造之一,就是中心化的付款方式進行移動支付,銀泰在商城布置了14000多台雲POS,原來收銀需要兩三分鐘,現在縮短到了一單58秒;

目前遍布銀泰商城周圍有1萬多名快遞員,銀泰支援所有貨品快遞到家,覆寫商城周圍10公裡甚至更遠區域,使用者可以到店自提,也可以送貨上門,2個小時内送達;

銀泰的數字化更新,也催生了新的職業,傳統模式下銀泰有近5萬名導購員服務于櫃台,現在銀泰在改造導購員這一職業,推動他們觸網服務于更多的不臨櫃顧客,做直播或是拍短視訊,為消費者講解商品,到現在銀泰也出現了年薪過百萬的導購員,這在原有模式下是很難想象到的;

這一系列的變化嫁接在數字化會員體系以及技術支撐上,最終就是使用者購物體驗的改變與更新:不用排隊,躺在家裡也可以購買,能夠送貨上門,還有60天無理由退換貨。

以前是人逛商場,人找商品,現在是商場服務人,商品找人。

從銀泰到1919——新零售“荷塘效應”前夜

當然,銀泰的數字化更新,新零售樣本的打造,阿裡看重的不止是銀泰本身的價值提升,看重是銀泰經驗的“賦能”,将銀泰背後能力的拓展、延伸。

2018年3月,銀泰收購西安“開元商場”,銀泰隻用了三個月時間,完成了開元商場的數字化更新,2018年7月,銀泰與廈門國貿美歲達成戰略合作協定,也是三個月時間,完成了國貿美歲的數字化更新。2018年張勇提出了“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銀泰的任務是,将數字化更新的經驗沉澱下來,完成一套“新商場作業系統”,俗稱“銀泰OS”,賦能更多傳統的線下商場。

零售行業專家,聯商進階顧問團成員潘玉明如此評價銀泰模式:銀泰模式雖然現在看起來“費勁”,但卻在突破關鍵難點,與頗為破費的門店裝修、環境改造相比,好商品才是百貨行業複興的關鍵。有阿裡的能力作為銀泰作業系統的底層,銀泰就非常有可能取得新零售的成功。銀泰的創新在全球範圍内也有創新價值,這也是幫全球百貨業找新出路。

1919的新商機

阿裡在2018年10月完成了對1919的戰略投資,20億元,占股29%,是第二大股東。

1919創始人楊陵江專業學的是酒店管理。這一專業背景,結合1919創業十幾年的經驗,與“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融合在一起,發生了新零售的微妙反應。

楊陵江說自己曾被認為是“行業公敵”。以往,傳統酒類銷售管道有一批商、二批商,一層一層,各自守在自己的區域。酒廠發貨出來,便層層加價。1919最早觸網做電商賣酒,因為打破了傳統的區域資訊壁壘和價格壁壘,甚至曾被傳統經銷商和酒廠界定為“竄貨”。這種對立感,直到幾年後才逐漸消除。

新零售帶來的變化,最直接的是,1919從“行業公敵”變成合作夥伴,因為線上線下不再是對立,而是一種分工。不管是1919自有的吃喝APP,還是天貓店、餓了麼店,所有線上訂單都回歸到線下門店。

從銀泰到1919——新零售“荷塘效應”前夜

同時,1919的線下門店也從門店更新為前置倉,店員變成了配送員。這樣的門店覆寫全國600多個城市,讓1919的60%訂單都能做到19分鐘内配送到手。1919連續4年是天貓酒品第一,關鍵就是在于它的“快”。作為前置倉的門店貼近消費者,配送時間縮短至19分鐘,再加上網際網路的價格透明,人們買酒的體驗悄然發生革命性變化。也因為快,1919還入駐了許多餐廳——餐廳店面有限,可展示、售賣的酒非常有限,而與1919的合作則改變了這一局面。

阿裡提出“新零售”之前,包括天貓百威官方旗艦店的電商管道,啤酒是6瓶起賣,随着百威官方旗艦店與1919前置倉的對接,現在1瓶也配送,甚至送到手還是冰鎮的——因為百威與1919系統對接,共享了1919線下門店。

現在,越來越多的酒廠開始與1919進行深度合作。除了配送更快,流量銷量大,更重要的原因是,酒廠能夠通過1919的銷售管道,沉澱可貴的消費者資料。酒廠終于可以知道,究竟哪些人、在哪裡、什麼樣場景下買了自己的酒。

楊陵江說,“原來酒廠出貨都是送到一級經銷商的庫房,再分送到二級經銷商庫房,最後再分别送到煙酒店、餐廳等終端。但1919和零售通合作後,所有的終端訂貨都可以從零售通下單,訂單直接到酒廠,1919+阿裡的物流配送系統就會直接把這些貨配到終端。如此一來,酒廠擁有了原來沒有的資料,他們每天可以看到,我的貨送給哪個餐廳,什麼時間送的,送的什麼貨”。

獲得阿裡投資後,楊陵江給自己的軍令狀是,1919公司要在5年時間實作1000億的銷售規模,1919線上流量導入線下門店,線下門店做前置倉、店員做配送員的模式,聽起來與盒馬鮮生有異曲同工之意,是以,1919接下來的任務也是不斷地進行線下店面擴張。

楊陵江計劃今年要做到2800個店,一家門店輻射人口以20萬為計。1919的線下擴張,更像星級酒店的方式,1919輸出的是“管理模式”,門店資産所有權歸加盟商,經營權歸1919,1919負責買酒、賣酒,招人、管理、發工資,加盟商隻要提供場地,坐享其成。

1919對外輸出“管理模式”,所依托的核心是“系統”——流量方面,彙聚自有的1919吃喝APP以及天貓旗艦店、餓了麼店的流量為支撐;物流配送方面,其幹線物流與菜鳥合作,同城倉配以自有倉到店城配體系解決;配送力量除了自己的店員,還與餓了麼的“蜂鳥”配送對接。除此之外,員工的管理方面有釘釘,選址還有高德以及天貓的參考。也就是說,1919在“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上,做了一個自己的酒飲商業作業系統。

從銀泰到1919——新零售“荷塘效應”前夜

兵無定勢,水無常形,盒馬也好,銀泰、1919也好,它們的新零售探索,并未止步,它們也在不斷更新疊代,畢竟新零售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也是不斷接近的未來。

經濟學中有“荷塘效應”原理,假設第一天池塘隻有一片荷葉,一天後新長出兩片,二天後有了四片新荷葉,三天後有了八片…荷葉鋪滿荷塘前一夜,荷葉往往隻能占半個荷塘,但新的荷葉會在一夜之間鋪滿荷塘的。新零售的當下,我們看到了天貓、盒馬,看到了銀泰、1919,新零售鋪滿荷塘應該就在明天。

戰略是打出來的,新零售也是不斷積極營造出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