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微網誌在春節期間刷出了滿滿的存在感。

除了老牌節目“讓紅包飛”外,微網誌成為央視春晚視訊和直播内容合作夥伴,雙方延續往年在視訊及新媒體傳播層面的深度合作,聯手在春節期間推出央視春晚視訊直播、相關節目集錦、幕後花絮以及亮點剪輯,除此之外微網誌還上線了花式拜年、趣味點評、打卡曬照等多樣化的互動活動,配合春晚内容的碎片化傳播。正如我此前的解讀:盡管央視春晚2019年腳踏幾隻船,但微網誌與春晚才是“老夫老妻”。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不隻是春晚借助于微網誌實作了碎片化傳播,春節前夕,央視新聞在微網誌上發起了“春節攝影大賽”征集活動,截至2月22日下,“春節攝影大賽”話題閱讀量已達101億次,讨論互動758萬次。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央視為何在微網誌辦“攝影大賽”?

“春節攝影大賽”的獲獎使用者,即有拍下軍人回家抱起女兒瞬間的妻子,也有拍下奶奶抱着孫子享天倫之樂的中年男人,還有拍下一家幾代同堂老照片的年輕人。在他們之外,更多參賽作品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春節年俗、家庭春節聚會、團圓飯或者春節打卡生活的普通照片,不一而足。

打開#春節攝影大賽#話題頁面,就會看到一幅宛如中國春節衆生相或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的畫集,完整地呈現出2019年幸福中國年。春節是所有華人的IP,參與活動的使用者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港澳台和海外),覆寫各個年齡階層,跨越不同使用者圈層。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央視新聞選擇在微網誌開展#春節攝影大賽#不讓人意外。微網誌因為獨特的新媒體平台屬性,已成為各類媒體、名人、大V、網紅、品牌經營粉絲的核心平台,經營的核心幾乎都包括内容創作分發,話題讨論互動和粉絲活動營運,微網誌在事實上已成為中國使用者的個性化新聞資訊聚合平台,媒體都在戰略布局。

較早擁抱新媒體走向台網關聯的央視,在微網誌已形成完善的新媒體矩陣,旗下頻道、節目、App、主持人幾乎都已入駐微網誌,羅超頻道檢索發現,微網誌認證資訊包含央視的機構和個人賬戶已接近1000個,其中央視新聞在2月21日就已擁有8245萬粉絲,由此可見,微網誌已是央視最重要的新媒體平台之一,不論是央視新聞還是其他央視節目,要與觀衆互動,進行話題征集和内容傳播,首選微網誌就不讓人意外。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不隻是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在微網誌擁有8656萬粉絲,新華視點擁有5865萬粉絲,新華網擁有5953萬粉絲,所有主流媒體均已入駐微網誌且擁有新媒體矩陣賬号。這些媒體不隻是在微網誌上以碎片化的形式如短視訊、短微網誌、圖文釋出資訊,也組織各種活動與粉絲互動,實作全媒體關聯,此前,人民日報在央視發起的征集活動同樣引爆微網誌,1月人民日報發起的#十年對比挑戰# 話題,50個小時64.5萬人次參與,@中國維和警察@嘉桦ella 等數千頭部使用者參與。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可以說,微網誌已成為核心主流媒體的核心新媒體管道之一。

三重獨特價值引爆内容活動

深層次來看,微網誌能夠吸引核心媒體,不斷引爆活動的關鍵在于獨特的屬性。

首先,微網誌一邊擁有規模龐大的使用者消費内容,他們結構均衡,覆寫中國各類媒體閱聽人,對内容消費有十分多元化的需求。另一邊則擁有類型豐富的賬号創作内容,滿足使用者多元而個性的内容需求。

三季度财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微網誌月活躍使用者達4.46億,繼續保持7000萬的同比淨增長,日活躍使用者也增至1.95億,中國日活能達到這個量級的App并不多,微網誌跟微信、百度、支付寶等一樣都屬于國民級應用。更重要的是微網誌使用者沒有明顯的圈層、地域和年齡屬性,分布均衡,對于面向全國閱聽人的核心媒體具有重要價值。

在2018年V影響力峰會上,微網誌進階副總裁曹增輝在主題報告中也介紹了微網誌使用者結構的全面性。微網誌使用者中, 16到22歲使用者和23到30使用者占比分别達到41%和44%,31-40歲使用者占比14%,幾乎覆寫了所有主流網民;來自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城市的使用者占比分别為16%、24%、25%和31%,港澳台和海外使用者占比也有1%和2%,幾乎覆寫所有地域。正是因為覆寫全面,使用者在微網誌上就可以跨圈層進行互動和建立關系,比如粉絲和明星可以對話,比如南方人可以了解北方民俗,甚至使用者可以關注海外華人的春節過節方式。

部分平台使用者規模可能與微網誌一個量級,但卻有明顯的圈層屬性,比如快手、抖音分别在三四線和一二線城市占優,在使用者連接配接能力上就存在短闆。

不生産内容的微網誌的定位是内容樞紐,連接配接内容生産者和消費者兩端,内容消費者和創作者全面會讓其形成更強的平台效應,進而對兩端資源形成磁力和粘性,這給參與型活動的爆發創造了群衆基礎。

其次,微網誌的“大雜燴”全媒體屬性,讓其可以滿足所有内容創作者形式各異的新媒體傳播需求。

正如我此前所言,微網誌就是一個大雜燴,它沒有像Twitter一樣将自己限制在140字内,而是支援從短微網誌到長圖文到圖集到短視訊到直播到音頻再到問答在内的多元化的内容形态,是以可以滿足内容創作者不同的創作風格、偏好和場景,适合各種内容的碎片化傳播。

此前,陳坤等明星,比爾·蓋茨等名人都嘗試過開通微信公衆号,然而我們會發現,他們持續的輸出依然是在微網誌,核心原因在于公衆号是一種重度創作方式,更适合專業作者的深度内容傳播;再比如短視訊,雖然微網誌也有很好的支援,卻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持續生産。微網誌什麼内容都支援,什麼内容都可以得到傳播,是業内唯一的全媒體平台。核心主流媒體本身在做全媒體布局,擁抱短視訊、直播、音頻等形式各異的媒體形态,盡管他們會在專門的平台如短視訊平台上釋出内容,但最終都少不了同步到微網誌的動作。

正是因為獨特的全媒體屬性,是以微網誌上總能引爆各種内容互動型活動。2014年從YouTube傳入中國的“冰桶挑戰”、2018年從Instagram傳入中國的“炫富挑戰”和今年從Instagram傳入中國的“十年對比挑戰”,最終都落地在了微網誌上,炫富挑戰、十年對比挑戰、春節攝影大賽三項圖檔分享為主的活動,在微網誌上也都獲得了很好的參與效果,證明了微網誌全媒體屬性的價值。

為什麼微網誌無法複制?從這場活動可以看出一點門道

最後,微網誌是中國唯一的社交媒體,對于内容創作者來說可以沉澱真正的粉絲資産。

Facebook将社交與媒體合二為一,成為世界頂級網際網路公司之一,中國最具社交媒體屬性的平台有且隻有一個,就是微網誌,關于微網誌究竟是重社交還是重媒體的争議一直不斷,側面反映出其具備雙重屬性。跟微信、多閃、陌陌的社交不同,微網誌是開放式社交關系,其社交關系建立的基礎和目的是圍繞内容的互動消費,而不是工作、熟人或者約會,使用者關注一個人是因為對這個人分享的内容感興趣, 或者因為對這個人感興趣進而去消費其内容。總的來說,因為内容樞紐的屬性,微網誌連接配接了人與人。因為連接配接人與人,微網誌有了獨特的基于社交+算法的雙引擎分發模式,在内容平台中形成獨特競争力。

社交正在被越來越多内容平台重視,不過真正建立起穩固社交關系鍊的隻有微網誌,正是因為此,它受到核心媒體的青睐,核心媒體就算一處水源供全球在全網分發内容,但最終也會回到微網誌沉澱粉絲資産,相對于純算法平台而言,微網誌的粉絲是真正的粉絲。與此同時,社交屬性也讓使用者在平台上有更強的創作、消費和互動欲望,是以可以引爆攝影大賽、炫富挑戰這樣的内容互動活動。

内容平台越來越多,很多平台都喊出了社交化甚至微網誌化的口号,且身體力行地在産品上“微網誌化”,不過從春節攝影大賽以及各種内容型活動的資料表現來看,微網誌依然是那個微網誌,無法複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