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每年從12月到1月的兩個月,都是内容平台的高光時刻,由他們舉辦的各種盛典将紮堆上線。

單單是直播平台,就有陌陌、YY、虎牙、觸手、鬥魚、映客、花椒和一直播的年度盛典舉辦,YY、虎牙和觸手的年度盛典羅超頻道(歡迎加我個人微信luochaozhuli交流)還獲邀到現場觀禮。直播平台外,則有微網誌之夜、愛奇藝尖叫之夜、今日頭條年度盛典、百度沸點、搜狗全景大會,不同公司的盛典也密集上演,按照這樣的态勢,一年後的這個時候,盛典隻會更多。

盛典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一種現象,背後的邏輯值得一說。

為何一窩蜂做盛典?

不論是各大直播平台,還是愛奇藝等視訊平台、百度等搜尋巨頭、今日頭條這樣的内容平台還是微網誌這樣的社交媒體,做盛典的目的都大同小異。

首先,盛典是網際網路平台的外部年會,是一種儀式感。

除非有資金鍊危機,網際網路公司都會像模像樣地辦個年會,業績越好年會越豪,無非是公司全員齊聚一堂總結過去、展望将來、表彰先進、抽獎狂歡、高管現身,本質是大型團建、提振士氣。網際網路公司的盛典則是一個對外的年會,即拉上企業核心生态的小夥伴們,在年底聚一聚,而且跟企業年會一樣,總結、展望、表彰、抽獎、緻辭,等等,讓小夥伴們心定下來,跟着平台繼續走。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其次,盛典是網際網路平台的宣傳機會,是一個傳播點。

盛典是網際網路公司強化公司品牌,呈現影響力秀肌肉的機會。盛典往往會邀請媒體作為合作夥伴,甚至有盛典與電視台合辦,與此同時一般會邀請名人、明星、網紅等站台,衆星捧月,也會有大量的娛樂節目表演,擷取大量公衆注意力,進而變相實作對公司品牌影響力的強化和傳播。

再次,盛典是網際網路平台的實力外化,是一種“肌肉感”。

盛典既然是“外部年會”,就免不了要請外部各種嘉賓,嘉賓參加盛典是基于對網際網路平台的認可,上台就是站台,是以明眼人從嘉賓陣容、盛典規格、觀衆數量等等,都可以看出一個平台的行業地位。如果企業遇到困境,盛典恐怕也無力再舉辦;如果大環境不好,盛典規格可能也會縮水。整體而言,盛典依然是企業“展示肌肉”的機會。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最後,盛典是網際網路平台的掘金手段,是一種商業化。

有一定影響力的盛典,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内容,會線上上線下引發大量的傳播,這背後的營銷價值不容小觑,比如微網誌之夜因為有大量明星名人出席,各種話題在全網廣泛傳播,是以商業價值也逐漸釋放,今年就吸引了OPPO、奔馳等品牌的青睐。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可以看到,當一個有影響力的盛典成為IP後,本身就會有商業價值,成為創收手段。

總的來說,大家做盛典都是圖個名利雙收,會朋友、秀肌肉、做傳播和商業化是共同目的。

網際網路盛典大同小異

從形式來看,網際網路盛典同質化比較嚴重,無非就是企業高管親臨現場做東,再邀請明星嘉賓到現場站台,企業員工、夥伴、明星粉絲,在現場捧個人氣,合作媒體進行全方位報道。

一般來說,頒獎是每一個盛典的重頭戲,隻是獎項名稱、數量和對象不同;明星主播表演是每一個盛典的不可或缺,大大增強了盛典的觀賞性和傳播力;上司緻辭也是每一個盛典的重要環節,形式還是要走的。

不過,盛典有一些不同之處。

直播平台作為這幾年崛起的新銳平台,辦盛典的目的和形式就有獨特性,比如往往會刻意弱化娛樂明星,而是會讓平台上的明星主播去現場表演,粉絲線上看直播投票,最終根據打賞禮物排行現場給出排名,最後基于此頒獎。

正如我此前所言,直播平台的年度盛典本質是要在直播行業形成雙11效應,通過盛典線上線下關聯,給使用者帶來一場娛樂狂歡,結合營銷等手段實作對使用者的活躍和拉新,刺激粉絲打賞則可以給主播和平台創收。正是因為此,直播平台的盛典有其獨特性,主播會成為表演的主力,盛典是平台内容的一部分。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微網誌之夜也一直有與衆不同的地方。

作為網際網路熱門話題的主要發酵平台,今年的微網誌之夜依然充滿許多娛樂明星的話題,林志玲事業線驚豔全場、王思聰嚼口香糖頒獎、周星馳“點名”試戲,都在網際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甚至包括朋友圈和微信群,這不讓人意外,畢竟作為公衆社交媒體和粉絲經營平台,娛樂明星一直都是微網誌的長闆,微網誌之夜并不需要微網誌可以去設計,都會産生大量話題。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盡管微網誌之夜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娛樂明星,但這場盛典的價值卻遠不止于此。每年微網誌之夜都會對熱點新聞事件的回顧,評選年度影響力事件,邀請新聞當事人到場,今年熱點新聞事件在整場晚會中的占比接近1/3,這讓微網誌之夜顯得更“社會”。

微網誌能做這個是因為它不隻是娛樂平台,作為社交媒體,微網誌具有很強的綜合内容屬性和公衆互動屬性,是新聞事件的傳播和發酵平台,川航“英雄機長”、IG戰隊奪冠、紀念汶川地震等事件都在微網誌上引起廣泛讨論和參與,是以微網誌來做這個事情顯得順理成章。

網際網路平台回顧過去一年發生的事,一個是微網誌之夜的盤點,另一個就是谷歌/百度的年度回顧,它們确實有能力基于平台大資料對特定時間線内發生的大事進行洞察,但相對于搜尋引擎而言,微網誌不隻是可以傳播一個事件,公衆還可以讨論一個事件,甚至成為事件發生和引爆的一部分。

不同盛典展現出網際網路平台的戰略方向和生态屬性,直播平台是有獨特網紅生态的内容平台,微網誌則是最獨特的社交媒體(沒有直接對手),正是因為此,它們的盛典顯得尤為與衆不同。

盛典背後的媒體之變

正是因為網際網路盛典越來越多且大同小異,是以各大網際網路平台的盛典都在想盡辦法讓嘉賓陣容更“豪華”,讓盛典内容更具話題性進而引發傳播,讓自家的“公衆年會”可以C位出道。

我們無意去區分誰的盛典規模更宏大,誰是網際網路盛典的一哥,但我們從網際網路盛典的變遷可以看到如今媒體話語權的更疊。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盛典”。

作為網際網路第一代核心應用門戶的代表,新浪在10多年前就開始舉辦“新浪網絡盛典”,進行年終大事盤點和舉辦頒獎典禮,2004年新浪網絡盛典共頒出涵蓋娛樂、時尚、文化等多個領域的18個獎項,評選結果由廣大網友投票、專家評選共同決出,新浪宣稱要“讓每位獲獎者赢得心服口服”。

作為網際網路第二代核心應用的搜尋的代表,百度從2007年開始就有舉辦“百度沸點”的傳統,現場會釋出百度年度搜尋風雲榜榜單和年度沸點獎項,至今已有10多年曆史。跟新浪網絡盛典不同,百度沸點釋出的榜單和獎項不設評委會評審、不進行提名征集、沒有投票評選,以搜尋資料為熱度影響力的主要依據,也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作為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承前啟後的第三代應用,微網誌跨越了兩個時代,是社交媒體的唯一玩家。與當年各種年度評選大都由傳統媒體和專家圈定不同,微網誌之夜的評選更看重微網誌資料,而廣泛的參與度決定了這種評選方式的影響力不亞于傳統的年度評選,這也反映出媒體形式的日新月異。

微網誌之夜百科介紹其正是源自2003年開始的新浪網絡盛典。正是因為微網誌起家于新浪,而新浪有媒體屬性,是以微網誌到現在依然保持着強烈的公共媒體屬性,隻不過形式是社交媒體,新浪十多年前做的年終大事件盤點,在微網誌上得到傳承。與此同時,新浪當年的頻道制度,在微網誌上展現出60個垂直領域,涵蓋與公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對于門戶而言,微網誌進步在于直接連接配接公共生活的參與各方,而不是單純的報道者角色,比如新聞事件當事人、相關人,往往會開通微網誌,甚至有些新聞事件就是從當事人在微網誌爆料開始的。

更重要的是,微網誌還有政府機構、主流媒體、企業機構、網絡大V和普通網友,新聞事件可以跨圈層傳播和互動,一個事件在官方回應、媒體跟蹤、大V評論、網友互動中會不斷接近真相,推動社會向好的方向改變的案例可謂是不勝枚舉,深層次看這是微網誌作為公共社交媒體給公衆提供的一種獨特的媒體資訊服務。正是因為此,微網誌之夜在娛樂外會有與衆不同的熱點事件環節,這展現出微網誌平台在公共生活中的獨特價值。

盛典不隻是“秀肌肉”,更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儀式感

微網誌之夜不是當下唯一有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年度盛典。不可否認的是,從網民關注度、商業價值這些次元來看,有衆多類似的盛典活動都在表現出日益強大的号召力。但就社會熱點事件和娛樂明星資源而言,恐怕行業内還很難有可與微網誌一較高下的玩家,我想這也是微網誌在誕生9年後可以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