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中國科幻大會# 推薦劉慈欣的一部小說:《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1  2020年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正式在首鋼園開幕。

#2020中國科幻大會# 推薦劉慈欣的一部小說:《鄉村教師》

  在開幕式前一天,有一個閉門的學術研讨會。這個研讨會規模不大,大概不到百人參與,但與會者堪稱中國科幻界的大半壁江山。除了相關部門的上司以外,還包括劉慈欣、王晉康、韓松等擁有大衆粉絲的科幻作者也做了發言。  我臨時“擠進”這個研讨會,有幸近距離聆聽了一場場精彩的發言和辯論。我感受到,在這種場合大師們讨論科幻文本隻是一個表象,背後實質上是探讨人與自然、宇宙生态、工業文明等值得深思的話題。  研讨會結束後,我趕赴西郊和一位老同僚吃飯。同僚也是科幻迷,和我讨論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好的科幻小說标準是什麼?”  我說“哪怕剔除了科幻元素後,仍然值得一讀,并且能引發思考的科幻小說就是好的科幻小說。”  “可以舉一個例子嗎?”同僚問。  “《鄉村教師》”我腦海裡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個答案。  2  《鄉村教師》是劉慈欣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部看起來有些黑色幽默甚至荒誕陸離的科幻小說,講述的是在貧瘠的黃土高原的一個山村内,一位身患絕症的鄉村教師,拼盡最後一口氣給孩子們上了最後一課:牛頓三大力學定律。

#2020中國科幻大會# 推薦劉慈欣的一部小說:《鄉村教師》

  貧困家鄉的愚昧和絕望使這位鄉村教師窒息,他堅信孩子們隻有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有可能改變命運,改變家鄉。在生命的末期,他放棄治療,把攢下來的2萬治療費用,全部支援了貧困家庭的孩子,使得他們繼續完成學業。  就是這最後一課以及“教師”這個神奇的職業,感染了宇宙更高次元文明的存在,銀河聯邦的長官下令讓地球文明不受幹擾的發展下去,最終這位鄉村教師挽救了地球,人類文明得以傳承。  《鄉村教師》表達了劉慈欣對廣大教師的敬佩之心,以及對中國鄉村教育和鄉村貧困問題的深度思考,最後表達了教育最本質的價值--傳承,傳承知識、傳承文明,傳承下一代。  小說用不長的篇幅,深刻的批判了貧困地區的愚昧和落後,提到的很多故事都是我在當地農村見到的。這種讓人喘不過氣的絕望,劉慈欣卻近乎用白描的手法,不帶一絲感情的情緒寫出來。一些段落,寫的人看似毫無感情,讀的人總不免淚流滿面。大劉,你牛。  這幾年走我訪了更多的鄉村,再回過頭來讀劉慈欣早年作品《鄉村教師》,一次次被深深的震撼。這部小說哪怕把科幻的部分完全摘除了,單獨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剩餘的内容,都是一部極佳的能夠獲大獎的現實主義著作。  3  關于《鄉村教師》,我們還是先來看幾個片段吧:  他知道,這最後一課要提前講了。  又一陣劇痛從肝部襲來,幾乎使他暈厥過去。他已沒有氣力下床了,便艱難地移近床邊的視窗。  他甚至能認出月光下的那幾個孩子,其中肯定有劉寶柱和郭翠花。這兩個孩子都是本村人,本來不必住校的,但他還是收他們住了。劉寶柱的爹十年前買了個川妹子成親,生了寶柱,五年後娃大了,對那女人看得也松了,結果有一天她跑回四川了,還卷走了家裡所有的錢。  十五一過,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掙生活去了,村子一下沒了生氣。隻有每天黃昏,當稀拉拉幾縷炊煙升起時,村頭可能出現一兩個老人,揚起山核桃一樣的臉,眼巴巴地望着那條通向山外的路,直到被老槐樹挂住的最後一抹夕陽消失。  在這所簡陋的鄉村國小裡,他們一住就是一個學期。娃們來時,除了帶自己的鋪蓋,每人還背了一袋米或面,十多個孩子在學校的那個大竈做飯吃。當冬夜降臨時,娃們圍在竈邊,看着菜面糊糊在大鐵鍋中翻騰,竈膛裡稭稈桔紅色的火光映在他們臉上……這是他一生中看到過的最溫暖的畫面,他會把這畫面帶到另一個世界的。  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裡的人們對現狀的麻木。沒有文化,人們都變得下作了,那裡的窮山惡水固然讓人灰心,但真正讓人感到沒指望的,是山裡人那呆滞的目光。  他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買了書,以充實他的鄉村國小裡那小小的圖書室。半夜,提着那兩捆沉重的書,他踏上了回家的火車。  4  每每翻開《鄉村教師》,閱讀這些段落,我都淚流滿面。  上述摘抄的内容都來自于《鄉村教師》前半部分,沒有任何科幻元素,甚至沒有任何要往科幻上靠的迹象。在我看來,《鄉村教師》僅僅依靠沒有科幻元素的前半部分,僅僅依靠描述鄉村生态環境的那些片段和描述,僅僅呈現孩子們對“光亮”的向往部分,就足以封神。  前幾天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甚至有一種錯覺,其中的《最後一課》單元甚至選材與此。  或許,到了一定程度,偉大的文學作品總會在某一個次元相逢、相交。就像我們曆經一番人生苦暖,再去看古希臘悲劇時,總能時不時的想到《天龍八部》中與命運對抗的蕭峰。  我們說回《鄉村教師》。《鄉村教師》既然是一部科幻小說,而非批判現實的純文學作品,自然有其科幻的部分。  在小說前文部分,對貧瘠落後的鄉村教育鋪墊了那麼長,該怎麼讓科幻介入呢?學習《ET》和《瘋狂的外星人》等作品“故作巧妙”的處理方式嗎? 當然不是,大劉不會落俗套。  在小說程序過半,寫到奄奄一息的老師後,絕望無助的氛圍醞釀到極緻,破無可破。大劉筆鋒突然360度急轉彎,跳躍到另外一個次元的情節“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遠方,在銀河系的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星際戰争已接近尾聲。”  那麼宇宙間兩個星際聯邦的戰鬥,怎麼又能寫回地球上的這個小山村呢? 大劉做了一個設定:勝利的一方,也就是碳基聯邦,為了防止失敗的矽基聯邦通過星際跳躍的方式反撲,決定炸出一個500光年範圍的“隔離區”。  在這個設定中,大劉埋下了一個扣子:萬一誤傷無辜,炸掉了有文明發展的星球咋辦?  很快,碳基聯邦高層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于是乎用“随機考試”的方式,來篩選3C以上文明,如果某個區域有3C文明的存在,就換一個沒有3C文明的地方再炸。  如何判定一個星球有沒有3C文明?聰明的讀者,你或許想到了,沒錯,就是看這個星球上的生物,是否知道一些基礎的知識,其中包括牛頓三大力學定律。  接下來的情節你們應該想到了,地球上随機被“抓走”測試的生物,就是那些山村裡的孩子們。他們用老師臨終前傳遞給他們的知識,在最後關頭,回答上了牛頓三大力學定律,通過了測試,避免了地球被毀滅,拯救了全世界。  5  如果是一般的小說,在如此瑰麗的想象力章節過後,主人公完美的拯救了世界,該結束了吧。  對于《鄉村教師》來說,還沒有結束!  劉慈欣和其他小說家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的作品總能帶給我們好幾個層次的思考,這是其小說的一大特色。就像我們吃卷心菜一樣,一層層剝開,總會有新的發現。  在地球免于被毀滅之後,碳基聯邦高層有個對話,很是發人深思。  “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的個體互相之間的資訊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内有一種很薄的器官,這種器官在這個行星以氧氮為主的大氣中振動時可産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資訊調制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資訊。”  “這種方式資訊傳輸的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什麼?!”旗艦上聽到這話的所有人都大笑起來。  “在這種狀态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于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聽起來像神話。”  “不,”參議員說:“在銀河文明的太古時代,确實有過這個概念,但即使在那時也極其罕見,除了我們這些星系文明進化史的專業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教——師?”  “一個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詞彙,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詞彙資料庫中都查不到。”  讀到從貧瘠的鄉村切換到銀河系大戰的那一段時,我拍案叫絕。讀到這段對話時,我已經深深的被震撼。無言以對,無言以評!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有一句經典的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我想,這段話放在《鄉村教師》的結尾或許更合适。  6  吃到一顆夠味的雞蛋時,我總想探究生下這顆蛋的老母雞。  當年讀完《金庸全集》之後,我實地走訪了金庸小說中提到的大部分地點,東西南北中,行程何止十萬公裡。  讀完《鄉村教師》、《中國太陽》、《流浪地球》等作品後,我忍不住來到劉慈欣小說核心創作地--陽泉娘子關。

#2020中國科幻大會# 推薦劉慈欣的一部小說:《鄉村教師》

  山西屬于經濟落後省份,陽泉是山西下面經濟落後的地級市,平定縣是陽泉下屬的一個小縣,娘子關是平定縣下面的一個小鎮,常住人口隻有一萬多人。劉慈欣成名前很少離開這個小地方,他的很多精彩作品,就是在這個小鎮裡的一個電廠完成的。  我走過了娘子關的條條街巷和村落,也登臨娘子關長城,遠望電廠大大的煙囪。我不禁在想,這個地方有什麼科幻素養?何以孕育出劉慈欣這樣的大牛?  我還采訪了一位熟識當地情況的人關于劉慈欣的話題,對方表示不知道劉慈欣是誰。  或許劉慈欣真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和電廠無關,和煙囪無關,和娘子關無關。要不然的話,河北邢台能出幾百個劉慈欣了,你們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