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秩序建構 移動APP實名開發趨勢新展望

華為除了從機制上鼓勵開發者進行實名認證以外,又通過多年來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手段和大資料能力,進一步完善安全機制,建立長效的開發者信用管理體系。

​​

  不斷釋放出的信号和行業發展的新風口都在表明,中國移動應用開發産業經過多年發展之後,逐漸的由蠻荒拓展進入合規發展的快車軌。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而我們知道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已成為移動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主要載體,對提供民生服務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秩序建構 移動APP實名開發趨勢新展望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内應用商店上架的APP超過400萬款,且數量還在高速增長,國内移動應用開發者人群雖然沒有最新的資料,但僅僅安卓應用開發者,人群也已經超過百萬之數。與此同時,由于管理體系的缺失,少數APP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傳播暴力恐怖、淫穢色情及謠言等違法違規資訊,有的還存在竊取隐私、惡意扣費、誘騙欺詐等損害使用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這些現狀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問題。

  面對行業發展的現狀,一方面中央網信辦等機構不斷出台相關政策來正确引導行業發展,另一方面以華為為代表的領軍企業,嚴控應用準入門檻,并且更新應用開發平台營運體系,推出實名激勵政策等等動作。另一方面我們廣大的網民也在提升網際網路應用使用水準,和平台、開發者一道,正在建構一個健康、智慧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态體系。

  政策方向引導 應用開發營運良性發展

  正如我們前文所言,伴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中國手機網民達到6-7億級别,市場發展一片欣欣向榮之際,也因為不法分子利益為謀以及相關應用平台稽核不力,再加上監管和政策的缺失,不斷出現了各種惡意扣費、竊取隐私的應用和服務。而現在,是時候通過各方努力,來改變這種局面。

  此前在6月28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要求應用分發平台加強對開發者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體系。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出台《規定》旨在加強對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資訊服務的規範管理,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此項新規8月1日起施行。

  我作為自媒體代表之前多次走進網信辦,參與相關移動網際網路産業研讨、解讀政策法規,深刻感受到移動應用市場的秩序正在走向規範,健康的行業規範和開發理念成為主流。在新規的推動下,國内主流的應用平台或者市場,都開始着手通過技術手段、人工稽核、編輯推薦等等多種方式,通過完善事前-事中-事後三步走原則,來建構更加規範的管理體系。我們消費者也應該能深切的感受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相比過去幾年,我們手機裡的各種違規APP正在減少,政策落地初見成效。

  生态閉環 華為應用市場助力開發者實名認證

  一些網際網路從業者信奉“法無禁止即可為”,往往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來鑽監管缺失的空子。事實上,對于國内手機出貨量最大的華為來說,早在政策出台之前,旗下的應用市場就制定了開發者實名認證管理規範,而且在新規實施後,華為應用市場面向開發者推出“實名認證激勵計劃”,即日起至12月31日,參與實名認證計劃且符合要求的應用,将獲得華為應用市場給予的平台内資源推薦福利,并将享受“綠色通道”待遇:開發者帳号實名認證優先完成稽核,上傳的應用優先稽核。

  華為此舉一方面在幫助應用開發者規避政策風險、合規地進行APP開發和營運之外,又進一步增強了和開發者之間的關聯,由此和百萬APP應用開發者,建構一個可以給使用者提供多種服務的可以閉環又可以開放的生态體系。

  衆所周知,建構生态閉環是各大手機廠商和應用市場都在主打的一張牌,但開放的閉環體系建構過程中,安全問題是擺在所有平台面前的一堵牆。如何保障平台應用安全,又能給消費者提供多種産品和服務,是各大平台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不然潛在風險的平台一旦實施開放體系戰略,反而會因為各種問題類APP不斷出現起到反向作用,影響平台聲譽事小,而損壞使用者權益事大。據公開的消息顯示,華為應用市場成立之初,就堅持以“安全認證”為主導,制定了開發者實名認證管理規範,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對應用開發者的身份認證,要求企業開發者提供營業執照、個人開發者提供身份證資訊。而現在華為除了從機制上鼓勵開發者進行實名認證以外,又通過多年來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手段和大資料能力,進一步完善安全機制,建立長效的開發者信用管理體系。

  消費更新來臨 使用者、開發者、平台三位一體

  進入2016年以來,“消費更新”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在筆者看來,消費更新不僅僅應該展現在物質層面,更應該展現在服務類産品消費更新。作為連接配接中國幾億網民的APP和應用分發平台,除了完成基礎的實名認證、保障應用安全和流暢運作等等工作之外,更應該考慮:我們應該如何繼續給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使用者由閱聽人變成參與者。

  使用者參與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應用開發的主流,對于未來的移動應用生态體系建構,使用者不能缺席。未來,在消費更新時代,也隻有使用者、開發者、平台三位一體,才能真正将這個理念落地。使用者通過華為應用市場,反向的通過C2B的模式引導,提出需求甚至開發建議,反向的引導開發者進行應用開發,而華為作為平台方,應該敏銳的把握到使用者的訴求,利用海量大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研讀,讓開發者真正能開發出來使用者所需要的産品和服務,同時和其他應用平台可以做到差異化發展。

  在這個層次上,華為通過技術研發,利用諾亞方舟實驗室這樣的大殺器,可以真正發揮到上文筆者所述的能力。比如使用者可以用自然語言的方式向它求助在使用手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每天10萬次當量的問題求助中,有超過90%的使用者都可以得到滿意的回答。免去了平台方和開發者大部分的問題解決,得以把更多精力用在産品研發。再比如華為的深度學習算法實作的智能化檢索技術,也能讓使用者和開發者之間的橋梁更加“潤滑暢通”。

  在新規的推動下,應用市場應趁着這股東風加速推動開發者實名認證的程序,無疑就是重新建構新的移動應用開發秩序的展現。可以看到,華為應用市場已經走前了前段,唯有如此良性發展的移動生态體系,才能真正意義上對使用者價值進行更新和重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