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給企業家:“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對網際網路工具和管道的利用,隻是單純的+網際網路,而非網際網路+。那到底什麼是網際網路+呢?

  衆多經濟學和企業家明星雲集的2015搜狐财經年會在北京落下帷幕,其中有個主題論壇“2016大潮流:網際網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本來期待值很高,然後遺憾的是這場論壇并沒有像梁建章“允許不結婚生小孩”的提議一樣引發關注,幾乎浪費了這樣一個原本可以充滿幹貨的話題。

  在這場論壇中除了劉二海(備注: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和王禹媚(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對網際網路+做出一些預判式的闡述外,其他幾位諸如李日學(司庫CEO)、周航(易到用車CEO)、張黎剛(愛康國賓CEO)三人基本上都沒有提到網際網路+。如果搜狐财經的這個論壇是聯考作文題目,對于這三人文不對題的表現,再怎麼精彩,我也隻能給零分。

  這兩年來,網際網路+在李克強總理提倡後早已經成為了“大衆創業”形态下各界追求變革的共識。然後到底什麼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真正精髓是什麼?卻少有人去思考,隻是一味的進行各種網際網路平台接入、掃二維碼拉使用者、進行各種新媒體的營銷宣傳…..

  以上種種,說白了隻是“+網際網路”,而非“網際網路+”!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下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寫給企業家:“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網際網路

  2015年後半程,我帶着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研究課題,集中的從中國東北再到華東,最後止步于華南,調研了多個城市的企業和創業者。發現,現在我們大部分的企業對網際網路+的了解有偏差,目前大部分企業對網際網路+的應用其實是一種典型的+網際網路。

  在接觸一些餐飲時,有位企業家朋友對我說他們成功的實作了網際網路+的轉型。這家企業目前聯手美團、糯米等平台,推出了優惠的單人套餐/雙人套餐/多人套餐,實作了銷售額的大幅度增長,雖然利潤率幾乎為0,但企業認為這樣的做法趕上了網際網路+的浪潮,非常值得。

  這家企業也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主号,每天除了釋出一些文章以外,還隔三差五的推出相關的優惠套餐。而且使用者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消費時,都支援支付寶和微信的掃碼支付,大大增加了網際網路+的元素。

  相信大家對這樣的案例并不陌生,但事實上,現在中國360個行業的無數企業,通過百度、阿裡、騰訊、美團等企業提供的平台和管道,并沒有實作企業本質的轉型和變革,原本的營運模式依然沒有改變,網際網路在這個過程中隻是一個工具的作用,使用者到達的一個管道而已,這種管道和使用者通過傳單、海報等方式來的并沒有本質的差別。

  最終,我們的企業通過所謂“網際網路+”的轉變,反而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破壞原本的盈利體系和會員體系,這個對很多弱小的企業來說是緻命打擊。是以,諸如以上的案例以及我們在各大購物中心、商超、工業企業等等,都屬于+網際網路的利用,而非網際網路+。

  現在,我們總結下這個概念。+網際網路指的是企業在原有營運模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網際網路的管道和平台,實作銷售量的增長,乃至使用者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起到的隻是工具的作用。

  一段時間以前,有家名為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平台通過網際網路+和O2O這種的新模式布局,短時間内做到6900億的交易額,這個成績應該超過京東在中國僅次阿裡巴巴,一舉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模式下第二大的網際網路平台。然而我們發現這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所說的6900億的确不假,但是所謂的線上交易隻是進行了一個“網簽”的過程,原本的交易、運輸流程并沒有本質改變。是以,這個6900億隻能說是企業對+網際網路的粗淺利用,絕非網際網路+的轉型更新。

  再來說說“網際網路+”的精髓是什麼

  我們知道對網際網路工具和管道的利用,隻是單純的+網際網路,而非網際網路+。那到底什麼是網際網路+呢?

  在我看來,網際網路+的真正核心是企業思維模式的轉變,而非各種工具的利用,當然工具就像花草生長的土壤一樣,必不可少。

  一般來說網際網路+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我們舉例說明幾個。

  使用者關系的變革:在以往,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是企業提供産品和服務,消費者付費購買,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和企業的互動僅僅停留在交易本身,企業能掌握的資料隻有經營額以及消費者的基本構成來源。而今天,一些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平台的利用,轉變思路,把人從消費者變成了消費者+參與者。典型的案例比如樂視公司,樂視電視與其說是樂視生産的,不如說是樂視的工程師和樂視的使用者共同生産出來的,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不斷的通過各種新媒體管道提供建議和需求,無形中也成為了這台電視的産品經理,而樂視作為一個資本大鳄,隻是把消費者的需求實作出來而已。最終電視出來後,這批參與者也成為了消費者,電視在後續的改進更新過程中使用者也全方位參與進來。類似的案例還有小米公司、海底撈等等。

  企業盈利模式的變革:企業通過出售出品或者服務盈利,是傳統企業固有的盈利模式,但網際網路+模式下,企業的産品或者服務可以是不盈利甚至虧錢的業務,而通過其他增長服務和使用者收費。深圳的一家物業公司,正在嘗試改變通過收取物業費盈利的壯舉,轉而通過業主的其他需求(上門O2O服務、快遞取送、水電氣費用繳納、裝飾裝修)進行創新性的收費模式,并且聯手了網際網路企業,開通了社群網際網路服務中心,讓使用者原本需要通過小區外實作的服務,在小區内一站式解決。

  人力資源架構:傳統企業大多采用金字塔或者樹狀的企業管理模式,一般大型企業有多達6—10層的分級,内部溝通和營運效率低下,尤其涉及到跨部門合作更是如此,導緻很多企業需要通過外部分包來實作一些原本自己可以搞定的需求。網際網路+模式下,一些傳統企業開始學會網際網路企業進行人力資源改革,公司分成CEO—總監---員工三個層級,扁平化的改革之下,再使用各種網際網路CRM和OA工具,可謂事半功倍。

  跨界融合、開放心态:網際網路+之是以有個加号,是指的我們的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的思維轉變,得當的使用一些網際網路工具和平台,把企業變得可以向社會以及其他企業乃至個人來對接。就像我們的微網誌和微信的API接口一樣,企業需要什麼服務,随時可以接入進來,而非自己再吭哧吭哧的辛苦從頭做起。以北京的街邊餐飲企業為例,一些餐飲企業為了讓更多的計程車和專車司機就餐,辛苦的做廣告地推、和計程車領域有資源的人士合作等多少方式,效果可能會有,但付出和回報來看,不一定劃算。而馬蘭拉面公司和滴滴達成戰略合作,滴滴的專車師傅可以在馬蘭拉面吃到便宜放心的面食,這個過程中馬蘭拉面的這種做法就是網際網路+下非常典型的跨界融合、開放心态,拉面館還是那個拉面館,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加上了滴滴這個大的平台。這個過程中,不但自身的品牌和使用者量帶來一定的增長,給滴滴也帶來了落地的實際服務,相關的産業鍊上的企業也會受益可謂一舉多得。

  現在我們來總結下網際網路+的概念: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企業通過思維和心态的變革,進而經營模式和使用者關系發生變革的新經濟模式。

  是以中國企業的網際網路化轉型,首先要有+網際網路,然而才有網際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