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曾幾何時,我們幻想着以後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讓人們的生活更友善,像這樣。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我們期待的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可以為人類服務的标準時就變成了人工智障,像這樣。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目前我們接觸的大部分人工智能都還是處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初級階段,要想讓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類工作還需要一些時間。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别、圖​像識别、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而人工智能又分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個等級。

弱人工智能隻能完成提前設定好的任務,如:你告訴弱人工智能提醒你2個小時之後出門,它就會再2個小時之後響鈴。

強人工智能除了會響鈴提醒之外,也會告訴你外面的溫度,以及适合穿的衣服,也就是說強人工智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超人工智能基本上和人類的一樣,除了有獨立意識和強大的運算能力外,也有不知道疲倦的身體。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星球大戰中的BB8屬于超人工智能

不過目前,我們談論到得人工智能是弱人工智能(不是弱智不要看錯),也就是最初級的人工智能,通過程式設定可以實作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手機上的一些語音助手,Siri,小愛同學等。他們隻能幫你設定的鬧鐘,問個時間,再偶爾調戲一下,諸如此類。

我們接觸到了哪些人工智能?

我們可以把人工智能看成一個同心圓,從外到内分三個層級,分别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越靠近内層的越智能,相應的,研發難度也就越大。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我門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工智能包括語音識别,面部識别和物體識别等功能。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學生的話,它就是一個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的聽話學生,但是它不會舉一反三,隻能在大量學過的資料裡面找到一樣的或者相似的資料當參考來處理問題。比如Siri就經常答非所問,是因為Siri的知識庫裡并沒有收錄使用者問題的相關資訊。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而機器學習,要比人工智能強上許多,還是拿學生舉例。機器學習是一個聽話的學生,也是一個會舉一反三的學生。它不僅可以利用老師教過的知識處理問題,也可以在處理問題當中自我學習,在錯誤中吸取經驗用于下次解決問題。

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機器學習就是淘寶的大資料推薦,我們經常在淘寶上搜尋某一品類的商品會發現淘寶首頁的推薦産品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推薦的産品大多是上一次搜尋的品類,這就是機器學習利用大資料的知識庫對使用者的消費習慣進行修正進而推薦适合你購買的産品。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中最難實作的就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一個不用老師教的學生,不但可以處理大量資料還可以舉一反三外,它自我學習的知識越多,對結果的預測就越準​确。

深度學習利用大量的資料和計算能力來模拟深度神經網絡。從本質上說,這些網絡模仿人類大腦的連通性,對資料集進行分類,并發現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人工智能會根據已學習的資料給出一個處理結果,如果問題超出資料範圍,那麼這個處理結果很有可能是無效的。

機器學習會根據大資料以及内部運算給出一個相對準确的單一處理結果。而深度學習則會根據大資料對事件進行分析,給出多個解決方案,并通過機率展示。

拿識别紅蘋果舉例,如果人工智能資料庫隻有體育類資料沒有水果類資料,最後的識别結果很有可能為籃球。

機器學習會識别出紅蘋果為蘋果或者是紅色水果。

深度學習會識别出紅蘋果為紅色水果,為紅蘋果的可能性為90%,紅李子的可能性為8%,紅棗的可能性為2%。

科普貼: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

就目前而言,我們所謂的人工智能并不是完全形态的人工智能,而對于人工智能這個學科而言人類還處在一個相對于初級的階段,想要達到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形态還需要大量的資料支撐和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