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從不屑一顧到身首異處,做人不要太猖狂

民間常常流傳着幾句詩:

劉伯溫所寫: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意思是我伯溫要比你諸葛亮強百倍。你諸葛亮再強,不過是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能一統天下。是以要挖諸葛亮的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

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從不屑一顧到身首異處,做人不要太猖狂

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确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

三國時的諸葛亮,識天文悉地理,知陰曉晴,呼風喚雨;深韬略通曆史,多謀善斷,神機妙算。輔佐劉備打天下,運籌帷幄,百戰百勝;治理天府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才華蓋世,有口皆碑,功勳卓著,垂範青冊,時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濟世奇才。曆代百姓為之起敬,英雄豪傑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又出了一個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溫,精三韬六略,善深謀遠慮,會遣風調雨,能料事如神。協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殺鞑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明朝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時稱劉伯溫是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還陽轉生。

劉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言裡話外明顯流露出内心的不服。

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從不屑一顧到身首異處,做人不要太猖狂

“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隻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隻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隻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蔔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載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後誰個前來祭奠,何人前來刨墓,并記之于冊,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無不應驗。吾決計親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劉伯溫目無先賢,出言不恭,左右聽之驚駭,不敢多嘴。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随從,坐着八擡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台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卧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擡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卧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隻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衆。”

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從不屑一顧到身首異處,做人不要太猖狂

劉伯溫話音剛落,随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家夥,将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迹依稀。命随人擦去灰塵污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蓦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裡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隻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尴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發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濕透了貼身衣衫。

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淩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着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床下放着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擡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苫。

劉伯溫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隻勝不敗,謀事隻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歎日:“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曆,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啟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夫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裡。”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将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裡,再向西南斜走五十裡,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

伯溫一行多走數十裡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回歸京都的驿道。在橫穿一條久日幹涸的漏沙河床時,遇見東西兩群頑童各自占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抛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喽!西沙丘敗喽!”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

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從不屑一顧到身首異處,做人不要太猖狂

随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曰:“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衆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

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從不屑一顧到身首異處,做人不要太猖狂

伯溫寫到此處将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挂孝,購棺裝殓,連夜租車雇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歎:“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随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為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

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裡。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闆加印,廣布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妪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以上是野史所記載。

正史所記載是: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就賜毒藥将劉伯溫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藥到劉伯溫老家,讓劉伯溫服毒自殺。

劉伯溫死後,劉伯溫的兩個兒子也全部被殺。從此劉伯溫一族絕後。現在所謂的劉伯溫的後人,都是假冒的。

劉伯溫的大兒子:劉琏,劉基長子,生于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與胡惟庸的黨人起沖突,被脅迫堕井而死。

劉伯溫的小兒子:劉璟,劉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順帝至正十年),後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缢。

劉氏一門被朱元璋,抄家,滅九族。劉氏一門絕後。後代有很多人冒充是劉伯溫後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