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上又有投資者發帖稱,自己炒股遭遇血虧!
1
最近,有投資者在雪球APP上曬出了自己1000萬實盤炒股的記錄,從曬圖來看幾乎是一路虧損:虧了快260萬、快270萬、虧291萬、虧354萬、虧370萬。
截止昨日(1月11日)收盤,這是他1000萬實盤的第28天,這位投資者表示:“今天虧了27萬,持倉浮虧398萬,持倉市值866萬。”

1月11日收盤後,這位投資者發了兩個字:難受!
暴哥從這位投資者的持盤記錄看,28天的交易基本都是前期高位的熱門股,估值非常高,如百潤股份、安井食品、愛美客、吉比特、妙可藍多、中遠海控等,這些股票最近都不同程度的遭遇大跌調整。
28天虧掉400萬,這真是一堂學費高昂的投資課。
這何嘗又不是當下A股投資者的真實寫照,大戶從1000萬虧掉400萬和散戶從10萬虧到4萬,并沒有什麼不同。
不同的是:散戶的4萬可能是自己的血汗錢,而大戶的400萬可能無傷大雅。
畢竟能拿出1000多萬炒股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
2
很多人可能會說,個人投資者在A股就是韭菜的命,會遭遇機構一輪又一輪的收割。
真相真是如此嗎?
散戶遭遇收割是事實,這并不意味着機構就是赢家。
近日,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投資總監盛豐衍發微網誌表示:“1個月把丈母娘1年終身俸虧沒了,這幾天跌得都不敢去丈母娘家蹭飯了。”
不僅丈母娘的養老錢沒有,嶽父的錢也補倉埋進去了。
有資料顯示,今年以來短短幾個交易日,60%的權益類基金是虧損,超400隻基金淨值跌幅超8%。
由此可見,面對市場的波動,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是韭菜!
3
對于普通人而言,炒股交易的并非是股票,而是自己的人性。
既然是人性,就會受到外界變化的誘惑,而不受外界幹擾的隻有機器人。
是以我們看到,最近幾年國内量化交易快速發展,從2018年底的1000億元,迅猛突破了2021年夏天10000億元大關,一批私募的管理規模攀升至500億元、甚至1000億元,目前規模超過100億的都不少了,幾億到幾十億的規模的就更多了。
年底前,刷屏朋友圈的5000萬的年終獎事件,就是來自量化交易圈。
機器跟人最明顯的三個優勢:
1、效率高,畢竟是機器它們幹活不累的
2、精準,人會容易有失誤,機器不會
2、機器沒有感情,堅決按程式執行,人的情緒受盈虧的影響
當然,這并不是用機器就一定盈利,畢竟機器的交易思想還是由人決定的,選股政策,買賣點選擇都是人的大腦想出來的。
對于牛人來說,量化交易就是如虎添翼。
對于我們來說,肯定不是炒股的牛人,但至少要判别出自己是不是适合炒股。
投資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遊戲。這不是一場面向蠢人、懶人和心智不健全的人的遊戲,也不适合急功近利的冒險家,這些人到死都會是一貧如洗。
是以,在進入股市前先問問自己,是不是以上這四種人!
暴哥覺得,在股市裡面賺錢的隻有兩種人:天賦和勤奮。
前者在市場有着極其敏銳的盤感,提前發現交易機會;後者能過濾掉市場雜音,利用資訊差賺錢。
如果你沒有天賦,又喜歡打聽資訊炒股,那你隻會越炒越窮!
在投資市場,人不可能做到像機器那樣沒有毫無感情,但一定要堅守自己邏輯體系。
暴哥,貢獻一個自己在股市裡面摸爬滾打十多年的保證你不會虧的經驗。
一隻股票上漲30%,不管後面怎麼走,都止盈!
不管賬戶有多少錢,賣出一隻股票賺了錢都立即把一半利潤取出來。拿出的一半利潤,一半作為儲備,一半用來改善生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
如果你始終遵循這一原則,你一定會投資、生活雙豐收。
很多人看到這個交易原則,一定會噴暴哥:說我賺不到大錢!在噴我之前先想想,自己在股市裡賺到錢了沒有,靠現在的方法能一直賺錢嗎?
如果沒有!
那就先想想怎麼保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