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洲逆勢強撐煤炭業

【高品質能源内容,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澳洲逆勢強撐煤炭業

從2010年啟動到2021年出貨,抗議和反對的活動就一直沒停,面對全球逐漸淘汰煤炭的壓力,Carmichael煤礦仍然能夠“殺出重圍”,一方面得益于天然氣價飙漲促使煤電“再擡頭”,另一方面也和澳洲政府逆勢強行推動煤炭業發展不無關系。

近日,澳洲最大煤礦Carmichael啟動首批煤炭出口。這座由印度阿達尼集團負責投建和營運的煤礦,不僅在本土飽受攻擊,在國際社會上也受到極大關注,國際能源署甚至将其描述為“目前正在開發的最具争議的煤炭項目”。

國内最大煤礦已投産

據《金融時報》報道,盡管當地抗議活動持續不斷,但是,Carmichael煤礦的第一批煤炭貨物已經從生産基地運至北昆士蘭出口碼頭。

據了解,自去年12月以來,就有抗議者采取各種方式試圖阻止煤炭外運,甚至嘗試進入港口阻止裝船。盡管如此,這批煤炭仍然“安然無恙”,并正在根據港口的船期進行裝載和發運安排。

雖然阿達尼沒有說明這批貨物何時啟運或将運往何處,但業内普遍預計這批貨物将幾乎全部運往印度。

阿達尼子公司BMR首席執行官David Boshof稱,Carmichael煤礦首次出口是一個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結果,“從首批貨送出開始,我們就在兌現Carmichael煤礦項目的目标。”

據了解,阿達尼于2010年啟動Carmichael煤礦項目建設,最初計劃投資160億澳元,年産能将達到6000萬噸動力煤,但由于澳本土争議頗大,項目貸款方、保險公司及主要工程公司陸續退出。2018年,阿達尼将計劃産能縮減至1000萬噸,投資額減至20億澳元。2019年6月,該項目才獲得了所在州最後一項開發許可,随即這個拖延了近10年的煤礦正式進入開發階段。

或帶動其他煤炭項目“複蘇”

一直以來,Carmichael煤礦都是澳洲氣候變化問題的“雷區”,支援者認為其能夠帶動經濟,反對者則指責其将進一步加重氣候危機。随着Carmichael煤礦出口首批煤炭,澳本土其他煤炭項目也“蠢蠢欲動”。

澳洲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主任Tim Buckley表示,Carmichael煤礦實作出口将帶動澳其它煤炭項目啟動。

據悉,Carmichael煤礦是澳洲昆士蘭州加利利盆地的第一個煤礦,占地面積約為25萬平方公裡,估計煤炭總儲量達270億噸,比印尼全國儲量都多。有分析指出,加利利盆地蘊含着大量未開發煤炭儲量,如果将該盆地動力煤“完全開采”且“徹底使用”,未來50年間,每年或将向大氣中排放7億噸二氧化碳。

昆士蘭州政府對Carmichael煤礦全面開發和出口期待頗高,稱該煤礦将帶動澳洲煤炭出口量增長一倍以上,Carmichael煤礦實作出口無疑意味着加利利盆地其他煤礦開發計劃也有望向前邁進一步。

Carmichael煤礦的支援者認為,該項目将創造就業計劃,并為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提供穩定充足的供應。反對者則強調,在全球加速氣候行動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Carmichael煤礦的存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

不存在“棄煤”選項

澳洲廣播公司新聞網指出,澳洲似乎并未打算放棄煤炭,甚至還對煤炭行業保持較高期待。

澳洲聯邦資源與水資源部部長Keith Pitt公開表示,澳動力煤出口價值預計将從2020-2021年的160億美元上升到2021-2022年的350億美元,2022-2023年預計仍有270億美元。

“阿達尼希望通過煤炭出口來回收收購北昆士蘭港口的巨額投資成本,此舉将最大限度地增加鐵路投資現金回流、提升港口營運利潤。”Tim Buckley表示,“即便煤炭價格下跌,Carmichael煤礦經濟效益縮水,阿達尼也有能力将其動力煤産能擴大至2000萬噸。”

而針對環保問題,澳政府辯解稱,根據阿達尼評估,雖然Carmichael煤礦預計在開發年限中會産生30億噸碳排放,但是這些是持續排放到空氣中,而非一次性排放,是以大氣自身的淨化功能或許會消解這些廢氣,不一定會造成諸如環保組織說得那樣嚴重的污染。

對此,澳洲自然保護基金會公開表示:“澳政府助推Carmichael煤礦實作首批煤炭産出,讓澳在國際社會上做出的氣候承諾再次淪為笑柄,我們感到愈發憤怒和絕望。”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檔和音視訊資料,版權屬于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