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的近二十年中,新的文化現象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古風歌曲”。從《青花瓷》到《故夢》、《三秋未見》,“古風”日益風靡于歌壇。
毋庸置疑,對于“古風”歌曲,人們會以不同的态度和視角去看待,就我而言,我為之點贊。
所謂的“古風歌曲”,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流行歌曲的一種音樂形式。我認為“古風歌曲”大緻可以分為三類:“全盤接受型”、“保留+創新型”和“完全創新型”。這三類各有千秋,容我一一道來。
“全盤接受型”就是将古代文章或詩詞原封不動地作為歌詞的類型。也許有人會判之為“抄襲”,其實不然,這應是一種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手法美化的藝術。如果說有了照相機,就可以擷取更為清晰的圖檔,又何必需要畫作呢?“古風歌曲”也是同樣的道理。歌手奇然所演唱的《琵琶行》就是最好的例子。本來白居易的原作隻是供後世欣賞、朗讀的文章,但“古風歌曲”為其全文賦上了優美的旋律,同時不纂改原作的任何精華的思想和文字,使《琵琶行》搖身一變,從“千口傳誦”變為“千口傳唱”,豈不妙哉?
“保留+創新型”就是保留古代文章或詩詞中的部分内容或部分思想,同時加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思想的類型。這種“古風”較為靈活,但也更難控制,因為如果主旨偏離太遠或内容與原文不相契合,難免成為敗筆。所幸的是,這種類型的“古風”歌曲不乏精品。歌曲《濤聲依舊》就拿捏得十分到位。“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化用了《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這是保留;而“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這一張舊船票,何時登上你的客船?”既是内容上的創新,又是意境和情感上的擴充。這兩句歌詞其文風類似原作。同時,原作是作者獨自一人的“夜晚”、“客船”、“愁”,而這裡“當初的夜晚”、“你的客船”将個人的“孤”、“愁”上升為主人公對所别之人的深深思念,這無疑是畫龍點睛。
“完全創新型”則不依賴于古文原作,而是利用“古風”的語言,自行創作。這種類型不受太多拘束,因而可供人們大展身手,優秀之作就紛至沓來。周傑倫的《青花瓷》可以說是成功之作。這首歌曲的歌詞十分講究,大量“古風”詞藻如“素胚”、“初妝”、“檀香”等顯現其中,十分唯美。除此之外,歌詞的内容大緻為一江南女子在畫青花瓷的圖案,而主人公對之傾慕不已。這裡的“青花瓷作畫”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内涵。另外,歌曲中素潔而朦胧的愛慕又頗具《詩經》風格。像《青花瓷》這種借傳統文化而創新的文藝曲目,實為現代流行歌曲中的一股清流。
“古風歌曲”在關鍵在于“傳承與創新”。唯有傳承,才能唱出古風古韻,才能保護優良的傳統文化;唯有創新,才能避免陳詞濫調,才能推動當今的歌壇、曲壇走進新的天地,登上大雅之堂。
為此,我支援“古風歌曲”朝更優方面發展,為它的錦繡前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