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由IBM罷工事件再提聯想變廢為寶的“吃剩飯”政策

由IBM罷工事件再提聯想變廢為寶的“吃剩飯”政策

今年1月23日我曾發表文章《對聯想“吃剩飯”政策的簡單解讀》探讨聯想以23億美元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政策,對聯想的發展前景表示看好,今年3月初,深圳IBM近1000名員工出現了罷工事件,業界便自然而然的把二者相聯系起來:很多人認為是IBM勞工因為擔心被聯想收購後待遇降低,進而選擇罷工。

  但稍微有點金融常識的人就發現這種評論根本站不住腳。縱觀國内外科技行業發生的并購案例,往往從宣布收購到收購達成,這個過程可能經曆多達半年甚至數年的時間。大額的收購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兩國相關部門的稽核,很多的手續和流程要走。這次IBM員工罷工時,聯想還沒有完成對IBM x86伺服器部門的收購,公司的管轄權還在IBM手裡,和聯想沒有直接關系。當然這批員工未來将有望成為聯想的一份子,是以此次罷工發生後,聯想也推出了緊急聲明,承諾不降薪等多項措施,平息了罷工事件。

  關于這次罷工事件,很多人也會關心聯想和IBM的文化是否可以相溶,雙方合并後能否實作1+1>2的功效。有一個可以佐證的案例是:早在2005年聯想就以12.5億美元(當時折合人民币100億)的價格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部門,雖然收購後不被看好,但最終聯想在質疑聲中一路成長,到2013年終于戰勝了惠普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PC企業,讓當初的質疑者閉上了嘴巴。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我之前闡述的“吃剩飯”政策。聯想三番五次的收購國外巨頭成熟的、甚至玩剩的資産,我們可以稱之為“吃剩飯”政策。“吃剩飯”政策是IT行業的特有的做法,即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市場上司者瀕臨淘汰的産品,進而重新規劃和改造,進而來補足自身弱點或者進入全新的領域。

  然而,能否把“剩飯”玩出新的花樣,吃出自己的味道,是我那篇文章《對聯想“吃剩飯”政策的簡單解讀》所沒有解讀到的,今天就由IBM罷工事件為由頭,和大家一起解讀下聯想怎麼才能用好“吃剩飯”政策,進而消化成長為國際巨頭。

  正所謂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句話同樣适用于我們的廣大科技企業。聯想在收購IBM的PC部門後,利用創新化營運的思維,在極短的時間内重新調整PC部門戰略方向和發展步驟,用豐厚的研發經驗進行研發過程的重新分工,北京研發部門主要做Lenovo品牌的相關産品,日本橫濱實驗室主攻ThinkPad的工程研發,而美國羅利研發中心則與橫濱實驗室搭配做研發前的産品構思,這不僅把遍布全球各地的人才優勢充分地發揮、整合起來,還能夠保證24小時不間斷地為使用者需求進行創新。與此同時,聯想每年研發投入5億美元,還擁有5000多名優秀工程師、設計師、研究人員和100多個先進實驗室。

  有意思的是,聯想的一大創新之處在于借鑒了好萊塢大片拍攝手法,吸納了好萊塢大片的先期統籌和全球化分工經驗。聯想做一件産品,也分為“劇本”準備階段和拍攝階段。在劇本準備階段,首先要把事情想透了,找到事情的關鍵點,随後進入拍攝階段,要找合适的供應商夥伴來提供關鍵技術和零部件,并且要比對合适的研發團隊,實作跨部門、跨平台協同作戰。

  這樣的創新機制和研發投入,保障了聯想近年來強勁的發展勢頭,從引領筆記本電腦變形潮流的Yoga平闆筆記本,再到完全耳目一新的可站立的平闆電腦YOGA,越來越多的創新産品面世,使聯想的自身實力不斷增強。

  俗話說,水滴可以穿石。聯想以10年之功,摸索出了一套并購整合的經驗,并通過創新給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是以聯想收購IBM的x86伺服器乃至随後的摩托羅拉移動,整合難度都不會比當年更大。IBM的x86伺服器雖然年營收50億美元但自身缺乏盈利能力,對IBM是一個大大的包袱。但對于聯想來說,它補足了聯想在不同類型的伺服器領域的不足,經過幾年的整合後,将會成為聯想營收的重要來源,更會成為聯想布局企業解決方案市場的一大利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