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給站長和APP開發者的一封信:入口劇變的年代

寫給站長和APP開發者的一封信:入口劇變的年代

    記得在2011年11月的時候我組織過一次線下沙龍,在北京工商大學選取了一個辦公室,請了一些嘉賓來就移動網際網路未來的入口話題做讨論,參與那次活動的很多專家認為,未來3---5年通過各類應用市場下載下傳APP來實作我們的各種需求還依然會成為主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基于浏覽器平台,無法加載大型的應用;②手機配置太低,難以通過一個平台就實作各種服務;③使用者使用習慣一旦培養起來,很難改變。

  當時,因為移動互聯的平台化概念還未提出,以及HTML5等并未普及,是以,諸如WebApp或者輕應用這樣的産品在當時并未提出,當時雖然移動互聯出現了爆發式發展的迹象,但這個爆發,僅僅圍繞在Native App的數量以及移動互聯終端硬體的快速發展及普及上,而使用者在當時使用的各種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大多是基于Native App及手機浏覽器完成。

  但我依然對此現象進行了一個反駁,手機中Native App數量過多會對使用者造成太多的不便,這包括:無法快速準确的找到自己想用的應用。特别是在Android平台中,因為大多數應用往往有雙線程,使用者在關閉程式之後,還有個背景駐留線程,此類應用數量一旦過多便會造成手機卡頓。同時,國内諸如BAT這樣的巨頭紛紛希望建立屬于自己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及生态系統,是以用不了多久,必定會出現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平台及産物,包括對各類應用的行為進行規範,讓使用者打開更為便捷,使用的友好程度将大大增加等等。

  2年多過去了,在2014年的1月份,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當時我提出的觀點也得到了一個初步的驗證:在iOS或者Android這樣的系統上,将會誕生平台級的産品,諸多之前可能需要獨立存在的APP,像資訊閱讀、多媒體、移動搜尋這樣的需求,通過這樣的平台可以完全實作。現在看來,至少有兩個平台達到或正在達到我當年的設想,分别是:百度輕應用、微信開放平台。

  下面筆者就來分享下當時不被認可,但現在逐漸成為事實的幾個觀點:

  輕應用相比Native App更容易擷取和留住客戶

  衆所周知,輕應用不需要安裝,就繞開了分發市場的限制,使用者使用的門檻大大降低,進而更容易獲得使用者。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的使用者手中手機應用的平均活躍數量,常用的應用估計不超過10個(我這樣每天研究幾十個應用的發燒友是例外),大多數的手機應會在使用者使用一段時間或者壓根沒有使用就被删除。應用開發者們辛苦開發了應用,使用各種手段,花了很多錢去做市場推薦,投入很大,卻不得不面臨使用者流失率增加,投入打水漂的現狀。而在百度輕應用平台上,使用者可以很容易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輕應用,無需額外在下載下傳,隻需要一個幾秒的加載時間,就能直接玩遊戲、看雜志、聽音樂。

  移動網站增多利于訪客資訊擷取

  剛我們說過,web app及輕應用已經是大勢所趨。CNNIC最新公布的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也顯示,手機網民的數量突破5億,81%的網民是手機網民。但與此同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尴尬的現實:絕大部分的網站營運者(俗稱站長)還是在PC網站上耕耘,沒有很好的擁抱移動網際網路,建立自己的手機網站,這個顯然是極不科學的。

  在以前,我們通過手機百度、易查、宜搜這樣的手機搜尋引擎進行搜尋時,出來的結果和通過PC進行搜尋是差不多的,使用者通過手機依然看到的是PC為主的内容,這樣的使用者體驗難以讓人滿意。雖然後來各家公司都做了浏覽器相容,讓PC頁面自動适應手機螢幕,但展現效果依然難以讓人滿意。直到百度輕舟計劃推出,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輕舟計劃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鼓勵和幫助站長移動化的一個計劃。例如在該計劃的實施方案中,站長可以像當年使用discuz一樣,哪怕不懂代碼都可以快速将自己的傳統網站變成webapp;同時用手機百度搜尋時,PC頁面的資訊将會被逐漸從移動搜尋引擎中剔除,手機站點相應的權重也會靠前,因為這樣的展示效果更能适應使用者體驗。這都意味着,如果站長想搶先在百度移動搜尋中,分一杯羹,獲得移動流量,必須盡快架設屬于自己的移動站點。當然,在百度輕舟計劃推行的同時,騰訊的風鈴、搜狐快站、易查的日日金等站長移動建站計劃也在穩步的開展,這說明了移動建站已經成各大巨頭新的争奪焦點。

  移動裝置配置的提高和新技術的發展

  讓我們在把思路回到2011年11月來,當時舉辦那場沙龍的時候我使用的手機是号稱全球最快的小米手機第一代,彼時800萬像素、1.5G雙核、4寸螢幕、1G記憶體的手機至少在國内算最快了。但現在我們來看,過了2年我現在用的是oppo N1和魅族mx3,這樣的手機配置要比小米1高了N個檔次,手機配置的不斷更新換代,使得在以往無法運作的一些操作和計算通過手機輕應用平台得以實作,與此同時随着HTML5以及各類引擎技術的發展,輕應用的使用者體驗以及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平台上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完全可以媲美進而取代獨立的APP。

  總結:行業變革時刻都在發生,不适應變革,就很難被使用者所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