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過五十還能悶聲發大财的人,往往有這些特征

01

古人雲:“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五十歲,大多數人的人生已經“塵埃落定”:有人仕途亨通,功成名就;有人商海浮沉,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人碌碌無為,日子依舊緊緊巴巴的。

于是,有人開始全面“退休”,餘生隻願遊山玩水、享受生活。有人卻或被動或主動,還要和命運做最後的較量,以期“大器晚成”。

年過五十,還能悶聲發大财的人,往往有以下幾個特征。

年過五十還能悶聲發大财的人,往往有這些特征

02

善于學習的人,為尋找出路,半生都在日積月累。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賺錢的機遇一生都有,隻要自己不放棄,一直在嘗試,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終有一天,會水到渠成。

我的大姨父,早年從部隊退役,回到村裡後被推選為村民小組長,因為公道、熱心、正派,大家不同意他“辭職”,抹不開面子的姨父,一幹就是三十年。

姨父幫助過很多人,除了種田之外,還發展種植、養殖等副業,日子越過越紅火。可他自己卻由于時間被擠占,隻能零零碎碎地種田、打零工,日子一直不寬裕。

五十歲生日之後,姨父終于下定決心,放棄“公家”的活,開始一心一意幹自己的“活”了。他決定“靠山吃山”,在自己熟悉的山溝溝裡闖出一條緻富路:那就是養牛。

大家都明白,姨父可不是頭腦發熱才決定走這條很多人走過的“老路”的。這些年,他在幫助村民發家緻富的時候, 和好幾個養牛專業戶成了好朋友,技術、銷路都不用愁。

更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姨父在開始租下一整座山建養牛場的時候,就央求讀大學的兒子幫他注冊了網絡賬号,隔三差五釋出一些視訊,公布養牛進展。用他的話來說,是幫“潛在的粉絲”們養牛。

一年後,當姨父養的一批牛出欄的時候,在朋友圈一經釋出,就被預定一空了。

對此,大家都不意外,線下,姨父是出了名的好人,線上,他的養牛故事一直在更新,粉絲越來越多,他用大半生的躬行,為自己樹立了值得信賴的好形象。緻富,便成為了“好人品”的附加值。

年過五十還能悶聲發大财的人,往往有這些特征

有“一技之長”的人,善于憑本事吃飯,走到哪裡都能風生水起。

老祖宗留下一句話:“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這句話告訴人們,人這一生,學一門“人無我有”的技藝,發财的機會很多,隻要緊跟時代潮流,就永遠都不會“失業”。

《莊子》中講述了一個鍛鈎老工匠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衣着都需要腰帶鈎。大司馬家的鍛打腰帶鈎的工匠已經八十歲了,但制作的鈎竟然分毫不差,連大司馬都驚歎不已,為他折服。

這位老工匠之是以“寶刀不老”,是由于他從二十歲時就喜歡上了鍛打腰鈎帶,此後,就心無旁骛地鍛打好每一條腰鈎帶。

由此看來,一生隻做一件事,不僅能讓自己衣食無憂,還能收獲心靈的富足和他人的敬重啊。

掌握了一門技術的人,就相當于給自己找到了一張長期“飯票”,年過五十,正是技藝“爐火純青”的時候,哪怕體力不如從前,但智慧還在,還能靠“技術”吃飯,靠“技術”發家。

年過五十還能悶聲發大财的人,往往有這些特征

03

經得住誘惑的人,不僅會賺錢,還懂得花錢。

一個人從沒有錢都有錢,從“賺取第一桶金”開始,而能不能守住财富,壯大财富,就要學會如何“花錢”。

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年輕時一貧如洗,到處流浪。後來,他進入了一家石油廠工作,因為改良了焊接機,節省了“一滴”焊接劑,進而每年為公司新增了5億元的利潤。由此,洛克菲勒開啟 了他的“石油大亨”的人生。

洛克菲勒富可敵國,卻生活簡樸,甚至謹守着清教徒般的節制。他一生都在為追逐賺更多的錢而奮鬥,他曾說

“喜歡存錢的人,把錢存在銀行裡當然保險,但它跟把錢冷凍起來沒什麼兩樣,要知道靠利息不能發财。”

洛克菲勒的目标就是讓每一分錢都能帶來效益。

由此我們看出,即便有了錢,也不能亂花錢。這些來之不易的财富,隻有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才能創造出更大的效益。

是以,有的人,在賺取第一桶金之後,便開始穩紮穩打,不再貿然地投資,也絕不停滞不前。而是謹慎地找到“錢生錢”的門道,并為之付出新的努力。

年過五十還能悶聲發大财的人,往往有這些特征

04

結束語:

年過五十,還能悶頭發大财的人,着實令人欽佩不已。

不管前半生過得多麼艱難,曆經多少苦楚,都不能成為後半生不好好賺錢的借口和理由。

他們開始變得隐忍、不急不慌,按部就班地走好自己的路。

如此一來,誰能敵得過堅持的力量嗯?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