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道師: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10大裝逼詞彙

丁道師: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10大裝逼詞彙

裝逼的詞年年有,去年特别多。評選了2013年的網際網路十大新聞、十大人物,我們有必要新增一個新的評選“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10大裝逼詞彙”,這裡做出來的評選僅代表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的個人觀點,不做權威引用源頭。您認同就分享到微網誌或者微信,不認同也分享到朋友圈做吐槽之用。

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是一個很老的詞彙,但2013年提及率忽然倍增。12306網站崩潰,我們罵其缺乏網際網路思維、傳統企業被阿裡超過我們罵其缺乏網際網路思維;小米成功了我們說其是很好的利用了網際網路思維,

總之,對一切老的、舊的、失敗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用一句“缺乏網際網路思維”來對其進行點評,點評的人都提高了一個檔次。

關聯名詞:産品經理、雷軍、阿裡、杜蕾斯

使用者痛點

第一次聽這個這個詞彙是嘀嘀打車的公關總監卓然和我說的,她說“嘀嘀打車受到大家的歡迎,很大原因在于嘀嘀打車抓住了使用者的痛點,不斷更新服務”。後來,“使用者痛點”被中國很多做移動APP的企業拿來說,“美圖手機是抓住使用者痛點的一款手機”、 “樂蛙ROM如何圍繞使用者痛點尋求差異化競争?”、 “百度手機衛士解決痛點”。毫不誇張的說,中國主流的APP在做市場品牌宣傳時都用過這個詞彙,不過目前好像隻有大姨嗎這樣的經期助手才算真正的抓住使用者痛點吧。

按照網際網路企業的思路,使用者從上到下沒有一處不痛的,下載下傳軟體痛、浏覽新聞痛、線上聽音樂痛,總之,目前的中國網際網路慘不忍睹,每天都是:痛痛痛。

關聯名詞:大姨嗎、差異化發展、使用者需求

 剛性需求

“剛性需求”這個裝逼的詞彙經常和“使用者痛點”一起出現。一些初創企業在尋求投資的時候,都會像投資人表述“我們這款産品解決了使用者的剛性需求”。說實話,我很難想象一款把使用者眼鏡變大的拍照應用或者一款幫助使用者檢視萬年曆的應用是剛性需求的應用。

在以前,房地産和汽車公司喜歡用這個詞彙做宣傳之用,後來被網際網路企業用了之後,騰訊和百度等巨頭型企業又開始用這個詞語,到今天每一個創業型企業都可以随意剛性需求,諸不知除了吃喝拉撒,性需求才是剛性需求啊。

關聯詞彙:約炮、O2O、手機地圖

自媒體

“你做自媒體了嗎”或者“你微信公衆号是多少,我掃下”成為了很多人見面打招呼的用詞,大有超過“你吃飯了嗎?”的态勢。自媒體是2013年媒體行業提及最高的一個詞彙,沒有之一。自媒體這個名詞的出現讓很多人欣喜若狂,無業遊民、寫手、自由職業者統統有了新的頭銜,進而沽名釣譽。

在以前,媒體負責人是一個金領級别的崗位,而現在随着自媒體滿大街的泛濫讓很多傳統媒體人淪為了藍領。不知道現在大家說起自己是媒體人,還有幾分自豪感?

關聯詞彙:微信公衆平台、虎嗅網、羅輯思維

戰略性虧損

“戰略性虧損”我是聽鞠傳國說的。鞠傳國在1999年創辦了天天網,和他同一時期創業的電商網站,現在基本已經消失了。他在2013速途年會論壇環節為電商燒錢的說法扶正的時候,說了一句這叫做“戰略性虧損”。馬上這句話通過微網誌、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的傳播,火了起來,并且在随後的一段時間被中國做電商的企業紛紛采納,大家燒錢做電商的負罪感因為這句話而消除了。

企業盈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虧損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不虧損咋去争奪使用者和市場呢?不虧錢好意思所自己是搞電子商務的嗎?

關聯詞彙:京東商城、花錢買時間、燒錢

BAT

前段時間,一個搞商業地産的朋友問我“網際網路行業今年是不是出來個叫BAT的企業,我經常在報紙看到,感覺很厲害的樣子,這個企業老闆是誰,比馬雲都牛逼嗎?”。這種情況下我會耐心的這樣和他解釋:BAT呢是DOS作業系統時代的産物,用來批量處理一些指令。反正他不懂,我這樣神秘的講解進而我在朋友心中塑造出一副IT牛人的形象,能夠一直保持我的神秘感。

當然,玩笑歸玩笑。我們都知道,現在的BAT和當年的BAT完全是兩個概念,是指百度、阿裡、騰訊三大巨頭。我一直搞不懂創造這個詞彙的人腦子裡是出于何種意圖,“百度阿裡騰訊”已經夠簡潔了,為啥還要搞出BAT這個詞彙。

關聯詞彙:三座大山、土豪、巨頭

标準化産品

“簡單點來說,電腦手機這類型的電子産品算标準化産品,而吃飯唱歌租車這樣的服務呢就是非标準化産品”幾年前,在一次活動上聽到現任京東商城的副總裁徐雷首次提及标準化産品的概念。很多搞電子商務的人喜歡用标準化這個詞彙對他們的商業模型做闡述,其他領域的人用的不是太多。

後來我們發現,呷哺呷哺或者黃太吉這樣的餐飲企業也實作了标準化,标準化産品這個概念逐漸變得非常模糊。而且随着團購網站的普及,吃喝玩樂幾乎所有的産品都逐漸向着标準化的步伐邁進。

關聯詞彙:呷哺呷哺、黃太吉、電子商務

咖啡館

當網際網路遇上了咖啡館會激發出何種的火花?這兩年随着車庫咖啡、3W咖啡等一批創業型咖啡館的發展壯大,孵化了一大批的初創網際網路企業,使得咖啡館和網際網路以及創業這樣的詞語聯系到了一起。我們經常可以看到36kr或者雷鋒網報道的一些長期泡咖啡館的創業者拿到投資的案例。

在以前,很多網際網路創業者都是以“屌絲”自稱,礦泉水都舍不得喝超過2元一瓶的,為了遇到投資人、提升形象是以開始了泡咖啡館的經曆。“點一杯咖啡,辦一整天工,拿到一筆天使投資”是很多創業者所希望走的流程,并且有很多人靠此流程由屌絲成功轉型高富帥。

關聯詞彙:徐小平、天使投資、許單單、創業者

颠覆

“莫莫某,你要是不投資我,就錯過了颠覆百度的機會”,很多創業者喜歡在2013年開頭閉口談颠覆,每個人都試圖做出颠覆百度和騰訊的産品,都想成為下一個Facebook。360創始人周鴻祎特别喜歡用這個詞彙,鼓勵後輩企業學習360,敢于颠覆現有的巨頭。

2013年是颠覆的一年,不思進取就要死,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一年,樂視颠覆TCL、小米颠覆蘋果、微信颠覆微網誌,行業到處充斥着颠覆和反颠覆的博弈。

關聯詞彙:周鴻祎、移動網際網路、Fcebook

逼格

2013年有個詞彙經常出現在《創業家》或者《創業邦》這類型的雜志中,那就是逼格!當然,有時候嫌逼格不好聽的時候,會用“調性”這個詞彙來補充。逼格也往往和業界良心這個詞語挂在一起,意思是目前很多企業沒有道德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企業堅持自己的逼格為使用者提供優質的産品和服務。總之,這是一個萬能的詞彙。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主流媒體也開始頻繁的使用“逼格”這個詞語,使得這個略帶貶義的詞語成了褒義詞。大家在誇你逼格高尚的時候,其實真的是在誇你人格高尚。

關聯詞彙:馬佳佳、mike隋、節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