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俗話說得好,

無情最是帝王家。曆史上皇子為了皇位,而争得頭破血流、刀兵相向的層出不窮

。例如隋炀帝楊廣為了皇位,殺了自己的父皇與哥哥,登上了帝位。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皇位,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政變,親手殺了自己的哥哥弟弟,囚禁了自己父皇李淵。而曆史上卻有這樣一對模範兄弟,哥哥抛棄皇位,隻顧兄弟之情。

這對兄弟就是,康熙帝與自己的親哥哥福全。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一、 皇位的繼承

順治皇帝臨終前,就在考慮自己的繼承人,

到底應該選哪個皇子繼承皇位。按照常理應該是立嫡子為儲君,

但是清朝卻是立賢。

根據史書記載,當初就是因為,順治考察了康熙之後,覺得康熙各方面都很好,是以才立他為皇帝。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順治皇帝有八個皇子,老大和老四,很早就夭折了,其他皇子都太小,

也就福全和康熙年齡稍微大一些有資格繼承皇位。

據史書記載,當時順治把福全和康熙叫到一起,他問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大以後都有什麼志向。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順治問福全将來要做什麼,福全說自己長大以後要做一名賢王,此話一出就說明,福全根本無心繼承大統。而輪到康熙的時候,

幼年康熙卻說了這麼一句話:我長大以後一定會效法父皇,做一個好皇帝。

當時順治對幼年康熙的回答很滿意,是以就決定,讓康熙繼承大統。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其實

,立康熙為儲君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康熙得過天花而且還好了

。當時清朝執政者剛進入關内,漢族人對于天花這種疾病,已經有了一定免疫力,但是滿清貴族他們身體内沒有抗體,一旦得了天花,基本上就是無藥可救,但是康熙卻頑強的挺了過來。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當時有一個洋人,對順治帝與孝莊太後說

,康熙得過天花,對天花這種病産生了抗體,是以不會再因為這種病而英年早逝

。後來,順治帝與孝莊太後仔細考慮了一番,感覺這個洋人說得沒錯,是以康熙就順利當上了皇帝。

二、 福全與康熙的兄弟情

康熙與福全兄弟倆小時候,都是在祖母孝莊太後眼前長大的,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情誼非比尋常。

每次陪孝莊太後出遊時,這兄弟二人總是一前一後,孝莊太後病重時,他們兩人就在身邊精心照料。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康熙繼位後,雖然沒有親政,但還是非常關照自己的哥哥。康熙六年,福全被封為裕親王并參與議政

,要知道此時的福全才不過15歲(虛歲),這在清朝曆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公元1690年七月,蒙古部落的噶爾丹經常騷擾清朝邊境,康熙為了打擊噶爾丹的嚣張氣焰,

着即指令“撫遠大将軍”福全,領兵讨伐噶爾丹。

此次征讨,福全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由于福全在戰場上屢次擅自行動,但是康熙看福全在軍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以及看在福全以前為大清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份上

,是以還令福全随駕出征,讓福全戴罪立功。

在公元1690年在福全領兵初次讨伐噶爾丹的過程中,在康熙眼中福全先後有過兩次機會可以剿滅噶爾丹,但都被福全錯過,這引起了康熙對福全十分的不滿。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第一次是福全打敗了噶爾丹的盟友之後沒有乘勝追擊,計劃一舉殲滅,

反而是想要等到援軍來時兩軍合并再與噶爾丹及其盟友決一死戰,一鼓作氣殲滅殘餘敵軍,

但此次福全的部署卻讓康熙十分的不滿意。

第二次是在打敗噶爾丹主力時,噶爾丹率領剩下部衆逃跑,由于此時清朝軍隊的軍中糧草不足,隻夠支撐數日,

福全以為窮寇莫追,再者福全恐追擊途中遭到敵軍埋伏,于是福全就擅自做主,在沒有得到康熙指令的情況下,就讓部隊“班師回京”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福全擅自班師回京的舉動直接讓康熙龍顔大怒

,在福全軍隊到達朝陽門後連門都沒讓福全進去,就派人傳旨撤掉了福全的所有職務。

當時福全本來還想像康熙說明當時情況,讓跟随自己出征的皇子胤禔為自己作證,自己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班師回京。可是不久福全聽到康熙對于其子胤禔的警告下,

福全就知道康熙已經下定決心要懲戒自己,于是便放棄了無謂的掙紮。

在康熙下旨公布福全的罪狀時,為了不牽連他人,福全隻得仰天大哭,厲聲喊道:“我複何言!”,然後把罪名全部都給攬了下來。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最後可能康熙發現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了,沒有同意大臣,要把福全親王罷免的奏請,

還是保留了福全的“裕親王”王位

,隻是罷免了他的議政大權,還罰了他三年的俸祿。

後來福全去世,康熙當時還特意從塞外趕回來看他,

但是可惜的是康熙還是晚了一步,沒有見到福全最後一面。福全死後,康熙不僅到棺前痛哭,表達自己的哀傷,還特地命人按照親王的規格

辦理福全的後事,而且正常的祭祀之外,還加祭。康熙帝還命人快速地去看地,造墓立碑。除此之外,還給福全上了谥号憲,他還特意命畫工精繪一張畫像,表達了自己對福全的思念之情。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三、福全與胤祥的格局觀

福全和胤祥雖然都被後人譽為賢王,但是二人的觀念還是大不相同的。

福全是康熙的唯一的親哥哥,他對康熙,和對待其他兄弟都一樣十分的友好和善,俨然像一個忠厚的家庭長老。

胤祥在康熙晚年參與“九子奪嫡”中,雖然對雍正忠心耿耿,但在對待其他兄弟時,并沒有像福全一樣,更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是以,二人相比較而言,由于二人所處環境以及政治立場的不同,是以在格局上,胤祥是不如他的伯父福全的。

大清朝的賢王,康熙的哥哥,一個聰明又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爺

福全小時候便貴為皇子,從小就身份尊貴,成人之後,更是被康熙尊為親王位極人臣

,實在是令人羨慕。雖然曾經因為政治原因而遭受到康熙的貶斥,但是康熙還是極為信任和依賴這位哥哥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