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俱興。而就在這個新舊交接的時候,破除迷信正當時。于是國家綜合考慮決定大力發展火葬,當時重慶市江津縣為了響應國家發展火葬的号召,主動修建了全縣第一座火葬場。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當時人們還比較迷信,認為人死後一定要留有全屍。在這樣的風氣影響下,火葬場幾乎沒有什麼員工,這時候一位看起來五十多歲的老人主動承擔起接屍、運屍、殓屍和

火化

的任務。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當時火葬場距離醫院尚且有一段距離,而靈車在當時隻有大戶人家才能用得起,為了友善搬運屍體,這個老人家就尋到了一輛闆車來拉運,在路上這位老人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行人,這些人對老人的工作嗤之以鼻,輕則冷眼相待,重則還要加以辱罵。在一些人看來這位老人要麼是解放前的“下九流”,要麼是“反革命勢力”被流放到這邊,正常人怎麼可能來做這個工作。當時老人聽到這些流言隻是笑笑,不置可否。

數年後一位市民竟然在一次政府組織的報告會上,看見老人居然端坐在主席台上,這更是讓老人的身份成為一個疑團,他究竟是什麼人?他真的是别人口中的“下九流”或者“反革命勢力”嗎?如果是的話,他又為什麼坐在主席台上?下面讓我帶您一起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原來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譚秉雲,是我國的特等功臣和一級戰鬥英雄,他是四川省江津縣人,1921年出生,他于1950年8月份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而關于他的精彩故事還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北韓戰争開始講起。

當時1950年6月25日北韓内戰爆發,美帝悍然入侵北韓半島,使得局勢更加複雜。而北韓半島臨近我國,二者僅隔着一個鴨綠江,美帝對北韓的入侵勢必會對我國産生巨大的影響。于是毛主席發出“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打敗美帝主義的任何挑釁”的号召,在此基礎上,毛主席決定進一步派遣志願軍進入北韓,幫助北韓抵禦美帝的入侵。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當時譚秉雲才加入共産黨不久,本來他計劃等過段時間就回鄉看望父母,而且假期都已經批了下來,但是由于人手不足,他突然接到了入朝作戰的指令。想到馬上能夠實作年少時為國殺敵,馳騁沙場的願望,于是譚秉雲欣然接受了組織的派遣,于是他

便

寫了一封家書托人捎回了家,内容大概是原本準備過段時間就回鄉探親,但是現在有

美帝侵略者

在北韓半島上面燒殺搶掠,這對中國的新生政權勢必産生很多不良影響,待他前去北韓半島收拾了那些

,再回家好好看望一下二老。

回首看譚秉雲的從軍之行并沒有那麼的順利,甚至可以說充滿了坎坷和曲折。在1943年的時候,譚秉雲被鄉裡的保長以抓壯丁的名義強行抓走,然後他進入國民黨軍中成為了一位國民黨士兵,當時國軍内部統領各自為政,下面的士兵們也仗勢欺人,當時譚秉雲初來乍到,自然免不了受欺負,就這樣整整過了五年。後來譚秉雲深感不能再這樣下去,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

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期間,譚秉雲聯合他的戰友主動棄暗投明,正式成為解放軍的一員。事實證明,被放錯了地方的金子看起來或許就像泥沙,譚秉雲在國民黨中備受欺負,碌碌無為,而在解放軍中,他真正明白了要為人民而戰,就因為如此,譚秉雲表現

超乎尋常的勇猛,甚至立下了一次三等功,榮升班長。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1950年10月24日,譚秉雲正式加入志願軍第九兵團第27軍80師239團7連,跟随部隊成功橫跨鴨綠江抵達北韓半島。初來乍到,且不論能否立即進入到戰鬥狀态,對于譚秉雲他們而言,能否順利度過這個冬天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北韓位于東北亞,冬季常年來氣溫能夠連續保持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而此次入朝甚是倉促,就連譚秉雲也是才接到通知就立馬趕來了,其他戰士更是連棉衣都沒有準備幾件,初入北韓

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而譚秉雲那時候是這個班的班長,他明白把戰士們一個都不落下的帶到指定地點是他的責任和義務,于是他不斷給将士們打氣,鼓勵戰士們不要放棄,努力前行。當時天寒地凍,難免有些戰士會感染風寒,

是以

他鼓勵大家互相幫助,并且以身作則,有的戰士病了,他就主動背着戰友前行,若是有的戰士勞累過度想要休息,他就鼓勵這些戰士,并且幫他們扛槍。就這樣譚秉雲創造了一個神話,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他硬是把全班人準時準點的帶到了指定地點,期間無一人掉隊,無一人傷亡。這讓很多上級上司感到不可思議和欣慰,正因如此譚秉雲榮立三等功。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戰争後期,我軍轉戰于新興裡作戰,這一場戰鬥不可謂不慘烈,美軍依靠自己優良的武器裝備占了巨大的優勢,而譚秉雲卻帶領戰友們在飛機不斷轟炸以及補給無法跟上的情況下,依靠樹葉充饑。即使如此,

他們依然做到

數次逼退敵人的進攻,再次榮立三等功。

在1951年4月份,我軍對敵軍發動了猛烈進攻。曆時整整一個多月的激烈戰鬥,我軍戰士均已顯現出疲态,在此時糧草也已然耗盡,為了儲存實力,我軍開始為撤退而做準備。而美軍卻在這時候發現我軍戰線過長的破綻,為了擊敗我軍,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制定了“閃擊戰計劃”,他當即從美軍第二師當中抽調一支重坦克部隊,指令這支部隊前往北漢江九萬裡渡口,然後和摩托化部隊會合,這樣裡應外合之下,共同切斷志願軍的轉移道路。

當時志願軍總部上司也意識到了敵軍的意圖,于是下令讓部隊火速北撤。然而美軍怎麼會放掉這個機會,死死跟在後面,并且李奇微派遣多架飛機對我軍進行無差别轟炸。當時因為長時間的戰争,北漢江上面已經沒有了橋梁,于是大家就地伐木,把木頭連起來做成小舟劃過北漢江,或者會遊泳的戰士從江上遊過去,而不會遊泳的隻能

抱着原木慢慢爬過去

。用這種方法過江确實小有成效,但是這樣下去無疑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于是譚秉雲奉命于危難之間,主動前往公路旁邊的390高地狙擊敵軍,為大部隊的轉移争取時間。

譚秉雲自知,要想憑借一個班的兵力堵住那麼多敵人,扼守公路這個要點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是如果另辟蹊徑把敵人的坦克炸毀,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于是他和毛和負責執行最為艱巨的坦克爆破任務。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當時譚秉雲與毛和來到390高地旁邊的公路上,他們挖好散兵坑之後躲到坑裡,全神貫注監察着敵人的動向,接下來随着坦克陣陣的轟鳴聲,譚秉雲

就知道

敵人已經趕來了。與此同時敵人還多次拿着探照燈偵查周圍情況,然而都被譚秉雲和毛和用樹枝不慌不忙

掩飾了過去。而後譚秉雲從腰間取下一枚手雷交給毛和,叮囑道“一會兒我一旦打開手雷,你就要立即張開嘴巴,以免你的耳朵被震聾。”

而後譚秉雲便悄悄爬出散兵坑,接着他全神貫注盯着坦克,計算着他與坦克之間的距離。眼見着美軍的坦克近了,更近了。譚秉雲猛地起身,接着他所拿着的手雷以近乎完美的抛物線砸向了美軍坦克上面,爆發出來了一聲巨響。緊接着譚秉雲竟然不顧自己的個人安危從草叢裡跑出來,然後迅速拿起手雷又補了一下。而這次由于距離過近,譚秉雲還沒有卧倒,手雷就炸掉了,緊接着一枚彈片就擊中了譚秉雲的額頭。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譚秉雲明白在公路上繼續打坦克就是找死,他需要找個更加安全的地方來繼續執行他的任務,于是他又迅速離開公路,從旁邊的一個幹枯的小河溝那邊朝着迎面而來的坦克飛奔過去,由于譚秉雲的額頭被擊中,鮮血直流糊住了他的左眼,他依然靠着尚能看清東西的右眼以及頑強的毅力奮力将身上最後一個手雷扔了出去。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而這次手雷直接落到了炮塔上面,坦克當即報廢了。但是美國大兵卻沒有死,他奮力爬出坦克,然後他操縱炮塔四處放炮。為了給毛和争取時間,譚秉雲跑出去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毛和迅速繞到了坦克的後面,扔出手雷,坦克迅速熄火。僅僅過了一小段時間,敵人就整整報廢了兩輛坦克,後面的美軍被吓破了膽,急忙調頭逃命去了。

至此譚秉雲在沒有炮火支援,沒有防禦工事的情況下,把美二師整整堵在那條公路上堵了八個小時,在此期間美軍損失了三輛美軍坦克,一輛吉普車以及13名美國士兵,為我軍抗美援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于是在1951年9月24日,譚秉雲被榮記特等功,并且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号,後面他還回國參加國慶典禮,在典禮上面受到了毛主席與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和問候。一年後,北韓上司人更是親自授予譚秉雲“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驚動政府!醫院一“擡屍人”被嘲笑,真實身份竟是特等功臣

在回鄉之後,譚秉雲依然希望能夠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于是他接連升遷,先後擔任民政局科長和副局長。由于他為人低調,衣着簡樸。當時他主持并修建江津縣的第一個火葬場,而勞工們卻不敢搬運和焚燒屍體,無奈之下,他便承擔起了屍體搬運和焚燒的工作。

曾經有這樣一段話風靡網絡“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譚秉雲一樣的革命先輩替國家負重前行,才有我們如今的歲月靜好,

謹以此文向以譚秉雲一樣的革命先輩們緻以崇高的敬意,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