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僞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清末,熱河北部曾出現過一個以“信”字為号的土匪隊伍,他們無惡不作,殺人放火之事是沒少做,弄得當地百姓是怨聲載道,對他們更是恨之入骨。而當時這支臭名昭著的隊伍,他們的首領就是李守信。

若不是逢亂世,中央政府陷入派系紛争之中,無暇顧及于熱河匪患,李守信這等惡匪恐怕早就被中央下令剿滅。但誰叫李守信運氣好呢!這時袁世凱的北洋與孫中山的國民黨之間為争權奪利,是明争暗鬥,争鬥不休,根本就沒有人會去在意遠離京城的那遙遠的熱河發生的這不大不小的匪患,畢竟相比于中央權力的誘惑,這匪患根本就不足以讓那些上層大佬感興趣。由此這才有了李守信在熱河猖獗數年卻安然無事的局面。

僞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但是,匪始終是匪,即使他再厲害,也始終不能跟正規軍相抗衡,一旦他被正規軍盯上,斷無還手的可能,即使是強大如張作霖那般的大匪,最後不也跟老老實實地接受東三省地方政府的招撫嗎?當然,誰都不想一輩子就是一個匪,誰都想翻身做主把歌唱,成為一個官。

是以,在熱河為非作歹數年的李守信,終也是走向了被招撫之路,接受了熱河遊擊馬隊統領張連同的收編,由匪搖身一變成了熱河地方政府的正規軍,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營長,自此此前罪行累累的他,身上所背負的罪孽,在他成為正規軍的那刻起,一切都煙消雲散。

可是罪孽可消,本性難改,李守信這人終不是一個善主,就算是穿上官衣,他也難改土匪本性,且更是變本加厲。穿着這身官衣,李守信想的不是保境安民,而是狐假虎威,利用這官衣,李守信是明目張膽的欺壓駐守地附近的百姓,因其身份,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

歎一身無奈,李守信這等惡徒,在盛世,早就被千刀萬剮,可這是亂世,亂世以實力為尊,隻要你有實力,哪怕殺千人,殺萬人,也不會有人追究你半分。

僞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這就是亂世,視人命為草芥!

1933年,惡徒李守信再次做出讓後人為之不恥,甚至是憎恨之事,他在日寇進犯熱河時,不戰而降,做了一個讓人十分不恥的漢奸走狗。想來也是,李守信是誰,說白了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主,在他的心裡沒有民族大義,有的隻是榮華富貴,他根本就不在乎效忠的對象是誰,是外敵也好,還是叛賊也罷,隻要誰能給他富貴,他就跟随,才不會去管世人如何評說他。

就這樣,李守信在日寇到來時,不戰而降,成了日寇以華制華的棋子,做了僞熱河遊擊司令。

至1945年日寇無條件投降前,李守信官至僞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副主席,僞蒙古軍總司令,是為蒙古地區天字号第二大漢奸。當然,剛才我們也說了,李守信就是一個有奶便是娘的主,他并不會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在一個籃子上,更不會做了漢奸之後,就真心實意地效忠日本。說得通透點,他就是在借着日本壯大自己的實力,繼而來為自己攥取最大的利益。

僞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當時,日寇讓其進攻多倫的時候,他就與馮玉祥眉來眼去,合演了一出“借荊州”的故事,希望借此與國民政府建立起一個較為良好的關系,為自己的将來做打算。

事實上,後續的發展,證明李守信沒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借着此前與國民政府的眉來眼去,李守信得以赴重慶晉谒蔣介石,并再次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變,由漢奸變成了中央政府軍,由僞蒙古軍總司令搖身一變成為了“第10路軍總司令”。

隻得說天道不公,亂世匪變官、敵人變友軍,就是這麼簡單,隻要你有實力,懂得左右逢源,不管你做得有多惡,你也有變成“善良”的一天。

當然,上天還算公平,1950年李守信被我黨關進北京監獄,這一關就是15年,直到1964年才被特赦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