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男性,意味着什麼?女性應該有什麼準備?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統計的結果。女性在成人本專科、普通本專科、研究所學生等學曆,全面反超男性,比例分别為:58%、51%、50.9%。(資訊來源:光明日報)

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男性,意味着什麼?女性應該有什麼準備?

這項資料首先說明中國女性公平獲得受教育的權利的水準,現在遠超歐美。我們知道歐美國家大部分的國家是女多男少,即便這種情況下女性獲得高等教育的權利,仍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以德國為例,德國人口男女比為49:51,大學男女比為53:47。(資料來源:《社會性别視角下的德國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孟世悅 張文青)

但是,中國的男性人口數量比女性多3,000多萬。女性考入成人本專科的數量卻比男性多出了16%,普通本專科亦超過2%,就連研究所學生以上學曆也超過男性1.8%。由此可見,我們國家在消除男女教育不平等上付出的努力。西方國家往往隻是在嘴皮子上說要消除男女教育不平等,但是行動上卻仍然歧視女性學者,言行不一。

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男性,意味着什麼?女性應該有什麼準備?

女性學曆的升高,帶來的是收入水準的升高,這時女性應當學會轉換思維。有社會學家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過,中國的剩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剩男則遍布于廣大的農村。

原因是,女性在學曆水準提升了以後,擇偶觀念還保留着原來“男強女弱”的男權時代的觀念,沒有随着女權水準的提升,與時俱進。仍然習慣于選擇尋找學曆收入水準超過自己的男性。女性向上擇偶的觀念,導緻高學曆高收入的女性擇偶空間很小,造成這部分女性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青春價值,也失去也一部分人生幸福。

優秀女性缺少合适的男性伴侶,相當于我們的社會損失了一部分優秀的女性基因。有一部分網友就表示,這樣實際上加劇了目前生育率低的問題。

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男性,意味着什麼?女性應該有什麼準備?

高學曆女性實際上應當轉變思維,社會上的男性也應該轉變思維,甚至整個社會各個年齡層的人,也應當随着時代的發展,在女性問題上有一定的思維轉變。

其實,有一部分有着高學曆和高收入的女性,他們最終選擇的結婚對象,收入不比他們高,學曆也不比他們高,但是他們仍然過着幸福的生活。可是,這樣的女性往往會承擔一定的社會壓力。因為,總是會有一些歧視性的聲音在跟她們說:“你怎麼找了一個這樣的男人嫁了?”

是以,轉變思維是有三個層次的:

高學曆女性要相信自己可以承擔家庭頂梁柱的角色,不一定要依靠男性。

男性也可以勇于追求高學曆高收入的女性,不要覺得自己是吃軟飯,甚至可以承擔家庭奶爸的角色,分擔自己老婆的辛苦。

社會應該少一些歧視性的聲音,認同新型女強男弱家庭模式的存在。

現在的教育形勢說明,女性不僅能頂半邊天,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整個社會共同轉變思想,對于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有利的,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女性權利的提升才能得到更多支援,繼續保持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