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中國古典家具的制作至明代中期已有極高的水準。這一時期家具制作的顯要特點是采用貴重的優質木材為原料,各個部件間的互相連接配接、固定不用鉚釘,全靠榫卯結合、架構結構、膠水閉合縫隙互相配合制成家具。中國古代工匠深谙各類木材性質與榫卯開阖之道,以工巧将木材的可能性發揮至極限,這種家具制作方法可以說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堪稱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

明式家具的研究現已成為一項專門學科,中外學者皆有鞭辟入裡的論述,研究内容主要圍繞工藝和材料兩大方面,同時兼及曆史考據、藝術市場等方向的延伸。明清時期家具就用材來說範圍實際相當寬泛。廣義上來說除木材外還包括有竹、石、藤、棕、螺钿、琺琅、金屬飾件等輔助性用材,準确地說木材是明清家具基礎用材。這些基礎用材包括:黃花黎、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烏木、酸枝木、榉木、楠木、黃楊木、香樟木,等等。以上木材雖然皆為家具所用,但是曆來卻有軟、硬之分,明清兩朝家具的主打用材也不盡相同。硬木家具用材主要有黃花黎、紫檀、雞翅木、烏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而軟木家具則是指除硬木家具之外的所有木制家具。明式家具主打用材為黃花黎、雞翅木、鐵力木。清式家具則選取紫檀、酸枝木為主打用材。明清家具之是以在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和各自所處時代特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時代造就的産物。

一、明代社會環境與明式家具興起之因果

首先,明代社會繁榮,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工匠從業人數增多,并随着園林建築的需求增加,家具的陳設成為室内園林陳設的重要部分。明代園林建設曾經出現過成化、弘治、正德,嘉慶、萬曆兩個高峰,非富即貴者的各種需求刺激了園林建設。難以計數的亭台軒榭、假山池沼等建築場所都需要相應數量的家具來配套裝點,旺盛的需求營造了明代家具發展繁榮的大環境。此外,家具制作雖由匠人操刀,但明式家具之是以能将精美工藝與藝術文化有機結合,這與明代文人的文化加持有直接關系。例如我們從唐寅的臨本《韓熙載夜宴圖》中發現,他在畫中增繪了二十餘件家具,這充分說明了文人對家具的特殊興趣。從現存明代史料可直覺感受到明代家具的研究與設計都與文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曹昭的《格古要論》、文震亨的《長物志》、王士性的《廣志繹》、高濂的《遵生八箋》、谷應泰的《博物要覽》等著作都可窺見明代文人在家具用材及審美風格方面有深刻的認識,這是曆代所不能及的。故明式家具最能展現文人氣質,屬于文人家具。而明代文人之是以大量參與其中,究其主要原因與科舉制度相關。中國科舉制度雖然在明代定型,但是文人自始至終受到“顯宦必出科舉正途”價值觀的影響。明代後期,越來越多的士子湧向場屋,給科舉考試帶來了巨大壓力。科舉制度讓明代文人數量雖然遠超前代,可是由于科目單一、名額有限和考官衡文失誤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傑出人才,被擋在科舉正途之外。大量文人不能通過科舉步入仕途,棄儒從商蔚為成風,随即在地主富商中更開始充斥着越來越多的文人儒士。正所謂上行下效,明代皇帝對家具的重視和喜好也具有錦上添花之功,衆所周知天啟皇帝本人常親自操斤,其技藝甚至更勝禦用匠人,正所謂“明熹宗在宮中,好手制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絕”。

面對明初國家現狀,中央政府實行一系列經濟恢複的政策,農業迅速得到恢複。自成化到嘉靖年間,明廷數次規定以銀代役,減輕了輪班匠的實際負擔對民間手工業生産有一定積極意義。手工業者從元朝“工奴”身份中得到解放,各種手工業蓬勃發展,能工巧匠的創造力被激活,斧鑿随心所欲,技藝登峰造極,為明式家具制作提供了技術保障。與經濟的繁榮伴随而來的是加強對外交流,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東南亞地區的大量優質木材以海運方式輸入中國。明代中期隆慶開關伊始,硬木家具嶄露頭角,成為中國古典家具的分水嶺。範濂《雲間據目抄》載:“隆,萬以來……凡床、櫥、幾、桌、皆用花梨、瘿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材料的充足為明代家具制作提供了物質基礎保障。是以明式家具的成功是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手工等内因外因或有意或無意,或直接或間接共振的結果。

二、明式家具與傳統觀念

明式家具審美好質樸清雅,惡雕镂鑲嵌。《長物志》記:“不則用木,如台面闊厚者,空其中,略雕雲頭、如意之類;不可雕龍鳳花草諸俗式 。”《廣志繹》記:“姑蘇人聰慧好古,亦善仿古法為之……又如齋頭清玩、幾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為尚。尚古樸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漢之式。海内僻遠皆效尤之,此亦嘉、隆、萬三朝為始盛。”從以上記載可知明式家具盡顯中國人極簡美學主義精神與聰明才智。直覺明式家具可知其藝術特點與文獻記載吻合,素雅不濫加雕飾,即便雕镂之處也僅是局部點綴,用簡潔精緻的雕刻手法來烘托家具本身整體造型之美與藝術性,并不喧賓奪主。盡可能保證紋飾裝飾性與造型及結構間的歸屬感。

在用材方面,業界有稱以紫檀、黃花黎為材打制而成的家具為“官窯家具”之說。從目前數量衆多的傳世明式家具可知,以黃花黎為材制作家具是晚明至清初的主流風尚。明式家具的基本美學屬性就是用材以優質硬木為主,充分發掘和展示木材本身的天然紋理及幽雅色澤等特點,即自然美。硬木結實牢固的屬性為匠人巧作提供了物性基礎和設計可能,明式家具在合理運用古代建築“大木作”“小木作”傳統的基礎上,貫通了式樣與結構間即獨立又統一的融合,同時兼顧了實用性,成功的塑造了明式家具獨樹一幟的造型語言和形象特征。如果說造型與紋飾是明式家具的外形美,那麼榫卯結構就是明式家具的靈魂。榫,剡木入竅也,俗謂‘榫頭’,亦作‘筍頭’。卯眼是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或叫‘榫眼’。百餘種不同榫卯讓家具便于拆裝運輸與維修養護,榫卯各種承力構件與木材力學特性都得到了最合理的設計。精巧的榫卯結構把各個零部件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構成的架構體非常堅固穩定,卻又使家具造型顯得空靈、透氣、輕巧。明式家具的榫卯結構在技藝、使用、美觀方面有突出表現。明式家具以其功能可分為卧具、坐具、起居用具、屏蔽用具、存儲用具、懸挂及承托用具。每個門類都力争做到了從日常生活角度出發,在實用性和功能性方面較前代有所突破。

三、明式家具種類與風格舉要

明式家具種類繁多,就其用途可大體可分為床榻、椅凳、桌案、箱櫃、屏風、台架等六個門類。

床榻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透雕香爐壽字龍鳳紋直腿六柱架子床

明清之際人們的房間活動仍保持以床榻為中心的習慣。床榻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屬于兩種器物。床是卧具、榻是坐具。前者用于睡眠,後者為待客之用。《釋名·釋床帳》記:“人所坐卧曰床;床。裝也,是以自裝載也。長狹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者也。”榻大多無圍子,亦稱“四面床”。明代的床主要有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架子床為古人使用最多的床,所謂架子床顧名思義即帶頂架的床。江南地區夏季潮濕炎熱,為阻隔小蟲蚊蠅侵擾需懸挂帳子。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頂置頂闆防塵,名為“承塵”,床的三面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拼插成各種吉祥紋飾。依據不同功能需求也會在前後床梃加設兩根或四根立柱,故有四柱式、六柱式、八柱式之分。黃花黎直腿六柱架子床為典型明式六柱架子床形制,床座四角攢邊框裝軟屜,支腿内翻馬蹄足,四腿間裝有素面長條牙闆,立柱上承頂架、挂檐,下有床圍子,均透雕香爐壽字龍鳳紋裝飾,裝飾圖案在傳世明式架子床中并不常見。此床整體基本儲存完好,構件少有後配,實屬珍罕。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嵌雲石五屏式支腿羅漢床

羅漢床是在榻的三面加上圍子,有避風與裝飾的作用。這類床的形制有大有小,通常大的稱為床,小的稱榻;又因羅漢床坐卧兩用,故置于寝室為床,放于廳堂為榻。黃花黎嵌雲石五屏式直腿羅漢床為三面圍闆五屏風式,背屏三塊,兩側各一塊,中間最高向兩側次序降低。五塊背闆均攢邊裝框,邊框内随形以嵌雲石,石材剖面生成山水自然之景,通觀五屏雲石紋宛如一幅山水連綿的完整水墨畫卷,極具意趣,賞心悅目。座面攢邊框加軟屜,這種上藤下棕的做法在明式家具坐具中普遍采用,藤篾柔韌舒适,棕榈富有彈性,這種細藤工藝作為家具構件形式集美觀、透氣、舒适、平滑等衆多優點,缺點是耗費工本,不能經久耐用,少則十餘年,多則幾十年,藤屜破損後須得重新編穿新屜。藤面的柔軟與硬木的堅實互相對比形成反差,并且藤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老化後,與木材包漿後的色澤相襯更凸顯明式家具古樸自然、文雅柔和之美。

椅凳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圓後背三接雕花交椅(一對)

椅,坐具,後有倚。凳,狹長型的坐具。明時椅子種類有寶座、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等等。凳子有正方、長方、長條、圓形等幾種形式。交椅在中國家具中屬于較為獨特的品種,其前身系交杌演化而來,即漢末由北方遊牧民族傳入的胡床。交椅發端于晚唐,興盛于兩宋,精到于朱明直至清朝中道漸落。從目前流傳的交椅來看,形制結構基本特點是四足前後兩腿相交,可以折合。以交接點為軸,上橫梁穿繩為坐,座面後角上安裝“栲栳圈”半合圍成搭腦,靠背以獨闆挖成或攢框鑲闆,呈現出的曲線形與人體脊背自然曲線相合,并與坐面保持105度傾角,人坐在上面可以向後倚靠,藤心坐面承受壓力時自然下陷3到5度的座深,形成令人舒适的休息姿勢。交椅的設計從坐寬、座傾角、靠背弧度、扶手長度、腳踏高度等方面都符合人體工程學,在室内陳設中有較高等級,亦可外出巡遊、狩獵時攜帶。這對黃花黎交椅後背為圓弧形三接圈,扶手為“雲頭”形,彎頭見方亦稱“鳝魚頭”形。靠背攢邊裝闆分三段,上為透雕壽字如意花紋,中間為素闆,下為亮角。前後腿相交處以銅軸連接配接,腳踏上包錾花銅活。這對交椅體形較大,通體包漿粲然,因明代硬木交椅傳世珍稀,此對交椅又以原貌儲存,可以說世所罕見。

桌案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有束腰羅鍋枨棋桌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代時期桌案傳世較多,其中不乏獨具匠心者。這是一件黃花黎棋桌,此桌僅從外觀看與一般方桌并無不同,桌面邊抹冰盤線腳即“冰盤沿”,四面束腰中間各裝一屜,内翻馬蹄足,腿間裝羅鍋枨,此枨的“出門就爬坡”造型為典型明代特征。此桌亮點在于活桌面,桌面掀開可見内嵌雙面棋盤,再下方有一中心方井,藏有雙陸棋盤,兩側各有小室用于存放雙陸棋子。桌面如還原位置可做麻将桌之用,可謂一舉多得,極盡巧思。案與桌雖同為一個面四條腿,但是案的造型有别于桌子,最明顯的差別是案的四腿不在桌子四角而在案頭裡側一些的位置。案足做法有二,其一為案足不直接落地,而是下落托泥,兩腿共用一個木方子;其二是不用托泥,腿足直接接地。這件黃花黎翹頭案案面為獨闆,兩米有餘,俗稱“一塊玉”,兩端翹頭。牙闆與牙頭一木連做,前後牙闆裝有穿帶以承托案面。案足直腿方材,腿間裝有靈芝紋擋闆,下落托泥。此案最大特點是九個部件以活榫結構組合,拆裝靈活。獨闆的運用展現了明式家具制作因材施藝的工藝準則。制作桌案取大塊木材整料為案面,不僅合理利用了珍貴原材料,又能将木色紋理最好最美的部分完整表現。傳世的明式家具中以黃花黎材質居多這在業内已成共識, 但是以鐵力木為材料制作的明式家具亦有相當數量。此木為藤黃科常綠大喬木,新采伐的木心呈紅褐色,後變為黑褐色,色澤紋理較雞翅木并無明顯差異,較難區分。鐵力木在硬木樹種裡最為高大,故料材壯碩又易得,可用于制作大件家具,風格多質樸厚重,如羅漢床、平頭案等。鐵力木材質堅韌,所制家具經久耐用。業内根據鐵力木材質上的差異分為“細絲”與“粗絲”,“細絲鐵力”色偏紅褐,光滑似玉,觸感極好,多用于制作大案。鐵力木雙龍擋闆平頭大案用材碩大,案面長近三米。案面攢邊框内側打槽裝獨闆闆心,邊抹冰盤沿線腳上舒下斂。牙闆與腿子由夾頭榫聯結,雲紋牙頭加強。側面兩腿間裝海棠式擋闆,内透雕雙龍交尾紋,底部裝落地管腳枨。傳世平頭案以素牙子裝耳形牙頭最為常見,雲紋及鳳紋依次之,此案即以雲紋裝飾,造型美觀,體型碩大,尤為難得。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活榫獨闆面心靈芝紋擋闆翹頭案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鐵力木雙龍擋闆平頭大案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包銅活折疊桌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包銅活折疊桌桌底活腿折疊結構

北方冬季寒冷,用磚壘成通風台座,下面燒火取暖,稱為炕。在床榻或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稱為炕桌、炕幾和炕案,屬于同一範疇的家具,功能為倚靠、放置器物等。其結構特點與大型桌案無異,但造型和結構上卻精巧且富于變化。黃花黎包銅活折疊桌的最大亮點在于桌腿活動可折疊。翻看桌底部活腿折疊結構可知,肩内制作的轉軸與腿連接配接使腿可以向内側旋轉,腿間兩根橫枨,下枨與腿的連接配接處可以旋轉。桌底三根穿帶都裝有旋轉木條,中間的木條用于固定收起的桌腿,兩側的則在桌腿展開時用來抵住外框保證穩定,整體設計講究,開合順滑到位。

箱櫃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末清初 黃花黎雕龍紋券口帶欄杆亮格櫃(一對)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随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櫃的形制在當時更趨于接近箱,所謂的櫃其實就是箱。櫃子發展至明代因生活需要出現了很多新的式樣以滿足不同存儲要求。有圓角櫃、方角櫃、四件櫃(頂箱立櫃)、亮格櫃等。其中亮格櫃是将櫃、櫥、亮格三種形式合而為一,或是亮格與櫃子結合。亮格為不裝門的隔層,明式亮格櫃都是亮格在上,下層為櫃,櫃門之上平設抽屜為櫥。這種家具一般都放置于廳堂或廚房,亮格内可以擺放器物用以觀賞,抽屜可放細碎物品,櫃子則用于儲存待客物品等。這對黃花黎亮格櫃三面券口透雕螭紋,下部櫃門對開,櫃内中部裝抽屜架,内部空間分為三層,中間為三具裝有吊牌的抽屜。櫃子下部裝有雙螭紋壸門式牙闆。這對櫃子所用黃花黎木料甚好,木材有一定厚度,門闆等處多為一木對開,紋、色基本一緻,木色與紋理産生對稱美的裝飾效果,将人工與天成完美融合。此對亮格櫃形制古樸大方,經年使用木色宛如蒸栗,質似琥珀,成對儲存下來近尤難得,為傳世精品。

屏風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嵌刻灰彩繪樓台人物紋屏心十二扇屏風

屏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有使用,隻不過當時不用此名。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出土的漆坐屏雖為陪葬明器,但制作工藝已經非常講究。到了漢代時屏風的使用日趨普及,至宋代前皆以實用為主。直至明代屏風不僅具有屏蔽擋風、遮蔽視線、分割空間等實用性,更成為室内裝飾不可或缺的陳設品。明代屏風分為座屏風和曲屏風。座屏風是把屏風腿插在特制的堅固底座上,分為多扇組合和獨扇插屏兩種。曲屏風為多扇折疊屏風,屬于活動性家具,亦稱“軟屏風”,其扇數多為雙數,多者可達十二扇。每扇之間通過銷鈎或绫絹表糊連接配接為一體,不用時可折疊收起,用時打開一定角度即可直立,多用于臨時性陳設。屏心用紙絹裱糊,上面可作各種裝飾,或書畫或刺繡,更有甚者裝裱名人字畫于屏心,陳設在室内不僅可以分隔空間,也可起到裝飾美化作用,深得文人雅士喜愛。黃花黎嵌刻灰彩繪屏風體量巨大,是在較大廳堂中分隔空間之用,由十二扇單屏組成。每扇由兩根立材及六根橫枨組成架構,耗材驚人,雕工精湛,精彩之處在于中間屏心部分嵌的刻灰彩繪樓台人物風景圖屏條。刻灰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古時稱為“款彩”,屬于漆器工藝的分支。其做法是挂較厚灰層後刷漆,在漆面下的灰地上剔刻下凹紋樣,紋樣的輪廓内再填漆色、貼箔、金銀泥。刻灰工藝适用于構成、植物、動物、人物、山水等各種題材的抽象或具象描繪。但由于此工藝綜合了戗金、戗銀、雕填、雕漆等技藝,現今掌握刻灰工藝技術全流程的人較少,故帶有此類裝飾工藝的家具更顯彌足珍貴,從工藝到設計等方面對現代刻灰工藝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台架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夔鳳紋牌子衣架

衣架、盆架、巾架、燈架、梳妝台、鏡台是古代所用的懸挂和承托用具。衣架在房間及客廳中普遍使用,但古今衣架形制與用法不同。今天衣架是用來挂衣服,而古時則是用來搭衣服。古人衣架多采取橫杆式。将兩根立柱插入座墩固定,中間固定橫枨或橫闆。立柱頂端裝橫梁,橫梁兩端長出頭,末端雕刻龍頭、鳳頭、雲頭、靈芝等造型。橫杆下裝中牌子,下有橫枨。衣服脫下後就搭在橫杆或中牌子上,兩面下垂。這件黃花黎夔鳳紋牌子衣架兩立柱插入抱鼓墩座上,抱鼓墩雙面浮雕花瓣紋樣,立柱與頂端橫梁相交處裝有透雕夔鳳紋角牙。中部裝透雕夔鳳紋中牌子,下有橫枨。中牌子與橫枨兩端分别與立柱相交處裝有夔鳳紋角牙。這件衣架做工考究,細節裝飾到位,為明代黃花黎衣架中之精品。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與工巧

明晚期 黃花黎五屏風式麒麟送子紋鏡台

鏡台,又稱鏡支,是小型的梳妝台,可以随意挪動。因古代男女皆蓄發,是以此類家具為日常生活必用之物。明代時的鏡台相較于前代體量變大,功能增多。形制多是一小長方匣,上有類似桌子的台面,四周裝有圍欄,正面圍欄留有豁口,後沿欄闆内豎立小型屏風。屏風兩端逐漸内收呈弧形,正中裝有鏡支用以擺放銅鏡,鏡鈕上的绶帶可以挂在支架上。台座正面或雙門對開内有抽屜數具,或直接設有抽屜,可存放各類化妝用品。此類家具在明代頗為流行,為明代家具中的精細之作,皇冠中的明珠。黃花黎透雕五屏式麒麟送子紋鏡台為五屏式,圍屏中間高,向兩側依次遞減,兩端内收呈弧形,屏風及鏡支皆采用透雕裝飾。台座四周裝有六柱圍欄。正面對開兩門,内有抽屜五枚。此鏡台雕工繁複,體量較大,原裝鏡支使得此器更顯珍重,為明代鏡台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擇一業,終一生,可以為匠

今天,在許多中國古代家具的構件上仍然可見工匠往日闆料畫線與打号選材的筆迹,時間雖已穿梭數百年光陰,但此時會仿佛可以聽到工匠的呼吸與心跳,下料、鋸型、刨光的制作場景又浮現于眼前。

正是一代代“無名大匠”以師徒相授的傳承,堅守方寸間的寂寞,付出智慧與汗水,呈現出匠心獨運的精彩之作,我們才得以看到豐富的文化遺産,而這些鬼斧神工,于他們來說隻是日複一日的尋常。盡管大部分工匠的一生并不為人所熟知,但是他們的生命已在工匠藝術中得到了升華與延續。擇一業,終一生,可以為匠。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