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餘承東:要幫深度合作的車企成為商業上最成功的車企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陽】TO BE OR NOT TO BE是《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經典獨白,進而也成為了一個哲學問題,讓學術界争論了很久。而近段時間與之類似的一個問題是:華為到底造沒造車?這同樣成為了過去一段時間裡網際網路輿論場上争論的焦點。

華為餘承東:要幫深度合作的車企成為商業上最成功的車企

外界關于華為汽車業務的種種誤解和疑慮,我們始終認為“解鈴還須系鈴人”,能夠回答這一切問題的隻有華為車BU的掌門人——餘承東。2022年1月9日,餘承東接受了媒體的專訪,這也是餘承東擔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後,首次接受媒體采訪。

不造車,才能雙赢

第一個問題,自然直指核心,華為到底造沒造車。餘承東的回答也十分幹脆:“我們不造車,我們幫助車企造好車。”

對于華為“曲線造車”的說法,餘承東回應說:“華為與小康賽力斯的合作與其他車企的合作态度是一樣的,其他車企也用華為的零部件,隻不過與小康賽力斯的合作更加深入而已,它也是最早使用華為DriveONE電驅動并實作批量上市的主機廠,車還是小康賽力斯的,華為的角色是助攻手。”

餘承東認為,“小康賽力斯在過去十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整車設計和制造能力,同時在增程器技術研發上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重慶兩江的工廠也是國内屈指可數的智能化工廠;而華為在過去終端BG積累了豐富的品牌營運、工業設計、品質管理、使用者體驗設計的能力,是以雙方具有很強的合作互補性。在AITO問界M5這款車型上小康賽力斯負責整車制造,華為在産品造型、内外飾設計及品牌營銷方面進行賦能。”

華為餘承東:要幫深度合作的車企成為商業上最成功的車企

“我們的目标就是希望這款車能夠更好的展現出簡約、高端、純淨等極緻的設計理念。”餘承東說。對于這樣做的目的,餘承東也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我們的零部件做的再好,如果車企的産品賣不動,我們也無法實作商業變現,通過華為的深度參與我們為車企賦能,幫助他們做好産品設計、品質管控,他們的産品能夠暢銷,我們車BU的零部件業務才能實作商業變現。”

餘承東總結道:“如果華為既提供零部件又造整車,其他車企一定會有不公平的擔憂,是以,我們選擇不造車,做到一碗水端平,跟車企一起幫助他們的産品成功,這樣也能反哺我們的零部件大賣。我們與北汽、長安等廠商都有合作,合作模式也很靈活,車企希望我們多幫忙我們就多幫忙,車企希望我們隻提供零部件就隻提供零部件”

打造中國盈利能力最好的車企

第二個問題,依舊十分尖銳——銷量。據多家媒體報道稱,AITO問界M5推出之後,受到各界好評。而外界盛傳的餘承東在内部定下的銷售目标是每年30萬台車,也在采訪中得到了證明。

華為餘承東:要幫深度合作的車企成為商業上最成功的車企

餘承東稱,華為在過去售賣終端電子産品的過程 建立起了強大的管道零售能力。“我們計劃到今年年底先拿出一千家店來賣車,假設每個店每月銷售30台車,那麼我們就可以挑戰月銷售3萬台,根據我們目前的品牌營銷和管道能力,雖然現在産能處于爬坡階段,供應的難題不容小觑,30萬确實有難度,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挑戰的,争取完成。”

汽車畢竟不是電子消費品。作為特殊大件商品,購車對家庭消費而言仍然是一件大事。在做出購買決策之前,有着衆多需要通盤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車輛價格、配置、設計、售後管道網點的數量,維修保養的便利性、産品可靠性等。而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公認的造車新勢力三強,小鵬、蔚來、理想,三家廠商整個2021年的年度傳遞量,也不過才都隻邁過9萬輛大關,尚且沒有能夠實作年度傳遞突破10萬輛的标志線。

是以盡管有着華為的加持,此前名不見經傳的賽力斯能挑戰年銷售量30萬大關,餘承東幾乎都快被人忘記的綽号“餘大嘴”,又開始在網絡上死灰複燃了,甚至也出現了不少譏諷餘承東不懂車的聲音。

誠然,對于超出普遍認知的事情,我們的正常反應都是——不可能。但是,大家千萬别忘記,餘承東的專業同樣也不是造手機,在餘承東剛接手華為終端業務時,中國手機廠商雖衆卻不強,沒有一個高端品牌。是以,當年在餘承東放出豪言壯語要做高端産品,要做世界第一的時候,才有了“餘大嘴”這個綽号。後來的故事,大家都是見證者,華為一步一步做出了自己的高端産品,甚至一度超越了蘋果和三星,真的實作了世界第一。當年被認為是“吹牛”的話語在多次被實作之後,那些所謂“吹牛”也就變成了目标而已。

曆史,何其相似。

餘承東也坦承,“30萬輛智選車型的銷量,确實很有挑戰,但是既然合作夥伴選擇了我們,我們就要幹到最強,我們要為那些與我們深入合作的車企提供助力,幫助他們打造成盈利能力最強、商業最成功的車企。華為擁有設計、研發、體驗等等非常優秀的團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極緻是我們的風格,我們在汽車領域雖然進入的比較晚,但是我們的團隊都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快速掌握核心能力,雖然成功會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來積累和打磨。但是,我們會專注于用未來五年、十年的時間把體驗、品質做到極緻,讓時間來檢驗。”

餘承東說:“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如果我們追求二流的水準,可能連三流、四流都做不到。如果我們追求第一,我們遲早變成第一,這是我屢試不爽的理念,也是我們的團隊一直以來的工作風格。在這個領域,我們敢于創新,敢于追求,敢于技術投入。”

賣車,也是雙赢

餘承東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也詳細解釋了為何華為要參與賣車。

餘承東表示,“這同樣是出于雙赢的考慮,過去華為建立了大量了終端銷售管道,但是因為缺少晶片,華為的手機出貨量銳減,如果就此關閉這些店鋪對華為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另外除了手機之外,華為還有PC、平闆、手表等等其他産品在銷售,賣車可以彌補一部分損失,保證零售店的正常營運,同時,我們借助管道現有幫助車企賣好車,節省了車企在管道方面的投入。”

“而且,特别是汽車這種産品,需要讓消費者體驗到,進行試駕,但是傳統的4S店位置都相對偏遠,使用者的體驗成本比較高,我們的體驗店就在購物中心裡面,大人群覆寫,增加與使用者的黏性,這是們的優勢。”餘承東說。

最後餘承東還透露,在2022年秋季,華為還會聯合小康賽力斯推出一款中大型SUV車型,AITO問界M5也會推出純電版本,這些車型都是華為助力小康賽力斯打造的,未來的産品競争力會一款比一款強。

餘承東對記者說:“我們團隊的考核名額不是KPI而是NPS,也就是使用者淨推薦打分。讓使用者真的喜歡我們的産品,并且推薦我們的産品,這是我們成功的秘訣。”

華為智選車型不僅是華為終端産品中未來的希望,而且在華為最初的規劃中,汽車使用場景,本就是華為全場景智能中的一環,賣出越多的車,越能幫助華為穩固其生态。餘承東是以也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企業标志是掌握了标準和專利的話語權,進入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企業是有生态的公司。我們打造的鴻蒙是一個非常強的生态,在這個生态下,體驗打通,全場景、全裝置協同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當然,最後餘承東還不忘強調,“我們沒有放棄手機市場,我們一定會重返賽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