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權一再強調不殺關羽,呂蒙卻執意要殺,公報私仇?

在三國的故事中關羽可謂是一員猛将,他在三國的故事裡勇冠三軍,創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更是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将。而且關羽對于蜀漢可謂忠心耿耿,即使在曹營,心中所想的還是蜀漢。直到今天,關羽也被人們奉為忠義的典範,為後人所歌頌。

孫權一再強調不殺關羽,呂蒙卻執意要殺,公報私仇?

但是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關羽縱然有萬般好,他也是有缺點的,而他的缺點也正是在日後讓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在三國之後的故事裡,關羽被劉備派去守住荊州,但就是因為關羽的自傲,導緻他看不起東吳的呂蒙,最後被呂蒙白衣渡江打敗。最後關羽兵敗被擒,最終身死。

孫權一再強調不殺關羽,呂蒙卻執意要殺,公報私仇?

但是就在關羽被擒獲之時,東吳的領主孫權認為不能将關羽斬殺,畢竟此時東吳與蜀漢的關系要好,而且關羽尚且還是劉備的兄弟。若是此時将關羽斬殺,劉備一定會與東吳決裂,此時就會讓盤踞北方的曹操占的機會,說不定會趁東吳與蜀漢開戰之際發兵,進而坐收漁翁之利。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的出現,孫權特地強調不能将關羽斬殺,但是呂蒙卻沒有聽從孫權的指令,最終還是将關羽斬殺。那麼呂蒙又為何要違背孫權的旨意,仍然要将關羽斬殺呢?

孫權一再強調不殺關羽,呂蒙卻執意要殺,公報私仇?

原因就在于東吳與蜀漢之前的恩怨。我們現在有句歇後語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此前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将原本屬于東吳的荊州借給了劉備,劉備便以荊州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但是劉備卻再沒了歸還荊州的意思。是以之後東吳的周瑜便出征讨伐荊州,但無奈受了箭傷,最後也由于箭傷發作而死。而呂蒙作為周瑜的好兄弟,見到周瑜如此死去,心中更是憤憤不平,是以在日後擒獲關羽之時,心中難免會想到當年自己的大哥周瑜死去的場景,是以呂蒙才會不顧孫權的旨意将關羽斬殺。

孫權一再強調不殺關羽,呂蒙卻執意要殺,公報私仇?

另一方面,當時的關羽已經成為了天下人盡皆知的武将,是以呂蒙在擒獲關羽時難免會有自己的私心,若是天下人都知道是自己打敗關羽并且将關羽斬殺,那麼自己也很快會被天下人所知。但是呂蒙顯然沒有考慮到天下大勢,此番斬殺關羽後導緻蜀漢與東吳的關系惡化,三國的局勢也由此發生了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