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6月亮相,将逐漸建成中國設計博物館

記者近日從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獲悉,位于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已實作外立面竣工亮相,進入場館内部裝修階段,計劃于今年6月份傳遞使用。永久會址建成後,項目将在提供會議論壇、展示交易、陳列收藏等服務基礎上,逐漸完善建設成為中國設計博物館。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6月亮相,将逐漸建成中國設計博物館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的外立面已經完工。

老廠房變“未來空間”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主體結構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在原北泡輕鋼廠區的老廠房基礎上改建而成。北京建工集團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負責人相虎介紹,工程現正開展室内精裝修及室外園林綠化工作,一期項目預計于今年6月底竣工傳遞,具備使用條件。

目前,永久會址的外立面已經完工亮相。其中,富有工業風與藝術氣息的紅磚幕牆,是由6.2萬塊手工陶土磚構成,每一塊陶土磚都由勞工手工砌築。項目還保留了老廠房原有的鋼結構,并特意将具有工業風的鋼梁鋼柱“外露”,新老建築對比鮮明又互相融合,留下了珍貴的工業記憶,還散發出滿滿的未來感。

内部裝飾上,公共大廳内設計了一處采光天井,外側由不同類型的磚塊砌築而成。上半部分采用手工陶土磚,與建築外立面的紅磚幕牆相呼應,下半部分采用透明玻璃磚,日光可以穿過磚牆灑入大廳,仿佛紅磚幕牆懸空一般,展現了自由靈動的設計效果。采光天井内部将栽種綠植,原北泡輕鋼廠區内一棵老樹将移植到這裡,營造具有現代園林藝術的标志性景觀。

公共大廳屋頂和兩側牆面由鋁闆加上藍機磚組合而成,大面積鋪設鋁闆使大廳現代感十足,同時又融合了手工砌築藍機磚的複古風,交融碰撞出時尚美感。藍機磚砌築的幕牆還做了局部镂空處理,内部有氛圍燈光作裝飾,可以呈現出光影流動、自由變幻的效果。

記錄共和國設計史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除了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的會議和展示空間外,未來還将逐漸完善成為中國設計博物館。

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昱東介紹,“中國設計博物館”的籌備工作已經啟動。未來,這裡将建設成為中國設計史的記錄者和講述者,也将成為亞洲設計創新的動力中心和釋出平台,成為全球設計師在北京的會客廳和工作站。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6月亮相,将逐漸建成中國設計博物館

中國設計博物館投用後效果圖。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到共和國五大勳章,從紅旗渠到北鬥系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建築、科技發展、民生工程、标志徽章乃至日常用品,無不彰顯着中華民族的設計智慧。”王昱東說,“北京國際設計周根據不同曆史時期已舉辦過多場主題展覽,這些展品不僅展示着設計師的精湛設計理念,還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反映了社會變遷。未來,中國設計博物館将設定專門展區展出這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設計作品,包括很多珍貴展品。”

除了共和國設計史,中國設計博物館還将展示曆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經典設計獎獲獎作品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當代最新展覽。“北京國際設計周自創立之初就關注設計與城市發展的結合,将設計師帶進城市更新現場,并開創性地将建築和時尚領域納入設計周範疇,這些獲獎作品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變遷。”王昱東介紹,設計産業還是北京重要的支柱産業之一,中國設計博物館建成落地,将有助于吸引優秀設計人才集聚,對于帶動城市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營造時尚潮流空間

中國設計博物館還将打造多功能聚集地,引進多種文化藝術業态,為集聚到此的設計師提供專業的配套服務設施,也為年輕人打造時尚潮流的文化活動空間。王昱東介紹,中國設計博物館将會建設打樣中心,友善設計師快速實作設計轉化,完善設計方案。由于一些現實原因,目前設計師在完成作品設計後,很難就近找到打樣生産廠家,影響了設計轉化效率。打樣中心建成後,将有效提升設計方案的轉化效率,更加友善設計師對各類作品的修改呈現。

與打樣中心相配套,材料博物館也是中國設計博物館将來重點建設的功能區之一,它可以為設計師提供不同種類樣式的材料樣品,友善設計師選擇合适的設計材料完善作品。此外,永久會址主場館二層将設定設計師教育訓練中心,未來将與多所高校合作開設學士後教育訓練,為年輕設計師提供學習鍛煉實踐機會。

此外,中國設計博物館還将引進潮流藝術、表演藝術等,打造數字潮Park、LiveHouse數字音樂魔方等文藝活動,吸納書店、咖啡店、餐廳、科技體驗、文創商店、音樂工作室、全球釋出大廳等多種業态入駐,建設數字創意設計快閃街區。“人們可以在這裡逛一逛、看一看、聽一聽、買一買、吃一吃,博物館不僅是全國設計師彙聚的地方,也是年輕人時尚潮流的集聚地。”王昱東說。

記者了解到,北泡輕鋼廠區由通投公司共分三期投資建設,一期為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二期位于永久會址北側,為老廠區配套用房,将建家園中心及小鎮生活配套設施等,兼具辦公和商業用途;三期還要建設下沉廣場,融入毯式街區整體規劃,打造時尚潮流的活動空間。

來源 北京日報 | 記者 孫雲柯 實習生 李嫣然 文佳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嚴聖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