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告稱人類在預測天氣方面仍明顯優于人工智能

據Techspot報道,人工智能幾乎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方面。它被用于搜尋引擎、電子郵件用戶端、媒體平台,甚至全世界的雜貨連鎖店。可以說,它使世界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地方,但也不是沒有代價;失業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有一個行業仍然在努力實作完全自動化:天氣預報。

報告稱人類在預測天氣方面仍明顯優于人工智能

盡管在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取得了所有進展,但氣象組織還沒有把“鑰匙”交給他們的計算機“同行”。雖然人工智能模型在GOES-16和17等氣象衛星的幫助下,能夠以驚人的準确性預測微小的天氣變化和模式,但當重大的氣候破壞發生時,其效率會急劇下降。

這些重大的天氣變化,包括自然災害,往往有一些警告信号,這些信号太微妙,規模太小,大多數模型無法檢測到。即使它們被探測到,模型也不能總是在早期迹象之間得出關聯,例如,水龍卷和它可能的到來。據《連線》報道,這通常需要業内資深人士的專業眼光。該媒體聲稱,根據超過20年的天氣預測資訊(由NOAA天氣預測服務收集),人類的表現超過了兩個最受歡迎的國家天氣預測模型;全球預測系統和北美中尺度預測系統。人類預測近期降水的準确度比這兩個模型高20%到40%。

這不是一個小的差距,對于那些處于惡性龍卷風、水龍卷或快速暴風雪中的人來說,這很容易意味着生與死的差別。盡早獲得準确的天氣資訊是使疏散(必要時)或就地避難的建議可行的原因。

經驗豐富的氣象專家可以檢視最小的細節,如大氣壓力、風速或“可用水分”的微妙變化,并得出比計算機“同行”更高品質的結論。這是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天氣預測模型對這些措施的權重沒有那麼高。

雖然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但它們仍然缺乏人類一直擁有的東西:在更廣泛的背景下評估情況的能力。讓機器接近人類的記憶和背景意識需要大量的處理能力,而這些能力目前還不能廣泛使用。目前,隻有少數可能具備這種能力的計算機正在開發中--至少在美國是這樣--而且氣象組織并不是唯一想使用它們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