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科舉考試是隋朝發明的一種考試。科舉對于古代讀書人的重要性不亞于第二個生命。

古代科舉是平民百姓轉折人生命運的唯一途徑

,三年功名塵與土,辛苦娘子賣豆腐,這是讀書人金榜題名的真實寫照。

科舉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寒口士子不憑借口第、關系與貴青子弟公平競争。科舉作為一種選拔官吏和人才的考試制度,一直伴随到封建統治王朝的滅亡。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一、金榜題名後缤紛多彩的活動

在宋朝時期,有唱名賜第、謝恩儀式、谒謝先聖先師和聞喜宴等活動。放榜唱名,接着再行謝恩儀,其後便赴國子監巧謝先聖先師,然後賜新進士及諸科及第人聞喜宴,并令朝中相關大臣陪同宴飲。

高中狀元的考生,還會有跨馬遊街衆人祝賀的活動。宋朝政府為了提升中進士的讀書人的榮耀感,不單單張貼皇榜,還有皇帝臨軒唱名賜第儀式。出于對皇權集中的政策考慮,

整個宋朝時期對文人是相當重視的

皇帝親自呼叫殿試合格進士姓名,并一一面賜其及第,展現了其對及第進士的重視和恩寵,而合格進士直接由皇帝親賜及第,也給他們増添了無比的榮耀。這一做法很

有助于北宋皇帝籠絡人才的需求

。此後,皇帝臨軒唱名賜第的儀式便得沿襲,并逐漸發展成一種制度。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除非特殊情況,

唱名賜第舉行的場所一般在當時殿試場所進行

。北宋唱名賜第儀式非常隆重。唱名之日,皇帝臨軒端坐于大殿之上,宰相、中書侍郎及殿試官等大臣侍立殿内,新進士及一衆大臣則于殿口或殿口外祗候,官員隊伍十分的龐大。

唱名放榜日在殿口或殿口外祗候的官員,除了與考試有關的知舉官、南省點檢進士試卷、諸科出義考試官等人,還有皇親、管軍臣僚、使相、節度使等一衆宗室及朝廷要員。北宋科舉及第後的相關活動,除唱名賜第和謝恩儀式外,

還有有意思的聞喜宴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聞喜宴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

,但由于宋代對聞喜宴發揚光大,深受百姓的喜愛和關注。聞喜宴在唐代時為朝廷下敕之後新及第人的宴會。聞喜宴的地點不是固定的,一般在殿試後幾日内舉行。

聞喜宴由朝廷的專門機構負責樂器、酒桌、舞台的布置,活動全城奏樂,樂曲要以雅樂之律作,觀上各樂章之詞,可以看出,

基本都表達了宋朝皇帝對賢能英才的渴望和重視

。中間還要向進士及第賜花,宴上觥籌交錯、歌舞升平,在這種輕松歡悅之氛圍躍然詩中,且中道還有賜禦詩、儒篇等事。

參加聞喜宴的人員主要有翰林學士、五品以上的給事中、尚書左、右丞和六部侍郎。從官職品階來看,顯示出

北宋時對新進士聞喜宴的重視程度之高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聞喜宴畢,參加宴會的官員和新進士要戴花而出、各自歸家,在路上百姓圍觀觀摩,是相當風光的一個場景。宋朝聞喜宴的相關規定也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正、特奏名甚至特賜及第進士—同赴宴,且已規定之與宴官請假者也須赴宴。

在唐代聞喜宴主要是以遊園觀景為主

。唐代的宴飲活動就像是承繼自魏晉南北朝的遊樂之習,在社會中更加蓬勃的舉行,進而使唐代進士宴會成蓬勃發展之勢。對唐代新進士們來說,曲江遊宴是生平一次最為榮耀的大喜事。

新進士曲江遊宴之日,皇帝往往随帶後妃們登紫雲樓觀賞;京城裡的公卿和進士的親友們要到曲江來祝賀助興;一些富豪之家的公子、女眷們前來觀光;許多大商人也來此抛售珠寶錢财。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唐代,因政治穩定、國力強大、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加上交通便利,使唐代士人更容易走出家門,更廣泛地接觸社會,體會社會生活。

喜歡漫遊

,是唐代多數文人的共同嗜好。唐代的士人,在出仕前或出仕後,多有出外漫遊的經曆。

這也是唐代進士及第盛行宴遊的原因之一。

宴會是音樂的主要表演場合

,是以唐代音樂的新變化為宴會增添許多樂趣。古代詩、樂、舞通常三者合一,同時出現在宴飲活動之中,在唐代,詩、樂、舞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唐代士人在儒家傳統思想"學而優則仕"的影響下,都以做官為己任,

科舉是入仕的重要途徑

,已認證科舉的新科進士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宴會來進行社會交往,收獲美名,擷取社會認可,為以後的仕途拓展人脈。

這種活動好比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商業酒會,

目的同樣是為了結交人脈

,對工作中的幫助也好,對生意上的合作也好,古今在很多行為方面是相通的。起碼幾千年下來的思想形态方面依然還有古代的影子,古人有古人的智慧,不要自認為古人的時代都是落後的,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定要舍棄。

曲江大會在唐代進士宴會中規模最大,時間最久

,有時長達數月,或延長至仲夏。參加曲江宴會是士人們最為自豪和得意的事,連皇帝也要到曲江邊的紫雲樓登臨觀看。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二、古代謝師宴的門道

考生與考官由于考試的契機而偶然結成一種臨時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唐代衍生出一種特别的關系——

門生和座主

。座主是主持禮部試的知貢舉官,門生指進士及第者。門生平步青雲,對座主的知遇識拔自然感恩戴德,湧泉相報。

座主和門生的關系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禮儀上和名分上的關系,

形成了以提攜、感恩和報恩為紐帶的座主、門生關系

,突破和取代原來基于傳道、授業基礎上的師生範疇。

在唐代,識宴是以座主名義舉辦的類似家宴的宴會儀式。這一宴會的主角是座主及其家庭,在自娛之外,有很強的功利目的。門生視座主為庇護所和搖錢樹,欲利用其權勢步步高升。新進士要向座主上詩陳情,用詩歌铿锵婉轉的韻律誇贊他的公道,同時抒發自己感激涕零的心情。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唐代座主與門生之間、同年之間便形成了一個集團,朋黨也就由此産生。座主得人,以門生為榮,門生感恩報恩,依座主而達,兩者互相依存,結為一體,編織一個個龐大的官僚網絡。

再看宋代,在北宋時期進士及第後系列活動中,還有一個狀元特有的活動,是對狀元一人的特别恩榮,就是

狀元跨馬遊街的活動

狀元跨馬遊街的儀仗規格和皇帝出行的規格是一樣的。從侍衛中選七個人在前面為狀元開道,享受皇帝的禮遇。這種場景真是羨煞路人,場面宏大極了。這也更加激發了平民百姓對科舉的期待,也見證了朝廷對待科舉的重視程度。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三、科舉金榜題名背後的内涵

宴會是飲食形式之一,從它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一點出發,可以說宴會是日常百姓飲食生活中最平常的一種活動,任何人都會參加這種活動。它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頻次進行最多的交際聯絡形式。

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

,皇帝親自賜宴一是熟悉下新進士的面孔,二是籠絡即将步入仕途的進士,加強統治集團内部的和睦氣氛,讓做臣子的知道報恩感恩,造成一種和諧的進階官場的氛圍。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從官員的角度看來,

透過宴飲活動來取悅皇帝

,讓皇帝注意自己,得以提拔。作為初進官場的新職員要拉攏一些人,結交同榜進士與官宦權貴,請多關照,為今後的官場生涯避免走彎路,顯得合群,不被孤立。

進士及第後的相關活動和儀式

,不僅讓及第進士産生對自身身份的認同,還能使社會對及第進士這一整體産生認同。提升了登第進士的榮耀感,同時顯示出國家對士人特别是進士的極度重視,進而使得進士的社會地位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感染了普通的百姓,激起群眾奮發讀書、追求功名的決心。統治者的大力倡導加上進士相關活動所展示的進士榮耀的激勵,群眾多自發勤學苦讀,不斷報考科舉、追求功名,使得讀書入仕的風氣大盛。

古代進士宴會屬于進階社交宴會,皇帝親自賜宴背後有啥用意?

舉辦宴會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在無形中形成了官員的一個政治小團體

,這個團體在曆朝曆代的政府治理國家政策和改革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這種科舉進士宴會的參加者屬于社會上層,參加宴會是為了實作社會交往需求,以建立和保持人際關系和與社會的"和諧",進而使自身的存在發展有某種"安全感"。

各種慶祝活動萬變離不開禮儀、禮制

。這兩樣對于不管唐代宋代的君王,他們很清晰的認識到慶祝活動是表,禮儀、禮制才是真正的内涵。

通過禮儀、禮制展示一種政治功能,等級性滲透在各個方面,

其本質在于通過禮的規範限制

,區分各個不同的社會層次,以便組織一個嚴密有序的社會。貴賤、貧富輕重,有了等差,意味着有了秩序,秩序意味着合乎禮治的精神,統治階級告訴百姓做任何事都要講究禮法,都有一定的規則。

參考文獻:

《新唐書》

《宋史》

《宋會要輯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