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奉斬張遼?孟達斬徐晃?羅貫中對老曹家怎麼這麼恨?

《三國演義》中的“尊劉貶曹”現象也算是比較出名,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魏蜀吳之間,蜀漢代表的是正統,是正面人物,

這是《三國演義》的基點,為此曹老闆被批判成了奸臣,抹黑不少,曹家的很多人也是以莫名其妙的中了暗箭,其中尤其以張遼和徐晃最為冤枉。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将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此後随曹操征讨,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讨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多次擊退孫吳進攻,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衆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

丁奉斬張遼?孟達斬徐晃?羅貫中對老曹家怎麼這麼恨?

“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禦孫權。《三國志 樂進傳》記載 魏文帝歎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

《三國志 張遼傳》 記載孫權敕諸将:“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222年,張遼不負衆望,抱病擊破吳将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剛侯,享年五十四歲。

後世将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五子良将”。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一代名将卻被東吳的丁奉射中了腰子最後身亡,可以說是可笑至極。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中寫到:

“岸上一彪軍殺來,為首一将,乃丁奉也。張遼急拍馬來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卻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

折軍無數,背後孫韶、丁奉奪得馬匹、車仗、船隻、器械不計其數。魏兵大敗而回,吳将徐盛全獲大功,吳王重加賞賜。張遼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

丁奉斬張遼?孟達斬徐晃?羅貫中對老曹家怎麼這麼恨?

而另一個徐晃也是莫名其妙的冤死了。

徐晃原跟随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後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處征戰,于延津率兵擊殺文醜,于官渡率兵劫燒糧草,平馬逾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将陳式,多有戰功。

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鬥中,徐晃率軍長驅直入,一舉擊退蜀軍,正面擊敗關羽,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贊揚。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丁奉斬張遼?孟達斬徐晃?羅貫中對老曹家怎麼這麼恨?

但是在《三國演義 》中孟達叛亂,徐晃作為司馬懿的先鋒前往征讨,徐晃殺到新城的城門邊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部,當晚身死。區區孟達,一個無名之輩斬殺了曹魏一代大将,也算是很無趣的寫法了。

當然其實曹魏之中被冤的人很多,比如從曹魏大将軍曹仁從鎮守一方的大将變成了醬油黨,再比如大将夏侯惇變成了一個脾氣火爆的莽夫,其實人家還是個可以治理一方的文臣,可以說是文武兼備。

其實《三國演義》之是以給人這種感覺,是因為作者要更好的表現小說裡的沖突沖突,勢必要選出兩個正反兩個對立面,使讀者感到善惡分明,立場明确,有更深刻的印象。

丁奉斬張遼?孟達斬徐晃?羅貫中對老曹家怎麼這麼恨?

而從魏晉隋唐開始中國的曆史一直是以魏國為正統的,直到南宋時期“尊劉貶曹”這種思想在才形成。

當時,南宋的統治階級軟弱無能,失去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苟安于半壁江山的現狀,情況與三國時期處于西南一隅的蜀漢有些類似。南宋朝廷為了使統治下的人民安于現狀,就尊作為漢室苗裔的劉備為先主,羅貫中隻是順應了當時廣大群眾的意願,繼承了這種傾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