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親王佐太祖建業,将出師,登垅而謀,策定馳而下,黃道周亟稱其骁勇。”
他曾是建州女真的第二号人物,僅次于兄長努爾哈赤,稱二都督,他與兄長努爾哈赤聯手,滅掉了殺父仇人圖倫城主尼堪外蘭,還征服了渾河部、董鄂部、蘇克素浒部等部落,統一了建州女真。然而,這位一代枭雄卻不甘屈居人下,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兄長,于是他選擇自立山頭,與兄長分庭抗禮,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相依為命的同胞兄弟
舒爾哈齊是建州左衛指揮使塔克世第三子,母親是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的長女額穆齊。舒爾哈齊五歲那一年,他的母親不幸去世,父親塔克世又娶了一房老婆,名為掯姐(哈達那拉氏),這位繼母為人刻薄,挑撥塔克世疏遠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兩兄弟。
當時,舒爾哈齊年齡不大,便随兄長努爾哈赤到深山老林中采蘑菇、找松子,然後到撫順市場上換錢補貼家用,但即便如此,換來的還是繼母的橫目冷對。被逼無奈,10歲的舒爾哈齊與兄長努爾哈赤離家出走,寄居在外祖父王杲家中。
王杲可以說是建州女真的一個大人物,他不滿于明廷對女真人的欺壓,一直反抗明廷統治,而他的親家覺昌安、塔克世父子卻是忠于朝廷。萬曆二年,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攻破古勒寨,舒爾哈齊兄弟二人被充作幼丁,随後,他們的外祖父王杲被祖父覺昌安俘獲,交給了朝廷,王杲被淩遲處死。
萬曆十一年,舒爾哈齊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在亂軍中被明軍誤殺,舒爾哈齊與哥哥努爾哈赤随即離開明軍,回到家中,一顆複仇的種子在兄弟二人心中漸漸萌發。
舒爾哈齊與哥哥努爾哈赤依靠父祖留下的十三副铠甲(另一說铠甲是努爾哈赤嶽父塔木巴彥所贈)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此後,舒爾哈齊與哥哥努爾哈赤并肩作戰,在短短的幾年内,相繼收複了建州諸部。
萬曆十五年,努爾哈赤在呼蘭哈達東南築城三層,頒布國政,自稱淑勒貝勒,舒爾哈齊被晉封為貝勒,地位僅次于兄長努爾哈赤,成為第二号人物。
2、漸生嫌隙的建州頭目
從萬曆二十三年開始,舒爾哈齊先後兩次來到北京朝貢,這兩次南下使得舒爾哈齊的眼界大開,明廷也利用這兩次機會,對舒爾哈齊大加籠絡,施以豐厚的金銀綢緞,同時還授予舒爾哈齊指揮使的進階武職。
明廷的拉攏使得舒爾哈齊的态度逐漸發生了轉變,開始對自己屈居兄長之下的狀态感到不滿,他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取代兄長,成為建州女真第一号人物,明廷正是利用舒爾哈齊的野心,來牽制日漸強大的努爾哈赤。
同時,被重新起用的遼東總兵李成梁,也對舒爾哈齊極力籠絡,讓兒子李如柏娶舒爾哈齊的女兒為妾,雙方結成了兒女親家。萬曆三十三年,舒爾哈齊的妻子病故,李成梁又送來了豐厚的祭品,有了明廷的撐腰,舒爾哈齊決定改變自己的處境,向兄長努爾哈赤發起挑戰。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東海女真瓦爾喀部斐優城主特木特黑請求歸附建州,努爾哈赤派弟弟舒爾哈齊、兒子褚英、代善前去迎護,沒想到在傳回途中遭到了烏拉部的伏擊。建州隻有三千餘人,烏拉部則有一萬多人,面對這種局面,舒爾哈齊竟然退到一邊,看着侄子褚英和代善奮勇殺敵,這種旁觀态度說明了,此時的舒爾哈齊表面上還屬于兄長的屬下,實際上已經不聽号令了。
傳回建州後,努爾哈赤下令處罰了舒爾哈齊的部下常書等部将,并剝奪了弟弟的軍隊指揮權,将其排擠出最高軍事上司層。
3、兄弟反目的悲慘結局
從建州女真的第二号人物,到有名無實的頭目,舒爾哈齊感覺自己已經與兄長努爾哈赤難以共存,于是便打算與長子阿爾通阿、第三子紮薩克圖到鐵嶺東南的黑扯木,開辟新的根據地。
看到弟弟走上一條不歸路,努爾哈赤先是進行勸阻,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下令将弟弟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與紮薩克圖處死。當努爾哈赤還想将弟弟舒爾哈齊第二子阿敏處死時,皇太極等人出面求情,阿敏才免于一死。
此時,舒爾哈齊才算真正見識到了兄長的手段,感覺自己無力與兄長抗争,于是便傳回到建州的帳下。但是,努爾哈赤沒有再給弟弟悔過的機會,下令将弟弟舒爾哈齊幽禁到暗室,用鐵鍊鎖住,隻留下兩個小孔傳送食物。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在被囚禁兩年後,舒爾哈齊死于幽所,時年48歲。與此同時,建州又出現了一個危險人物,他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褚英自從被确立為汗位繼承人後便嚣張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最終于1615年被父親努爾哈赤幽禁處死。
4、意想不到的顯赫世家
舒爾哈齊雖被幽禁緻死,但他的兩個兒子阿敏、濟爾哈朗卻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尤其是濟爾哈朗後來被皇太極封為和碩鄭親王,皇太極去世後,濟爾哈朗更是受命輔政,成為除多爾衮外,唯一的一位叔王。
乾隆四十三年,濟爾哈朗被欽定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成為唯一非努爾哈赤後裔的鐵帽子王。
而且,鄭親王一脈在整個清朝曆史上都十分顯赫,甚至還出了兩位皇後,一位是鹹豐原配孝德顯皇後,孝德顯皇後是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外孫女,另一位是同治唯一的皇後孝哲毅皇後,孝哲毅皇後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
子辰說:
舒爾哈齊對建州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建州的第二号人物,但與此同時他卻不甘屈尊于兄長努爾哈赤之下,進而有了圖謀分裂的想法,最終釀成被幽禁緻死的悲慘結局。所幸的是,他的第六子濟爾哈朗,承擔起肩負舒爾哈齊一脈榮耀的使命,成為舒爾哈齊最顯赫的子孫後代,舒爾哈齊如知,也應該有所慰藉了。
參考資料:《滿文老檔》《清史稿》《太祖武皇帝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