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
記者從濟南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按照“即時發掘、即時上展”的理念,将最新考古成果以最快速度上展,2021年11月結束的萊蕪區口鎮古墓群發掘項目,出土文物經初步整理,現已在濟南考古館展出。

萊蕪區口鎮古墓群是濟南市考古研究院在萊蕪區的首個發掘項目,開創了數個第一。如一次性發現的花紋磚數量之多在濟南地區屬首次,第一次發現在一座墓葬中使用多種花紋磚砌築,在山東省内也屬罕見。出土的花紋磚樣式繁多、内容豐富,以博局紋磚鋪設地面為濟南地區第一次發現。北鬥七星以及玉兔、金蟾組成的月亮圖像,說明漢末魏晉時期已經形成月宮故事體系。大量的車馬出行畫像磚密集出現,在山東地區較為少見。特别是第一次出現的龍紋圖像,展示出中國龍圖騰在發展過程中的階段形象。
為更好地保護這批珍貴的花紋磚,濟南市考古研究院采取了各種措施,對儲存較好的墓牆進行整體加強遷移保護,保留更多的原始資訊,将圖像清晰、完整的花紋磚及其它出土文物以最快速度在濟南考古館内展出,為展覽增添新的内容,便于廣大觀衆第一時間了解本地的最新考古成果。
無獨有偶,在配合長清區平安店村舊村改造項目發掘時,濟南市考古研究院也發現一座東漢晚期的大型磚室墓,與萊蕪區口鎮古墓群發現的磚室墓時代相當,且牆磚及鋪地磚主體為太陽紋飾青磚,後室北半部鋪地磚還刻有吉語“大吉昌”。兩處大型磚室墓的發現,标志着濟南地區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漢墓形制。所有花紋磚形體規整、材質緻密,也展現出當時濟南地區高超的制陶工藝水準。為便于觀衆參觀研究,濟南市考古研究院的從業人員在濟南考古館内複原了部分磚牆,市民遊客可前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