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不盡網訊(曹順元 阮中華)自古名士愛山水,鮑賢倫老師對富春山水的喜愛由來已久,這次他終于用自己的方式作出深情的表達。

為準備“水送山迎”書法展,鮑老師忙碌了一年有餘。他多次去富春江采風,考察當地的新登、東圖等地,遊北山、登浮雲嶺、訪東梓關,尋覓前賢古迹,感悟富春山水,還查閱文獻資料,加深對富陽曆史文化的了解,再標明有關富陽的曆代經典詩文,創作出《羅隐》(360cmX1260cm)《楊維桢》(248cmX1090cm)《晁補之》(240cmX1100cm)等展現着“富陽韻味”的超大件碑銘摩崖化作品。
創作超大件作品需要有大塊的場地,鮑老師用浙江美術館地下室,在工作班子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創作。創作大件和大批量作品,還需要較好的身體做保障,66歲的他早早開始鍛煉身體,做體能儲備,包括高強度的彎腰動作。 另外,鮑老師和策展工作班子也多次到場館實地踏勘研究布展,從效果來看,無論是展陳還是作品本身,與建築大師王澍打造的空間顯得十分融通。
2021年11月27日,鮑老師的“水送山迎”書法展在杭州富陽公望美術館如期舉行。
此次展覽,鮑老師挑選五件(組)精品贈送給公望美術館:《郁達夫》(138cmX35cmX4)《孟郊》(178cmX97cm)《孟浩然》(178cmX97cm)《詩歌分道聯》(136cmX34cmX2)《史遊》(178cmX70cm),作為該館永久性收藏。
不安排開幕式,不發請帖,不專門請上司觀展是鮑老師決定辦這次展覽時就定下的。開幕那天下午在最大的展廳舉行了作品捐贈儀式和學術講座。捐贈儀式上,富陽宣傳部門以及美術館方對鮑老師的精品捐贈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富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夏芬在捐贈儀式答謝辭中如是說。“今天,省委文化工作會議結束不到3個月,鮑賢倫先生用獨特的書法形式,盛贊富春山水,并将自己精心創作的5件(組)書法精品,無償捐贈給公望美術館。這是他追求藝術高峰不懈精神的寫照,也是他關注基層、情系富陽,提高公民人文素養的無私奉獻。”
簡短的捐贈儀式後,鮑老師以《書法:技法+文化+人品》為題作學術講座。他從技法、文化、人品三個次元分享其作品創作的做法和心得。他說,書法的學習和實踐,是終生的修煉,概言之,包括技法錘煉、文化積澱、人品修養諸要素。他又以本次展覽為例,從“水送山迎”主題确定以及文字内容考證、文本選擇,如何做深做透區域文化挖掘,作了生動、詳盡的講解。
柳河、何滌非、胡小罕、戴家妙、王義骅、黃壽耀、許洪流等浙江省文化藝術書法界人士,富陽、桐廬兩地的書法工作者與愛好者等500多人參觀展覽、聆聽講座。事後了解到,當天聞訊趕去聽講座的還有外地書法業内人士和愛好者,包括省政府、個别地級市的政府上司以個人身份悄悄的坐在聽講席上。
“水送山迎”書法展是公望美術館開館以來第一場個人書法展,也是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共展出120件(組)書法作品,其中90件創作于2021年,作品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涵蓋對聯、中堂、橫幅、冊頁、手卷、鬥方、陶瓷等。對聯、橫披等少字數作品創作是鮑師的強項,多字作品如榫卯結構,字字咬合,散淡随性,又進退裕如。
鮑賢倫老師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浙江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是當代頂尖隸書名家。他的隸書主要取法于秦代、戰國,以濃郁篆體結構的一路簡帛書法作為追求方向,把玩摩崖碑志鼎鼐的金石意趣。他的作品入古入情入紙入陶,陽剛、高古、開張大氣中帶着人文氣息,有着“最入古、最風格”的特征,展廳裡的作品也寫出了不可替代的當代性和新高度。
因為防疫,避免紮堆,後來絡繹不絕趕去現場參觀的,有很多。原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和浙大黨委書記張曦,原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省政協詩書畫之友社理事長孫文友趁空檔,結伴去了。
鮑老師陪他們看展覽時說:2020年戴口罩參加上海的“大塊文章”展,以為是絕無僅有的現象,沒想到一年後看“水送山迎”展還是戴口罩。浙江省文旅廳廳長褚子育、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趁周末休息相約去了。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白謙慎教授去了。
浙江傳媒學院老書記、老校長彭少健率領學院退休人員為主的團隊也去了,王挺教授退休前在傳媒學院工作了20多年,擔任過文學院院長、多部文藝片電影的制片人,和上司、同僚有着很深的友誼。
最遠趕去看展的或許是廣東的李青、林燮等一群朋友。
因為防疫,外省的書法朋友、書法愛好者不友善到現場參觀,有些遺憾。好在資訊化時代的當下有發達的媒體業,融媒體、自媒體一起補,報紙電視、公号頭條、視訊号抖音一起上,較好地彌補了這個問題。11月4日,浙江電視台用2分鐘時間預告了鮑老師的這次展訊,這是主流媒體的第一次外宣資訊。之後衆多展覽資訊向社會擴散。比如:“書法線上官網”刊登著名學者、書法家劉正成文章《鮑賢倫書法的風格價值》,以代序言形式分析鮑賢倫書法的曆史地位,介紹本次展覽;鳳凰書畫網釋出本次展訊,詳細介紹本次展覽作品,刊登浙江省書協副主席胡小罕的序言。兩大業界高手的華美序言一長一短相得益彰,導引出展覽被廣泛關注。
鮑老師的講座結束後,《浙江美術報》《杭州日報》《富陽文藝》等官方媒體在第一時間大幅度報道展覽開幕情況,之後《中國書法報》《書法報》等專業報紙也有跟蹤報道。浙江電視台妙墨中國心欄目、浙報集團有關媒介等以“水送山迎”展為背景制作專題宣傳介紹鮑老師。自媒體當仁不讓地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群體,宣傳展訊持續性最長的或許是“牧石居”,他們不斷做視訊發文章,在《頭條》《視訊号》等媒體上發文發視訊近20篇(次),流量超10萬人次。鳳凰書畫網也不斷推送展訊……從開幕前的一些導引起到1月9日結束,有關“水送山迎”展的閱聽人人數可統計的超過100萬人次。展覽已然洪波湧動。
展覽期間,鮑老師感歎了一句很哲理的話:開幕之前是書法,開幕之後是人生。的确,展覽是同道交流的平台,親朋好友能聚在一起重溫往事,感受人生來路,溫馨得很。上海的兄弟姐妹、國小中學大學同學、曾經的街坊鄰居呼朋引伴地來了,在上海的大學老師來了,他們既看書法展覽,也遊富陽山水,悠哉悠哉。人生路上至愛、親情最重要。
紹興的老學生、老同僚、世交、親戚來了。學生來看展覽是最讓人高興、忘形的,30多年前紹興師專和暢書法社的老學生沈偉、郦昕陽、金小萍、周芳、劉元永、王震來了,新昌的學生何國門早早地來了;當地為主的衆多師專畢業生也悄悄地來了……在美麗的富春江畔,鮑老師王老師和他們喝小酒,說往事,情不自禁。那樣的畫面很容易讓人想起歐陽修的飲酒衆樂樂,快樂莫過于此也。
27日下午3點10分,距鮑老師講座結束才10分鐘,禾睦先生用他的深情和妙筆,釋出了高品質的評論文章《我襟懷古,水送山迎》,這是這次大展的第一篇報道。禾睦先生本名何林輝,文章大家,和鮑老師有相同的工作經曆,當過大學老師,做過政府部門上司,他們似英雄相惜。浙江美術報的蔡樹農先生花大功夫寫出《水送山迎筆歌墨舞》,文章分析鮑隸之深入,讓人心折。近2個月的時間裡,像劉正成、胡小罕、何林輝、蔡樹農這樣滿懷深情抒寫文章的,大概有20來名,在此不一一列舉。對大家的關注關心支援和幫助,鮑師也以多種方式表達謝意。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這是歌詠富春最有意味的一句,人與山水,賓主相忘。劉正成老師在序言裡說過:“水送山迎”展是鮑賢倫工作退休和創作精進的華麗轉身,即他的秦隸新體創作在環境展示和審美功能上的悠雅選擇與深化。
鮑老師的“水送山迎”書法展已經完美收官,展覽會給富春大地留下詩意的風雅回憶,公望美術館也必将添加一襟晚霞的曆史記憶。
劉元永 2022年1月10日于錢塘牧石居
編輯:意不盡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