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末年,誰算的是英膽諸侯?這兩位給出了答案!

東漢末年,朝廷混亂不堪,規章制度更是猶如白紙。在當下形式之中,君王不像君王大臣不像大臣,進而愈演愈烈,越走越偏,最終形成了各地諸侯割據版圖,各自為王的局面。各地諸侯為了争奪地盤,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各顯身手,有人出身君王世家,憑借家族威望招來各路英雄,如公孫瓒、袁紹等人;也有人雖家境貧寒,卻有傳世的名聲,以此來俘獲将士,如劉備、孫堅等人。

東漢末年,誰算的是英膽諸侯?這兩位給出了答案!

不過,在各地諸侯當中,還有兩位特殊的諸侯。他們能夠在諸侯當中成為亮點,憑借的是多年的經驗和頭腦,利用傳道的手段,迅速俘獲了一些忠心的将士。其中一位割據漢中地區多年,稱霸一方;而另外一位,卻掀起了一場陣勢磅礴的黃巾起義,最終緻使漢室王朝興衰滅亡。這兩位便是張魯和張角!

張魯,憑借着自身的強悍和能力,在漢中地區割據一方,讓人比較失望的是,他隻是一位小小的諸侯而已!張魯有一個高等身份–天師。據《三國志張魯傳》中描述:“祖父陵,客蜀,學道鹄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号米賊。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複行之。”據說,張魯的祖父,張道陵便是第一個天師。而張魯能夠成為天師的身份,也是從祖籍上傳承而來的,是以其本領毋庸置疑!

東漢末年,誰算的是英膽諸侯?這兩位給出了答案!

張魯最早傳播天師道地方就是在漢中地區。因為信徒隻要繳納五鬥米,便可以加入天師道,(但如果你是個窮人,他們就會分給你飯吃,讓你忠于他們)是以張魯的天師道,也被世人稱作“五鬥米教”。對于他們自己來說,也并非是一般的規章制度,反而是一套獨特的管制體系:“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而且在張魯的管理當中,其天師道内部安排還有着極為嚴格的流程:“作為教徒要有所責任,不能坑蒙拐騙,犯錯一定要承認并且服從,在多地建設驿站,放上酒肉,讓路過的人根據自己的飯量免費吃飯,慢慢的讓人民臣服與他!是以說張魯的這種傳教是有目的性的,是有作為的,無論是對信徒還是内部人員,都對其有着寬宏大量的心,嚴謹分明,獎懲有度!是以“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萬家人民都來投奔張魯,其張魯也全部接受!

最終比較好的結果就是,張魯投奔于曹操以後,便憑借着自身天師的身份,協助張颌将漢中地區的人民,基本轉移到了北方地區。因為戰争形式變化,後恐劉備會攻打漢中地區,把百姓轉移的原因是即便劉備攻下漢中,也隻能得到一個空殼子而已。張魯投奔于曹操之後,受封為鎮南将軍,領阆中侯,可謂是盡顯文韬武略。而張魯所傳播的天師道,也是以傳入了北方地區。元武宗時期,張魯因傳播道教有功,還被追封為“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成為強者中的強者!

東漢末年,誰算的是英膽諸侯?這兩位給出了答案!

了解過張魯之後,再來認識一下另外一位諸侯。此人正是黃巾起義的上司者–張角。據《後漢書皇甫嵩傳》中描述:“初,钜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诳惑。”張角為人和善樂于助人得仙人傳教指點,帶着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在中原地區傳播善教。張角有八位徒弟,各個身懷絕技,也在四方濟貧,并且免費服務于人民,百姓們都贊賞他們!

東漢末年,誰算的是英膽諸侯?這兩位給出了答案!

中原地區處于戰争頻繁區域,那裡的瘟疫嚴重,糧草不足。張角借此機會,開始洗滌衆人心靈,向一事不通的百姓宣傳“太平道”的理想理念。很快,“太平道”的名聲迅速擴充開來。十年之間,聚集了八州地方的人民,建立成各個部隊,張角眼看時機成熟,于公元184年下達指令,至此反抗漢室的戰争立即爆發!

張角為了表明對這次戰争的決心,要求每個人都帶了一條黃巾,是以這支武裝反抗部隊,被朝廷評判為黃巾反賊一部強大的黃巾起義軍成立!在東漢末年張角及其部下就此展開行動。黃巾起義有多強大?這場起義,席卷了中原七州28郡,因受張角先前的善教影響,先後一直有人民加入起義軍。雖然黃巾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因漢室實力太小,終究在這戰火紛飛下逐漸滅亡!

東漢末年,誰算的是英膽諸侯?這兩位給出了答案!

由此可以看出,便觀各路諸侯,張魯和張角的實力可能不及其他人,但是,他們的決心和毅力是很多人都比不了的,是以說他倆的成功已是理所當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