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三國時期蜀漢、曹魏的用人之道

關于三國時期的用人。先說蜀漢可以在兩個強大的政權下生存的原因。

說說三國時期蜀漢、曹魏的用人之道

劉備入川的成功:我們可以從軍事上說劉璋喑弱,從政治上說劉璋沒有控制蜀中的能力。從外交上看引了劉備這個狼入室。

劉備建立政權的成功:我們可以說劉備軍事上攻占漢中,政治上調和荊蜀的沖突,從外交看聯合東吳。

但這些都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的哪?就是人才的合理選拔和應用。劉備和曹操一樣生存在亂世,在這個亂世中,如果想找一個生存的空間,光有一支人數衆多的軍隊是不行的(如黃巾軍),光有遼闊的州郡是不行的(袁紹和劉表),光有政治基礎也不行(董卓),但他們為什麼有了如此良好的基礎,還是要失敗。原因有幾點。他們有的是少了政治主張,是以人數衆多卻是烏合之衆,他們有的有皇帝,卻缺少諸侯來支援,是以他們的政治基礎是脆弱的。他們有的人領土遼闊,但或者是人才匮乏,或者人未盡用。而這個亂世中兩個用人的高手曹操和劉備的出現。曹操在政治上要有明确的方向,就是利用漢室的餘輝,來幹什麼哪?來籠絡天下的英才。劉備也是利用他的政治優勢,就是他是漢室的宗親來吸引流落在天下的人才。而曹操英武神俊,由于亂世之需,可以拔人才于行伍之中。而劉備亦是,利用他唯一的優勢,來吸引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可以說他們兩個的成功的關鍵就是在于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而反觀那些失敗的諸侯,無一可以找到共同的一點,就是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有誤,或者是根本不識才,亦或是根本沒有對人才的吸引力。是以亂世中争雄的關鍵其實是人才之争。而這個人才之争的關鍵就于:

說說三國時期蜀漢、曹魏的用人之道

擇才方面:具有吸引力。曹操可以用漢室的威名,他自己的魅力,家族的強大等諸多方面來吸引人才圍聚在他的身邊。

而劉備更是擇才的高手,可以和高祖有一拼,他從一個平民發展到一國之君。可以說對自己的優勢的應用,如漢室宗親,兄弟之情,平易愛民等,到達了極限。可以說他非常珍惜自己的人才,是以他入川後,蜀荊兩地的人無不欣然被用。

他們兩個人的共同點就在于可以看出準确的人才優勢在那裡,進而作到人為我用,人盡其用,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劉備對他手下的人才都分析的很準确,從馬谡的例子可以看出。

其實他們兩人一個統一北方,一個吞荊入蜀,成功都是必然的,因為他們可以象高祖皇帝一樣,在亂世中可以認識人才,并發揮人才的優勢。

用才方面:

曹操用人準确,人才無不肝腦塗地,以死效忠。謀臣象群星聚月一樣在他身邊發揮光芒。而且曹操的擇才思想靈活,根本原則是唯才是用。是以魏國雖然有九品中正的制度出現,但人才卻層出不疊。

說說三國時期蜀漢、曹魏的用人之道

而劉備可以從庶民到皇帝,在用人上自然有獨到的地方,不然如何在亂世中生存,發展。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用現在的看法去看他們在用人上面的特點就是:

看才的方法上,可以正确的看出誰是人才,誰是庸才。這是統治者(上司)最關鍵的一點。擇才的尺度上,基本原則是唯才是用,用人之才。

用人方面,作到人盡其才,發揮人才最大的優勢,為我所用。

好說的這麼多,關鍵是反襯諸葛亮在看才方面,擇才方面,用才方面的應用。

我個人認為諸葛亮在看才方面,擇才方面,用才方面比劉備差的很遠,他觀人,用人之術并不高明,從對馬谡的任用(最有希望的反攻)到對魏延和楊儀的搭配(犧牲了蜀漢的一員大将),姜維的選拔和任用(諸葛亮沒有為他營造一個好的政治環境)等都可以看出。幾次決定蜀漢命運大問題上的用人,調配上都有明顯的失誤。

但是我認為諸葛亮在人才這個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細心培養人才,他在養才方面确實有超人的一面,可是為什麼在劉備時期費,蔣,董并不突出,我認為是當時蜀漢正是人才濟濟的時候,文有法正,諸葛亮,武有關,張,魏延。是以沒有特别讓他們突現,而在法正的早死,和彜陵戰後,蜀漢的精銳損失很大後。這個局勢出現,諸葛亮就從劉備遺留的人才中選拔他認為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是以諸葛亮刻意培養費,蔣,董他們。我仔細看諸葛兄的文章,在這個階段,諸葛亮并沒有發現新的可以重用的人才。為什麼哪?我認為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諸葛亮為了政治的需要,對蜀中人才的選拔上有意控制,壓抑蜀中的勢力。對荊州人才要刻意培養。以平衡和抵消彜陵戰後,在政權上的不平衡的力量。這個我在諸葛亮擇人之難中寫明了。二是,諸葛亮在擇才上面,面臨的壓力很大,他的責任太重(劉備的托孤,蜀漢的興亡,漢室的中興),是以總希望把所有問題往自己的身上攬,是以在擇人方面慎之又慎,生怕最出差錯,導緻危險的局面。不過當時的蜀漢的确處于風雨搖動的時期,一個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内亂。這樣的态度也可以了解。

說說三國時期蜀漢、曹魏的用人之道

呵呵,總之諸葛亮的看人,擇人,用人的方法,我上面說了,由于大環境,就是彜陵戰後,蜀漢動蕩的時期,内憂外患,他用老人,培養人才,謹慎選才,并無過錯。但是當蜀漢安定後,諸葛亮依然這樣選人才,這就是他的失誤。(雖然諸葛亮彌補的很快,馬上就選了一個姜維,可惜太少了)我認為用人要根據當時的形,勢,情來用,劉備和曹操在亂世的情況下看人,擇人,用人都超越了漢的用人之法,是以可以成功。而諸葛亮在内憂外患的時候權衡用人也是對的。但形勢不同,而不同就要更改用人之法。一味的因循守舊,就會導緻國家的衰落。是以說宰相察陰陽之數,度國之變化就是說這個方面,當環境變化時要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才可以讓國家處于不敗的地步。

其實我認為國家的建立和興旺,地理和地利,時代的變遷等客觀條件是很重要,但決定因素就是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再引深一步,國家的興亡關鍵就在于人才選拔和應用上面。我認為這個是古今不變的道理。劉備,曹操可以憑借人才各自戰勝強大的對手,并不是他們自己有多強的武藝,并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大的地盤,而是他們善于選用人才和應用人才,發揮他們的長處,并把他們的優點總結起來應用。呵呵,恐怕這就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和最缺乏的管理吧。

其實,這次辯論,總結曆史的興衰,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人才的重要和人才管理的重要。

呵呵,随便提幾句題外話,一個成功的統治者,處了他的天時要好,地利要好,最重要就是人和了。而人和是最難的,要用先進的政治和經濟主張來吸引人才(政治主張),當人才聚集後又要平衡各個方面的利害關系(政治)又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經濟方面,外交方面,軍事方面)。想成功真的是不容易。

繼續閱讀